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共享他校的教学课件?

如题所述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也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也随之进入到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各种观念也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对教育也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育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信息化,而且要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体现信息化,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随着与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的同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两者进行很好的整合,是我们每位从事生物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和共同关心的课题。

1、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

传统的生物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索然寡味,加之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浓,学习效果较差。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能使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将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以宏观的形式呈现在眼前;将静态的东西变成动态的画面;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将深奥的内容变为浅显易懂的,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重、难点易于突破和解决。如:真核细胞三种分裂方式的过程演示、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以及基因的表达等内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地设计出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教学情景,使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宛如“电影”一样,便于学生去赏析。

信息技术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环境,它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知识量,丰富了教学内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为学生当堂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完成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2、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前提

首先,要有一支精通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其次,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多功能教室及电脑房等,这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可以先初级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教师学会最基本的通过电脑对文字、表格、图表进行处理,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上网浏览、下载文档、收发邮件等。然后再进行中、高级知识内容培训,以达到进行Flash和网页的制作。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运用的能力。为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刻苦钻研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可多开展些这方面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课或教学比赛,以观摩课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学比赛,达到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促研的目的。

3、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3.1、整合的中心环节――集体备课

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备、教、批、辅、考、研,其中备好课是首要环节,也是确保一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过去的备课往往是年级组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单打独斗,怎样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作用,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共同作用--集体备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大家坐在一起,将各人面前的课本、教案、教参、手头资料以及课程标准和考纲等摊开,对照课本内容逐字逐句进行分析研究,该穿插什么试题或内容来加以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哪些地方该详,哪些地方该略,哪些地方还该补充,用多媒体何背景给以展现,课堂上何时展现,课后练习出几道试题,为哪几道,要考查的目标是什么,各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怎样,如何调整授课内容等,分工合作,对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和设计,共同研制出一份较出色的教学课件(以后由教研组对照他校课件优点,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要结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在研制课件过程中,还应适时地、适当地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内容。如:在讲到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有关章节内容时,可模拟酸雨和沙尘暴的形成,配以动画后展示它们出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去讨论,去分析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探讨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办法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此外,将这些内容发布于网上,既便于学生上网浏览学习,也便于同行之间相互切磋、探讨,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无纸化办公,教师在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之际,也切实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使教师从过去成天忙于书写备课笔记等情境中解脱出来(这里强调一点是,有关部门对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形式和思维应当有所改变),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法和学法。而学生也能从当前大量繁多,使人眼花潦乱的资料中得以减负,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3.2、整合的实施过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了精心的备课,认真的设计,制作出来的精美课件,还必须由教师去很好的贯彻实施,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调、机械、枯燥式的教学模式,结束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使教学向现代化的方式转变。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使教学中音画交融、声情并茂,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组合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亢奋的学习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进入到真实自然的生物课情境中去,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升华。

3.3、整合的延续工作--课后练习及复习

课后练习、复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从各种资料中精选一些配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习题,可分为单一选择、多项选择以及识别作答题等,用电脑模拟分值形式,由学生自己判定答案,然后点击正确答案进行对照,这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复习巩固非常有益。一个单元结束,再制作整个单元的知识复习和练习,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整合的注意事项--几种误区

误区一:认为上课必须用多媒体,否则不为好课、优质课,大用而特用,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运用过多过滥。如:一个在一般教室里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演示实验,那么就决不应该去制作一个Flash来完成;一个知识点用一个简明扼要的动画就能说明清楚,学生也容易懂的,就不应该用许多动画去阐明它,否则事倍功半。因此,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运用要适度。

误区二:过分依赖、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时常更新。如果上课总是老一套,千课一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宛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可言。要知晓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辅助于教学,能使复杂的问题浅显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什么方式都行,不应仅局限于多媒体的运用。因此,提倡教师能将各种教学手段交互使用,以防学生形成习惯性疲劳,而失去新鲜感。

误区三:“拿来主义”省时省力。不分析学情,不认识到城乡学生间存在的主、客观条件上的差别,不注重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些通用的课件等用于广泛的教育教学是不科学的,教师只能借鉴,而应该要因材施教。

误区四:在倡导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同时,而忽视了还应将生物学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师在钻研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之际,应有意识地研究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整合的切入点,从而使生物学教学更加完善。

有的网站只给学校内公开,但现在如上所说全部公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