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有哪些风俗习惯和特点

如题 还有怀化有所在山上搭帐篷的学校 貌似整个学校就一个老师``有人知道是什么学校么

1、清明送麻糍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

2、阳戏

阳戏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宽广的农村大地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个少数民族,残留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末韵。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以踩堂戏、傩堂戏为代表的其他地方剧种都给阳戏以特别的艺术滋养。

3、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4、踩芦笙

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5、打鼓锄茶

打鼓锄茶又叫“锄茶鼓”,是流传于湖南会同林区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生产文化习俗。相传苗族祖先在身居大山丛中时,人们围着打到的猎物,又敲又打,聚众而乐,表达共同的欢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2
怀化少数民族众多,主要有侗、苗、土家、瑶、白族等,以侗族为主。在漫长的岁月里,侗族人民在衣、食、住、行、家庭、婚姻、丧葬、节日、生产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怀化的侗族风情保存完整,独特浓郁。比如侗族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就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玩山赶坳”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之后会“刺鸡定情”,结婚时要以“布鞋传情”,还有奇特的侗族退婚方式--“抢鸡头”。
侗家很重视新生命的诞生,所以他们有迎接新生儿的隆重的“三朝盛宴”,在丧葬上,侗家也保持着腌制“寿鱼”以祈求家庭和睦美满、子孙健康长寿的独特风俗。

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位于沅、巫两水交汇处,历史上是滇黔与沪汉之间物资水运的必经之地。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元朝末年,洪江古商城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墟场,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衢”。明清以后,洪江商贾云集、店铺如林,沅巫两岸千帆竞发。
近10万平方米的洪江古商城,拥有各类商贸活动遗址1000多处。城中人口6000,85%是老人,他们居住在380余栋高大的按井字形所建的木质“窨子屋”里。“窨子屋”均为明清时所建,一般为二层或三层楼,青瓦灰墙,古铜色的镂花门窗古朴而尽显昔日的辉煌。不少“窨子屋”的天井里都有石砌的供消防用的太平缸,雕工精美,形态各异,地面苔藓苍苍。
历史学专家和政治经济学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明末清初时,洪江古商城已经出现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人通过榨取雇工的剩余价值来积累原始财富。因此洪江被历史学家惊叹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它是现今发现的中国保存下来的完整而内容丰富的惟一古商城。

下面还有一些相关信息http://www.gotozjj.net/huaihua/show.asp?type2_id=4&type_id=53&article_id=1033

至于你所说的那种学校就不清楚了,应该不是希望小学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3
山区孩子,因为地面不太牢固而而且家已经被泥石流等灾害冲毁了,于是他们在帐篷里上课,老师也只有一个老师每天分不同的时间段给他们讲课。
第3个回答  2008-10-31
不要复制撒```
对楼主没礼貌呢。。。

不过我还没听够有这样的学校。。。
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