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酒遇到淀粉变蓝”这叫什么原理?

如题所述

淀粉(C6H12O6)n
属于多糖类,它遇到碘元素的时候,会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显蓝色,所以我们会看到上述的现象。
详细讲: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了色。天然的淀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约占10%—30%,分子量较小,在50000左右,可溶于热水(70℃—80℃)形成胶体溶液。直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蓝色,但较短的直链则呈现红色、棕色或黄色等不同的颜色支链淀粉约占70%—90%,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大得多,在60000左右,不溶于水,支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所以,淀粉遇碘酒究竟显什么颜色,取决于该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有的豆类几乎全是直链淀粉,遇碘酒显蓝色;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遇碘酒显紫色;玉米、马铃薯分别含有27%、20%的直链淀粉,所以马铃薯遇碘酒所显的颜色比玉米遇碘酒所显的颜色要略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3
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由分子内氢键相接卷曲成螺旋状。加入碘酒[主要为碘化钾],存有的游离碘分子钻入螺旋当中空隙,经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在一起,淀粉*碘络合物。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