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先生写意马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如题所述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自幼从父学习中国画,后留学日本、法国。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主张现实主义。在继承传统上尤为推崇任伯年,主张中国画“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他的画融合古今中外技法于一体,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在徐悲鸿作品中,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数量最多,其中主要是写意马。他在继承前人画马基础之上,将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写意马之中,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系统的写意画马方法,从而开创了中国画马新天地,因此有“悲鸿马”一说。以中国马画艺术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悲鸿马”主要创新在于:

1、拟人化特征明显。“悲鸿马”着重表现了马的性格和神气:或有奔驰千里的气概,或有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借助画马表现自己坚强的个性、抒发自己奔放的情感,作品极具感召力,激发着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2、西画技法与传统写意画的融合。在可见历代名家作品中,我们发现:西画与传统工笔马融合,郎世宁是第一人,而西画与写意画的融合,徐悲鸿先生是第一人。用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技法、解剖学、透视学来造型马的形态,在画面构图上引入焦点透视,从而给人一种新的观感体验。

3、独到的笔墨表现技巧。传统绘画一般是先勾线后渲染,徐悲鸿先生画马不画轮廓,他把没骨和勾勒结合运用到恰到好处,这一颠覆传统画马的新技法可能是受到任伯年写意马的启发。而把线当作面,把描线作为主体来表现写意马,则是徐悲鸿先生的独创。在部位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绝活:比如:腿部的拉长和笔直状的处理,给人一种坚定、力量的美感,运用焦墨刷出的鬃毛和尾巴给人果断、飘逸、厚重、威武、野性的美;而大鼻孔、大眼睛、窄脑门使得马更有灵气等。

4、马的姿态更加丰富。“悲鸿马”中很多姿态的马在以前历代作品中都没有见到过,特别是许多奔马图。另外,还有秋风立马、食草马、思战斗马、回头马等,都是古代传统画马作品中极其少见的姿态,却都刻画的准确且寓意深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6
一;徐悲鸿画的马可以看到马的躯干和头部有明显的骨骼结构,马腿的关节细节清晰可见。
二;徐悲鸿画马追求光明与黑暗和体积,强调焦点视角和突出处理。
三;徐悲鸿写意画马对书法的要求极高。如果没有深厚的书法技巧和技巧,就无法控制笔墨。这正是徐悲鸿写意的最难以预测的部分。
第2个回答  2022-02-06
(1)注意墨线的轮廓,体会悲鸿马线条,在不同位置线形的不同变化。(2)学习用墨的技巧,体会墨与水,水与行笔速度之间的关系。(3)鼻梁处施以白色是悲鸿马画常常使用的,既提升了鼻梁的位置,又丰富了画的层次。
第3个回答  2022-02-07
马结构掌握非常精确,并参考中国画写意,采取了,中西结合画法。世界上没有任何画家,能超过的。本人艺术专业教师。
第4个回答  2022-02-06
中西结合、更具视觉冲击力、融入了科学元素、彰显了立体感、更具有现实意识等,这些创新让他笔下的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生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