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经济

如题所述

2014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7.9亿元,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人均GDP突破8万元,达到82660元,这是扬州人均GDP第一次达省均,也是扬州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超省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5.19亿元,增长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税收收入242.22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5元,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0亿元,增长12.8%。建筑业总产值2760亿元,增长12%。获鲁班奖1项。高邮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全市工业增加值、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分别增长13%、13%、12%。
2015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016.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高于省均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1.9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2.94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6.1:51.0:42.9调整为2015年的6.0:50.1:43.9。2015年,扬州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75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高于省均3.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3.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74.67亿元,增长13.4%,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于省均3.3个百分点。
2015年,扬州代管的高邮市连续第9年(第66位)、仪征市连续第7年(第70位)荣膺全国百强县;高邮市跻身2015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在“百强榜”中位居第47位。高邮、仪征首次跻身2015年度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在“百强榜”中分别位居第69位、第87位
2015年扬州邗江区、江都区、广陵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在“百强榜”中分别位居第28位、第40位、第58位。其中,邗江区、广陵区比2014年上升1位,江都区和2014年一样。 2015年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跻身中国市辖区投资潜力百强,别位居第40位、第65位、第80位。 2014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率先开工,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扬州段基本建成。宿扬高速公路、沿湖大道开工建设,S203扬州段、S125仪征段建成通车,文昌路西延全线贯通。当年建成和在建干线公路总里程288公里、总投资23.6亿元,创历史新高。西部交通客运枢纽主体完工。高邮运东船闸、江都芒稻船闸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古运河等中小河流整治。仪征套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完工。
2015年推进宁扬城际铁路项目开工以及后山区的生态保护和有序开发。加快环邵伯湖大道、S352江都段、S331宝应段、S333高邮段、高邮界首运河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0所。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任务。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所职教学校接受首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验收。邗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
扬州市区有高校5所,包括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扬州科技学院(筹)、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职校有,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商务职业学校等 村级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新建市图书馆分馆3个。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木偶剧《胡桃夹子》等入选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节)目。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入选2013年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扬州有2处世界遗产(其中1处正申遗中)
中国大运河(扬州段、高邮段、宝应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扬州、联合南京、泉州等8座城市正在申报世界遗产中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蝉联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率超过80%。
重要体育赛事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扬州)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横渡高邮湖游泳赛(高邮)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高邮、获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田协认可)仪征自行车公开赛(仪征)  高邮市运动会  观音山香会
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据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这天观音山香火最为旺。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
春节
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经不见,初一这天,有些单位举行团拜,人民群众还开展向烈军属拜年及各种文化活动。
清明节
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制的烧饼,有的烧饼还和嫩柳叶和面做,说是吃了不生灾,此俗现今仍然可见。不少家庭还有清明上坟祭扫和踏青(野外郊游)的习惯。
重阳节
扬州人爱在重阳节登高祛邪。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观音堂或文峰塔等高处,欣赏秋景,不出门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阳糕象征登高。旧时每逢重阳节,作坊老板都要办酒请工人,席间每人最少两只螃蟹。工人们吃了重阳酒,更加劲地做工。旧有“吃了重阳酒,日夜不停手”之说。
扬州婚俗
订婚: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
结婚: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到了女家后,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的马桶、脚盆由新郎弟弟挑。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轿。花桥抬起后在门前转三转,女家向轿子泼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恋娘家)、撒筷子(预祝新娘快生贵子)。轿子回转,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着送亲。送亲人进门和新娘下轿后,要坐下吃三道茶。
奶奶经
新正月,打的春,过了初五才下生。早就想到婆婆家拜年去,左捱右捱捱到落了灯。
习惯在旧历新年元旦至初五,每天都吃宿菜,过了初五才有新烹调。第一次烹新味,名叫“下生”。女子离开娘家,路程远的,正月不许空房,于是必须捱到正月十八落灯以后,才能回去拜年。
疼姑娘,害姑娘,大新正月不空房。明日叫姑娘写张押租贴,套房里代你们铺张床。
嫁出门的女儿,正月间女儿、女婿双双回来拜年,不能让他们分宿,叫女婿写张租贴,以四个铜板作租金,便令他们同居。
嫂子穷,无冬夏,姑子穷来有一嫁。将就些个吞婚做,怕的她要嫌姑爷岁数大。
前三句说媳妇是家里人,女儿总有嫁的时候。姑娘大了把婆家,乾宅有不合婚的,草纸庚贴烧灰吃下肚,名叫“吞婚做”,就算定局。但是旧式做亲,女八字满天飞,男八字不出门,往往两家已做亲,女儿还不晓得丈夫年岁,等到晓得年岁相差太多,总少不了要咕咕唧唧。
穿人新,穷断筋,不算身价算礼金。说明是个两头人,新剪做的天青衫子大红裙。
前两句是骂一味喜欢穿新不惜物的人,与后文不是一事。后文是说穷人嫁女,既要多得礼金,又不肯使女儿居妾位。有钱的男子可以重婚,年龄虽大,只要有加倍的聘金,便可娶得处女。女儿在做亲时,议定过门后不与元室同居,算做“两头人”,结亲时也要穿天青衫子大红裙子,就不是妾。 季节节日春4月18日——5月18日 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万花会(中国十大城市旅游节庆品牌)夏6月15日——8月31日 “扬州的夏日”、农历6月19日 观音山香会秋9月26日左右 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冬12月31日 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
重要旅游节庆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扬州)中国双黄鸭蛋节(高邮)中国邮文化节(高邮)绿杨春早茶文化节(仪征)江都花卉节(扬州)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