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花的资料

要有种类.特点.养菊花的好处
什么样 的 什么菊花
(填颜色或样子) (填菊花种类)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1、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2、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3、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一株菊花经多次摘心可以分生出上千个花蕾,有些品种的枝条柔软且多,便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菊篱、菊亭、菊门、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悬崖菊、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多变,蔚为奇观,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无数的观赏艺术品。菊花能入药治病,久服或饮菊花茶能令人长寿。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事实上,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实际上,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同时也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于第一位。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菊花?

第一点,菊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的品种很多,当菊花盛开的时候,灿烂芬芳,香气扑鼻,非常好看。很多人都喜欢赏菊,就是因为它的观赏价值很好,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愉悦感。

第二点,菊花有很多好处。菊花可以清热疏风,菊花清热去火,因此很多人都喜欢用菊花泡茶喝;菊花也可以清热解毒,由于菊花味苦偏寒,在各种疮疡肿毒的治疗上面有着非常不错的功效;菊花具有抗菌的作用,菊花挥发油,这种挥发油可以有效的抑制多种细菌的活性;菊花还有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菊花中含有一种叫做黄体酮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抑制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

第三点,菊花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菊花是隐士的象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菊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凋谢的时候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这么喜欢菊花。

第2个回答  2008-10-25
菊花简介: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英文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菊花属菊科类。

菊花有30多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植物。菊花喜凉爽、较耐寒,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等
【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属】菊科菊属
【生态习性】菊属3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17种。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摄氏度。花期最低夜温17摄氏度,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
摄氏度。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较耐旱,忌积涝,喜地势稍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摄氏度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根蘖插,自根茎抽生的分蘖常称“脚芽”,在秋冬间切取离植株较远的茁壮根蘖。按株距3~4cm,行距4~5cm扦插,保持7~8摄氏度,春暖后移于室外。嫩枝插,2~8月间剪取嫩梢插于苗床中,在18~21摄氏度温度下,20~30天生根后即可上盆。单芽插,从枝条上剪取带腋芽的1叶扦插,仅用于珍稀品种的繁殖。带蕾插,用带蕾的侧枝或主枝扦插,用于珍稀品种繁殖,或培养案头菊。嫁接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常用于悬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赔养。分株在3月间进行。
1.花坛小菊栽培用小菊或地被菊为深秋花坛,可以选取早花而花期长的品种,在5~6月扦插成活后选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X30cm株行距种植。经多次摘心养成丛株,于8~9月之间定头、现蕾后定植。
2.盆菊栽培我国盆菊主要用于国庆节,多采用早菊品种或对秋菊品种进行遮光栽培。国际上盆栽菊花主要供应母亲节,栽培盆菊的全过程都在温室内进行。温室每半个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后经常用肥水灌溉。经摘心,换大盆,使其 达到所需要的分枝数,用矮壮素控制植株高度,并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调节开花时间。
3.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应。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花朵半开,无病虫,叶浓绿,茎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栽培与秋菊常规栽培相似,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植株。采收时离地画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叶片,10~12支一束包装运销。一些国家为了保证切花菊质量,在温至内生产,肥料的种类、比例、施用时间都严格根据计划执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菊花的生长需要,能够充分表现品种的特性。
4.促成和抑制栽培 在长日照季节,用35~50cm高的植株,于每日17时至次层7时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时遮光,每日日照10h,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称促成栽培。于短日照季节,每天加光至14.5h,以控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时间,称控制裁培。
5.非常规栽馅 包括(1)标本菊栽培;(2)悬崖菊栽培;(3)大立菊栽培;(4)塔菊(十样锦)栽培;(5)案头菊栽培等。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棍腐病等,为防治这些病害应注意通风和防止土壤过湿,及时清除和销毁病株、病叶,盆土宜用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用波尔多液,68%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溶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O~800倍液喷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捕捉以及喷约进行防治。

雏菊
【别名】延命菊、春菊
【学名】Bellis perennis
【科属】菊科雏菊属
【生态习性】雏菊原产欧洲至西亚,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冷凉、湿润和阳光充足,较耐寒,地表温度不低于3~4摄氏度条件下可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种的耐寒力较差。对土壤
要求不严,不耐水湿。为当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播种、分株和扦插繁殖均可。种子发芽适温22~28摄氏度。华北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露地播种,播后5~10天出苗,于10月下旬移入阳畦越冬。翌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2cmX15cm。生长季节给予充足肥水,则开花茂盛,花期也可延长。雏菊须根发达,开花后可分根繁殖,栽于花盆,置冷凉处越夏,初冬移入温室,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或翌春可再次开花。夏季炎热天气往往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金盏菊
【别名】长生菊
【学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科属】菊科金盏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欧洲南部加那利群岛至伊朗一带地中海沿岸。性较耐寒,我国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黄河以北需入冷床或行地面覆盖越
冬。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土壤生长旺盛。喜照光充足。能自播繁衍。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我国华北地区于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假植于阳畦,加盖蒲席越冬,4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花。春季播种,初夏开花。凉爽处栽培能安全越冬,9、10月间再次开花。注意花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大丽花
【别名】天竺牡丹、西番莲、大丽菊、大理菊、地瓜花
【学名】Dahlia pinnata
【科属】菊科大丽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长不良,生长适温为10~30摄氏度。喜光但不宜过强。不耐干旱,且怕涝。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当年
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繁殖以分株、扦插为主,播种适于矮生花坛品种及培育新品种。分株,于春季发芽将块根分割,每株块根带根茎芽1~2个,植于木槽或花盆内。扦插,早春将块根置于木槽中,棍冠露出土表,放在温床上催芽,侍芽长到6~7cm时,留基部一对叶,截取插穗扦插,其叶腋处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复扦插,一墩块根可繁殖幼苗50~100株,温度15~22摄氏度,15~20天生根。播种,于春季在露地或温床条播,也可温室盆播,适温12~30摄氏度。当盆播幼苗长至4~5cm时,需分苗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种能迅速获得大批实生苗,但性状易发生变异。待苗高8~10cm时栽入口径10cm的花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时分盆。每盆一株。 20~30天后,换16cm盆,并加施肥料。待根系长满盆时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换33~40cm的花盆。夏季高温时,叶面每天喷水1~2次。当幼苗叶色淡绿时,追肥1~2次。盆栽以腐殖土为基质。
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品种而异,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现蕾后不宜而过多氮肥,否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盆栽:选用矮生品种的,控制株高在35~60cm之间,花径可达25~35cm。块根贮藏:将块根干早霜后挖出,留至16cm左右,晾晒后,藏于背阴处,温度保持3~5摄氏度。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切除早期癌肿,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的混合液涂于癌面及周围。白粉病,病株喷施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乙磷铝,7~10天一次。叶斑病,交替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发病期隔10天喷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灵液。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等,应及时防治。

翠菊
【别名】江西腊、蓝菊、七月菊
【学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科属】菊科翠菊属
【生态习性】翠菊原产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和四川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现世界各国已广泛栽培。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性不强,越冬最低温度2~3摄氏度,高温下延迟开花或开
花不良。对土壤要来不严,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分期播种,5~10月份均有花开放,单株花期约10天。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因品种和应用要求不同,矮型品种,2、3月在温室播种,5、6月开花;4、5月露地播种,6、7月开花;7月上中旬播种,10月1日前后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越冬,翌年5月1日前后开花。中型品种,通常5、6月播种,8、9月开花;3月播种,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夏季播种,秋天开花。10~20摄氏度的条件下,4天可发芽。两枚真叶时分苗,晚霜过后定植露地。应施足基肥,并经常追肥,注意浅耕保墒。北方秋播小苗植于冷床越冬。华东地区10月下旬播种,用稻草覆盖即可露地越冬。矮型品种现蕾后应控制浇水,以形成低矮株型,使开花繁茂。常见病虫害有:锈病,可用12O~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0~300倍敌锈钠液防治。立枯病,可用100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红蜘蛛,可喷施1500倍乐果防治。

荷兰菊
【别名】纽约紫菀、柳叶菊
【学名】Aster novi-belgii
【科属】菊科紫菀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现广泛栽培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耐严寒,也较耐旱。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原始类型用播种法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播种,发芽适温为15~18摄
氏度,播后14天出苗。栽培品种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移至阴畦或塑料大棚过冬,待基部蘖芽长约10cm,具8片叶时取下扦插于地温22~24摄氏度的苗床上,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北方地区分株时间应在土壤上冻前一个半月。生长前期(5、6月份)应适当修剪,7、8月整形摘心,欲使10月1日开花。应在9月5日前后进行最后一次摘心。荷兰菊易罹白粉病与褐斑病,应及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O倍百菌清液或托布津液防治。

向日葵
【别名】葵花、转日莲
【学名】Helianthus annus
【科属】菊科向日葵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喜温暖,要求阳光充足,耐旱,耐瘠薄,盐碱地也能生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管理】播种繁殖。早春露地直播,在4~5摄氏度下可发芽,7天后出生。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株行距一般40~60cm,管理粗放,易于栽培。

一枝黄花
【别名】加拿大一枝黄花
【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
【科属】菊科一枝黄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东北部。喜阳光充足和凉爽高燥的环境。较耐寒、耐旱,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为宜。为当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分株及播种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每 3 年分株一次,分株时每个新株应
有3个以上的芽。3~4月播种。地栽、盆栽均可。实生苗翌年开花。栽培管理极为粗放。露地栽培2~3年需重栽一次。

孔雀草
【别名】红黄草、藤菊、小万寿菊
【学名】Tagetes patula
【科属】菊科万寿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喜阳光充足,但在半阴处也能生长开花;喜温暖。但能耐早霜;
耐旱力强,忌多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迅速,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用播种或扦插繁殖。3~4月播种于苗床,种子发芽适温为20摄氏度左右。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真叶2~3片移植,5月下旬定植露地,一般60~70天开花。也可直播,播后一般50~60天开花。5~6月扦插,约15天生根,20天可出圃,30天后开花。后期易倒伏,且枝叶枯老,若及时摘除残花,疏去过密茎叶,施追肥一次,可再次开花。炎夏容易发生红蜘蛛,可喷1000倍三氯杀螨醇防治。

百日草
【别名】步步高、节节高、对叶梅、五色梅
【学名】Zinna elegans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世界各地有栽赔。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
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耐瘠薄,忌连作,对土壤要求不严。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25摄氏度,7~10天出苗,播种后70天左右开花。真叶2~3片时移苗,真叶4~5片摘心促分枝,幼苗经2~3次移植后即可定植。移植后14天可施追肥,并及时中耕。切花品种可于4月上旬直播,真叶1~2片时间苗,真叶4~5片时摘心,每株保留4~5个分枝,及时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等,6月中旬可切取花枝。

瓜叶菊
【别名】干日莲。甩时琶
【学名】Senecio hybridus
【科属】菊科瓜叶菊属
【生态习性】瓜叶菊喜冷凉气候,忌酪暑,帕严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育适温10~15摄氏度,小苗能经受1摄氏度左右的低
温。不须强烈的直射光,以略有遮荫处和明亮的散射光为宜。
【栽培管理】以播种法繁殖。6~9月播种,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10~20天出苗。小苗定植于口径15cm的小盆中,定植后15~20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直至第一朵花开放,停止施肥。如需延迟花期,可将植株置于冷床,至用花的前40~45天翻盆移入温室,加温养护。如需花朵同时开放,需要进行整形。瓜叶菊为重要的冬季花卉,适于室内和阳台种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8481.html?si=2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25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等
【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属】菊科菊属
【生态习性】菊属3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17种。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摄氏度。花期最低夜温17摄氏度,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
摄氏度。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较耐旱,忌积涝,喜地势稍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摄氏度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根蘖插,自根茎抽生的分蘖常称“脚芽”,在秋冬间切取离植株较远的茁壮根蘖。按株距3~4cm,行距4~5cm扦插,保持7~8摄氏度,春暖后移于室外。嫩枝插,2~8月间剪取嫩梢插于苗床中,在18~21摄氏度温度下,20~30天生根后即可上盆。单芽插,从枝条上剪取带腋芽的1叶扦插,仅用于珍稀品种的繁殖。带蕾插,用带蕾的侧枝或主枝扦插,用于珍稀品种繁殖,或培养案头菊。嫁接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常用于悬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赔养。分株在3月间进行。
1.花坛小菊栽培用小菊或地被菊为深秋花坛,可以选取早花而花期长的品种,在5~6月扦插成活后选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X30cm株行距种植。经多次摘心养成丛株,于8~9月之间定头、现蕾后定植。
2.盆菊栽培我国盆菊主要用于国庆节,多采用早菊品种或对秋菊品种进行遮光栽培。国际上盆栽菊花主要供应母亲节,栽培盆菊的全过程都在温室内进行。温室每半个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后经常用肥水灌溉。经摘心,换大盆,使其 达到所需要的分枝数,用矮壮素控制植株高度,并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调节开花时间。
3.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应。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花朵半开,无病虫,叶浓绿,茎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栽培与秋菊常规栽培相似,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植株。采收时离地画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叶片,10~12支一束包装运销。一些国家为了保证切花菊质量,在温至内生产,肥料的种类、比例、施用时间都严格根据计划执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菊花的生长需要,能够充分表现品种的特性。
4.促成和抑制栽培 在长日照季节,用35~50cm高的植株,于每日17时至次层7时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时遮光,每日日照10h,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称促成栽培。于短日照季节,每天加光至14.5h,以控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时间,称控制裁培。
5.非常规栽馅 包括(1)标本菊栽培;(2)悬崖菊栽培;(3)大立菊栽培;(4)塔菊(十样锦)栽培;(5)案头菊栽培等。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棍腐病等,为防治这些病害应注意通风和防止土壤过湿,及时清除和销毁病株、病叶,盆土宜用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用波尔多液,68%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溶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O~800倍液喷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捕捉以及喷约进行防治。

雏菊
【别名】延命菊、春菊
【学名】Bellis perennis
【科属】菊科雏菊属
【生态习性】雏菊原产欧洲至西亚,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冷凉、湿润和阳光充足,较耐寒,地表温度不低于3~4摄氏度条件下可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种的耐寒力较差。对土壤
要求不严,不耐水湿。为当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播种、分株和扦插繁殖均可。种子发芽适温22~28摄氏度。华北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露地播种,播后5~10天出苗,于10月下旬移入阳畦越冬。翌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2cmX15cm。生长季节给予充足肥水,则开花茂盛,花期也可延长。雏菊须根发达,开花后可分根繁殖,栽于花盆,置冷凉处越夏,初冬移入温室,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或翌春可再次开花。夏季炎热天气往往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金盏菊
【别名】长生菊
【学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科属】菊科金盏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欧洲南部加那利群岛至伊朗一带地中海沿岸。性较耐寒,我国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黄河以北需入冷床或行地面覆盖越
冬。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土壤生长旺盛。喜照光充足。能自播繁衍。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我国华北地区于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假植于阳畦,加盖蒲席越冬,4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花。春季播种,初夏开花。凉爽处栽培能安全越冬,9、10月间再次开花。注意花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大丽花
【别名】天竺牡丹、西番莲、大丽菊、大理菊、地瓜花
【学名】Dahlia pinnata
【科属】菊科大丽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长不良,生长适温为10~30摄氏度。喜光但不宜过强。不耐干旱,且怕涝。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当年
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繁殖以分株、扦插为主,播种适于矮生花坛品种及培育新品种。分株,于春季发芽将块根分割,每株块根带根茎芽1~2个,植于木槽或花盆内。扦插,早春将块根置于木槽中,棍冠露出土表,放在温床上催芽,侍芽长到6~7cm时,留基部一对叶,截取插穗扦插,其叶腋处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复扦插,一墩块根可繁殖幼苗50~100株,温度15~22摄氏度,15~20天生根。播种,于春季在露地或温床条播,也可温室盆播,适温12~30摄氏度。当盆播幼苗长至4~5cm时,需分苗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种能迅速获得大批实生苗,但性状易发生变异。待苗高8~10cm时栽入口径10cm的花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时分盆。每盆一株。 20~30天后,换16cm盆,并加施肥料。待根系长满盆时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换33~40cm的花盆。夏季高温时,叶面每天喷水1~2次。当幼苗叶色淡绿时,追肥1~2次。盆栽以腐殖土为基质。
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品种而异,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现蕾后不宜而过多氮肥,否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盆栽:选用矮生品种的,控制株高在35~60cm之间,花径可达25~35cm。块根贮藏:将块根干早霜后挖出,留至16cm左右,晾晒后,藏于背阴处,温度保持3~5摄氏度。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切除早期癌肿,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的混合液涂于癌面及周围。白粉病,病株喷施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乙磷铝,7~10天一次。叶斑病,交替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发病期隔10天喷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灵液。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等,应及时防治。

翠菊
【别名】江西腊、蓝菊、七月菊
【学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科属】菊科翠菊属
【生态习性】翠菊原产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和四川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现世界各国已广泛栽培。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性不强,越冬最低温度2~3摄氏度,高温下延迟开花或开
花不良。对土壤要来不严,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分期播种,5~10月份均有花开放,单株花期约10天。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因品种和应用要求不同,矮型品种,2、3月在温室播种,5、6月开花;4、5月露地播种,6、7月开花;7月上中旬播种,10月1日前后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越冬,翌年5月1日前后开花。中型品种,通常5、6月播种,8、9月开花;3月播种,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夏季播种,秋天开花。10~20摄氏度的条件下,4天可发芽。两枚真叶时分苗,晚霜过后定植露地。应施足基肥,并经常追肥,注意浅耕保墒。北方秋播小苗植于冷床越冬。华东地区10月下旬播种,用稻草覆盖即可露地越冬。矮型品种现蕾后应控制浇水,以形成低矮株型,使开花繁茂。常见病虫害有:锈病,可用12O~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0~300倍敌锈钠液防治。立枯病,可用100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红蜘蛛,可喷施1500倍乐果防治。

荷兰菊
【别名】纽约紫菀、柳叶菊
【学名】Aster novi-belgii
【科属】菊科紫菀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现广泛栽培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耐严寒,也较耐旱。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原始类型用播种法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播种,发芽适温为15~18摄
氏度,播后14天出苗。栽培品种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移至阴畦或塑料大棚过冬,待基部蘖芽长约10cm,具8片叶时取下扦插于地温22~24摄氏度的苗床上,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北方地区分株时间应在土壤上冻前一个半月。生长前期(5、6月份)应适当修剪,7、8月整形摘心,欲使10月1日开花。应在9月5日前后进行最后一次摘心。荷兰菊易罹白粉病与褐斑病,应及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O倍百菌清液或托布津液防治。

向日葵
【别名】葵花、转日莲
【学名】Helianthus annus
【科属】菊科向日葵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喜温暖,要求阳光充足,耐旱,耐瘠薄,盐碱地也能生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管理】播种繁殖。早春露地直播,在4~5摄氏度下可发芽,7天后出生。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株行距一般40~60cm,管理粗放,易于栽培。

一枝黄花
【别名】加拿大一枝黄花
【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
【科属】菊科一枝黄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东北部。喜阳光充足和凉爽高燥的环境。较耐寒、耐旱,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为宜。为当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分株及播种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每 3 年分株一次,分株时每个新株应
有3个以上的芽。3~4月播种。地栽、盆栽均可。实生苗翌年开花。栽培管理极为粗放。露地栽培2~3年需重栽一次。

孔雀草
【别名】红黄草、藤菊、小万寿菊
【学名】Tagetes patula
【科属】菊科万寿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喜阳光充足,但在半阴处也能生长开花;喜温暖。但能耐早霜;
耐旱力强,忌多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迅速,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用播种或扦插繁殖。3~4月播种于苗床,种子发芽适温为20摄氏度左右。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真叶2~3片移植,5月下旬定植露地,一般60~70天开花。也可直播,播后一般50~60天开花。5~6月扦插,约15天生根,20天可出圃,30天后开花。后期易倒伏,且枝叶枯老,若及时摘除残花,疏去过密茎叶,施追肥一次,可再次开花。炎夏容易发生红蜘蛛,可喷1000倍三氯杀螨醇防治。

百日草
【别名】步步高、节节高、对叶梅、五色梅
【学名】Zinna elegans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世界各地有栽赔。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
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耐瘠薄,忌连作,对土壤要求不严。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25摄氏度,7~10天出苗,播种后70天左右开花。真叶2~3片时移苗,真叶4~5片摘心促分枝,幼苗经2~3次移植后即可定植。移植后14天可施追肥,并及时中耕。切花品种可于4月上旬直播,真叶1~2片时间苗,真叶4~5片时摘心,每株保留4~5个分枝,及时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等,6月中旬可切取花枝。

瓜叶菊
【别名】干日莲。甩时琶
【学名】Senecio hybridus
【科属】菊科瓜叶菊属
【生态习性】瓜叶菊喜冷凉气候,忌酪暑,帕严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育适温10~15摄氏度,小苗能经受1摄氏度左右的低
温。不须强烈的直射光,以略有遮荫处和明亮的散射光为宜。
【栽培管理】以播种法繁殖。6~9月播种,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10~20天出苗。小苗定植于口径15cm的小盆中,定植后15~20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直至第一朵花开放,停止施肥。如需延迟花期,可将植株置于冷床,至用花的前40~45天翻盆移入温室,加温养护。如需花朵同时开放,需要进行整形。瓜叶菊为重要的冬季花卉,适于室内和阳台种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8481.html?si=1

第4个回答  2020-11-19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ev):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中文名
菊花
外文名
Florists Dendranthema
别名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家菊
拉丁学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ev

植物界
快速
导航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地理分布品种分类繁殖方法栽培技术主要价值植物文化食物营养成分
植物学史
精选片单 不骄不媚秀丽脱俗,关于菊花,你了解多少?
+
关注00:48
菊花的介绍: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栽培形式和花瓣的外观形态都有所不同。
45次播放 | 9个视频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1]
共50张
菊花名品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1]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今仍脍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1]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1]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1]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1]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
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当今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1]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1]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2][3]
菊花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孽芽。 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 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范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简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简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住主5孜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4]
菊花品种具有极大多样性,分类工作者们探讨菊花的原祖。或认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认为甘菊是原祖,或认为它的原祖是小红菊,或者开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单。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还进行过属间杂交实验,在探讨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测性和实验性工作。无论推测和实验,都是试图把菊花的来源落实于该属的某一个或某两个种上,并且试图指出,在这些浩瀚的品种中,哪一个品种最为原始,即是说,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种。[5]
可以肯定,菊花的来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单元起源。菊花是异花受粉植物。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种间,甚至属间杂交的办法,来获取菊花的新性状,并通过返交、互交等有性过程来获得新性状的分离。这样如此返复的遗传重组合和性状的分离,新性状就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人工杂交和随机的自然选择都可以同时出现或交替发生。但是,去劣择优的人工选择过程,却永远起着主导作用。菊花染色体极其有限。仅记录到菊花是6倍体,2n=54。菊花新品种产生的另一个可能的途径是体细胞的突变(芽变),用固定芽变的办法来获得新品种。[5]
6
野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