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和定专业

1、考研动机:本科是土木工程专业,但就业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所以想通过读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自己也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多学习一些东西,增加自己未来在职场的竞争力,工作的选择也更多样一些,在报考专业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

2、择校前的考虑:本科是普通双非,择校时候一开始考虑的不止一所大学,我本身是广东人,倾向于留在本省高校,在四月份就给自己定了一份志愿名单,第一个是985高校中山大学,第二个也是985高校重庆大学,第三个是211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我选这三个高校进入我的志愿名单有三个原因。

a.这三所学校的初试科目都是数学二英语二,并且初试专业课的内容相近,基本都是材料力学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后期出现什么意外,如某个学校考纲变化、或者自己后期备考出现问题,才有后路可退。

b.这三所学校的实力、名气都比我本科的学校要好,可以给我带来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氛围和人脉,可以认识到更多优秀的同学。

c.因为课程安排,我们专业在大三下、和大四上依然有很多课程任务和课程设计,这让我也不敢去考虑其他难度更高、竞争更加激烈的高校,相比之下,中山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土木在985高校里面算是比较好考的。

最终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是因为中山大学在9月份改了专业课科目,并且当时写的招生人数也不多,让我有所但忧,而我为了追求稳健,并且为了留在广东,在研招网报考时候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

3、华中科技大学土木水利的报录情况、考研难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水利专业课难度不高,而且老师们的给分也比较松,专业课高分的人很多,初试科目是数学二、英语二、政治和工程力学822。华中科技大学会在官网公布每年的考题考纲,公开透明,考题难度不大,近几年的报录比在1:4-1:7之间,报录比不大,是比较好考的。

1、初试经验

考研数学

考研数学可谓是花时间最多的一个科目了,推荐大家自己买喜欢的全书讲义来学习。我在大三下开学后买了李正元全书和配套的练习,开始了自己看书做题的道路,没有视频课的陪伴确实很枯燥无味,但坚持下来,全是踏踏实实的收获。

在3月份因为有其他比赛耽搁了数学的进度,在四月份开始正式看这本李正元全书,这本全书很难,直到8月中旬才把这本全书和配套的练习做完。书的题目量不多,但质量都很高,值得反复练习琢磨。后面又从头开始了第二遍对全书的学习,继而第三遍,直到考前全书学习了四遍。数学的重难点在于极限、求导和积分这三大部分,后续很多综合性比较强的难题都是和这三个部分结合起来考的,所以大家对这三部分内容的学习要重点抓,细致耐心多练。

在假期开始数学往年真题,以及李正元全书配套的《最后冲刺超越135》,在11月份下旬开始做模拟题,做了李正元五套卷和李林六套卷。真题我是一整套卷子一起做的,隔一天做一套,模拟题也是,不做真题的时候就做超越135或者看李正元全书。做真题和模拟题时候我都是按要求在三小时之内做完。

模拟题的作用不是很大,只能让自己适应一下考试的感觉和节奏,重要的还是全书以及往年的真题,特别是自己买的全书讲义,把全书的内容、思路、基本定理方法掌握了才是根本,才是在考场上能发挥作用的利器。

自己看书或者去找视频课看都是不错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学到东西、学进去的才是正解。在做考场模拟时候,可以找出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心态崩溃,要提醒自己克服焦躁情绪、放平心态,细心地踏实地慢慢来。

2、考研英语

我的英语是最早开始准备的,自知英语水平一般笨鸟先飞,四级500分,六级432分,所以在大三的寒假,我就开始准备英语单词的学习,买了一本《十天搞定考研词汇》,按照遗忘曲线,坚持十天背完了这本书的单词,差不多三千个,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过1200个词。

十天背完后,寒假剩余时间以及开学后,我都是用手机app在背单词了,因为我自己感觉app用起来更加方便,直至考试前,每一天都会在app上背单词,把考纲的词汇背了很多很多遍了。一开始每天要花2-3h在背单词上,到后面越来越熟练,大概9月份开始吧,就花1h左右。我在背单词时候有个习惯,会把当天复习时候遗忘的老词记录在excel表上(备忘录),积累几天再一起重点复习这些单词。这份属于我自己的单词资料在后期非常有用,可以花少量的时间补强自己未掌握的单词,效益最大化。

7月份开始做英语阅读真题,从08年的真题开始做起,用的张剑老师的黄皮书,先自己独立做完一篇阅读,再去黄皮书里找对应的答案解析。刚开始做的时候可以精细一些两天做一篇,到了9月份开始频率保持在一天做一篇阅读。起初做的时候错误率很高,四篇阅读要错6-8个,随着自己看解析、练习次数的增加,错的数量越来越少。建议在单词背得比较熟的情况下去做真题,才不会浪费了真题。后面留了三套真题在12月模拟。

11月份开始练习作文,时间不多了,可以买一本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把必背的10篇作文背熟练熟,积累句式、特殊词汇,到考试时候很多可以用上,没有追求很多太高级的句子,目标就是考试时候写作文少犯错误就好了。也可以自己早点开始多看作文模板积累更多的素材。

自己在备考英语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就是英语单词越熟越好,这可以加快做英语客观题的速度,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文章本身而不是卡在单词上面。

考研政治

政治备考比较简单,资料就是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腿姐的《背诵手册》、肖秀荣老师的四套卷八套卷。

可以直接看《精讲精练》,看完一章节的知识点就做对应的1000题,把第一遍的错题记录下来,二刷时候只做错题就好了。我做第一遍时候没有把答案写在书上,是在a4纸上标了题号然后再写上去,再去对答案,然后在书上把错题用红笔标出来,后面二刷也很方便。

11月份开始看《背诵手册》,把里面的知识点看了两遍,到12月份做肖八,肖四,里面选择题的知识点需要记住,肖四的大题需要背诵下来,肖秀荣老师的大题命中率很高,我是把四套卷的大题基本都背下来了,这些都是考试时候可以用到的素材语料,背了不怕没东西写的。

4、专业课:

工程力学822的主要内容是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推荐使用杨庆生、崔芸、龙连春版本的《工程力学》,或唐静静,范钦珊的《工程力学》第三版。建议大家可以直接看书,看书上知识点然后学习例题,书上的例题都比较有代表性含金量很高,把例题搞懂了,能独立把例题做出来了,就去做书上的课后习题。

822工程力学重难点在于力系的简化与平衡规律、基本变形(拉压弯剪扭)的杆件应力计算和变形计算、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熟练理解截面法、平衡方程,有利于我们迅速地画出各种内力图(轴力图、扭矩图、剪力图、弯矩图),还要掌握梁在集中力、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规律,这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画出连续梁的剪力图、弯矩图,考试常常会有一道分值不低的连续梁内力图的作图题。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这一章节,可以加深大家对材料力学的理解,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单元体应力的分布和变形规律,大家需要对四个强度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内容非常熟悉,考试中常常考到选择题、填空题、一道简答题,和一道计算题。

从11月份开始就可以做往年的真题,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官网就可以找到真题,一套卷子一起做,做完对答案找出不懂的地方,去书上找到对应的模块继续加强学习和练习。要留两三套往年真题当成模拟卷,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自己模拟。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课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简答题需要背一些材料力学中常见的知识点,计算题的考察难度中等,通常一个计算题不会涉及太多的知识,把课后习题独立做出来了就完全可以的。

考研复试准备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的总成绩是复试分数加初试分数,可以说同等重要,复试会进行英语口语的测试,当时是英语的自我介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不要到时候磕磕绊绊,听力我那年是没进行考察,以往有过考察,其中,竞赛,科研经历,四六级都是加分项,实在没有科研经历,可以说自己本科的实验,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面试的时候别紧张,一般都没啥问题。

复试内容,因为此次复试因为疫情的影响,为网络复试,主要问题涉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交互关系,以及地下书中存在的元素,本科期间学过的课程,还问到了你对本学院有过什么了解,面对巨大压力如何释放等等。复试难度相对较小,基本都有话说,不至于无话可说,复试命题较为新颖,可能会让你举例说明你家乡的有关水系等等,复试前夕,可以对家乡的水系,以及水科院整体进行了解,便于复试回答问题。

在复试时候,会有多名老师进行提问,如果你的回答还可以,老师会继续追问,复试前如果你觉得自己初试成绩不错,可以提前联系老师,这样复试的时候可能你的老师会在下面坐着,如果运气好,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多准备,大方回答问题,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其他建议

知识都是相通的,我是听一遍视频看一遍书,去理解课本的内容,出现不懂知识,什么是惯性积,又是拉格朗日又是欧拉又是泰勒看到这些就头疼,什么和什么啊真是,真难啊!心里越觉得难越学不进去。

我就开始边读书边做笔记,遇到不懂的名词(比如惯性积,散度)就去查相关的知识,去搞明白这些讲的都是什么,再返回来去学习书上的知识,理解了书上的知识然后写下来转化成自己的笔记,这样很有成就感,让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个体现,觉得没有白学习。

学过第一遍之后,对水力学有了个大致的印象,要是有人问水力学讲的什么,能告诉别人的答案就是目录的内容(静力学,动力学,能量损失等),再具体一点便不知道再讲些什么,这就算我在心里建立的第一层框架吧。

这样还不够,我开始读第二遍书,去试着理解书上每一句话的意思,把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去理解了,去做书上的例题,也不能说是去做吧,就是看解题步骤,等第二遍学完对书上的知识的理解就又多了,要是有人问水力学讲了什么,我可以讲出来每一章里面的内容都有什么,这是建立的第二层框架。

第三遍再读这边书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很排斥的感觉,觉得水力学也就这样嘛,没自己想的这么难,所以第三遍翻书也很快了,知道这一页讲了什么,这一章讲了什么,看完内容就去做后面的练习题,计算题可以用计算器,这时候就出现新的问题,做了去对答案的时候发现不对,检查一遍不是数抄错了,就是按计算器按错数,这要是会做却因为算错数在考试的时候得不到分数,还真是很难过啊,心里重视,平常做题的时候也免不了这个毛病,不过也找出了自己经常在什么方面会犯错,在正式的考场上,我就按照我平时的会犯错的习惯去检查,按完计算器和卷子上的数对一遍,然后所有做完了在重新算一遍,就算这样交了卷之后还是心里没底,知道自己这个人太马虎了。

课后题做完之后,就是做的真题,这时候就从烦躁的心情转变到了浮躁,觉得这题也就这样嘛,没什么难的,其实这个时候我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心情,虽然觉得简单,但是做题并不是全对,只是知道思路,但是总有那么一点小错误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

我就去注意一些小细节,我把课后题做了三遍真题做了三遍,我给自己出知识点的问题让自己去回答,我问自己这样够了吗学够了吗?心中也没底,但也不知道再学什么了。这个时候要是问我水力学学了什么,我能把书上大部分内容讲出来,并且前后的章节能联系起来,能说出来每一章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