为什么我会一直贫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会贫穷?很难翻身成为有钱人。这篇文章是对自我的一种思考,这是我的一个疑问,也相信也是大多数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的疑问。

我们一直努力的工作,做着幸苦的工作,每天的996,老板会告诉你这是在追逐梦想。但是真的会变有钱吗?我们依然每天为钱发愁,依然贫穷。可怕的是这种贫穷多半会一代接着一代传递下去,就像是被固定在了一种阶层中。

于是我开始去寻找答案。去找到关于金钱的秘密。给我第一个启示的是一本书,叫《富爸爸穷爸爸》。我先看到的是书的作者的一段采访视频。视频中作者说道,学校体系事实上是在教导人们做个穷人,学校体系永远不会教你关于钱的问题,学校体系是教你如何做一个打工的人,或者是医生、律师、专家,但是从来不谈钱。学校交给我们的是如何找份工作。当然作者并不是贬低教育,他很相信教育的力量,只是他坚信的教育是真正能够让他在人生中成功的教育。

当时我非常震惊,因为这颠覆了我的三观,我受的教育从小到大都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找个好老公结婚成家。这是我的父辈们认为的成功的人生。我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学校到底能带给我什么,或者是学校到底想要我成为社会上什么样的人。

这令我陷入沉思。我想要再深入的找到答案。于是我买了这本书的全套。

在书中写的令我启发最大的是《老鼠赛跑》,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要变得有钱,变有钱的方式是拼命的工作。工作得以晋升工资得到涨薪,钱有了,但是欲望随之也被放大,想要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开始换更好的房子,车子。贷款也就越来越多,这又促使我们越加努力工作。在这样怪圈中循环往复。这不就是我的爸妈吗?

辛苦了大半辈子就为了一套房子,但是生活并没有因为这套房子变得更好,反而被贷款压得喘不过气,紧接着中年危机又来了,孩子的学费,车贷,工作的力不从心。生活因为钱的事变得沉重。这是我们普通人自己意识不到的危机。赚了钱又拿去消费,消费又赚钱,有钱又去消费,但消费是生活中必须的,这里的消费指的是人民自以为是的资产其实是负债。就像车子,房子。负债是把钱从你从口袋拿走的东西,资产是把钱放入你口袋的东西。尤其是我们中产阶级,看似光鲜,住着大房子,好的车子,但其实大部分人都欠了银行很多债。

我好像找到了我贫穷的原因。但是总觉得哪里还不够,我知道了这个怪圈,如果想要打破,那我可以节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行了。但是单纯的省也不会让我脱离贫穷。那就还要加上赚钱。把钱形容成一个蓄水池的话,堵住出水口就是节流,那么打开龙头放水就是开源了,这个龙头开的多大还是要看自己。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这篇暂时不讨论。

还有另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贫穷会一代传一代?中产阶层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数依然还是中产。穷人的孩子长大后多数长大后还是穷人。而富人的孩子长大后依旧是富人。这种阶层壁垒好像很难被打破。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没有机会跨越了吗?为了找到答案,我看了很多资料,其中包括我看的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片中讲述的是阶层不同家庭的孩子,每隔7年就会去拍摄一次,看看不同阶层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片中精英家庭的生活和贫穷孩子家庭的差距不是用钱能形容的。富人的孩子还会是富人,而穷人的孩子只有自己付出全部的努力和毅力才能跨越阶层。富人和穷人差得不单是金钱的差距。更恐怖的是认知上的差距。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拥有公司的股份和阅读时事报纸。而我是上了大学才接触的股票。更重要的应该它们的认知的眼界和从小受的优渥教育。相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从小就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受的教育便是只有找到一个好工作才有好生活来说,我们的认知从小就被限制。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还好我们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发达,信息流通。能让我们在家中就能接触来自全国的信息和知识。所以提高认知很重要,有一句是这样的说的:你永远赚不到你的认知之外的钱。超出认知范围内的事即使你得到了也会凭本事输掉。

想要跨越阶层本身这件事就很难,我们只有比别人付出无数倍的努力,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坚持下去才可能打破这个壁垒,这个敌人不单单是别人,更是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