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据说,“香港”当时只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村落。这座小村落靠近大海,村里有一条小溪流注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港湾。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香江”作为香港的别称。

二、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关。那时,香港这座小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因为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出去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同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的人们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皇帝便下令杀了村长,村民们四散逃走,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在香港逐渐消失了,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三、香港的得名同一个名叫香姑的女人有关。据说香姑是一个海盗头目的妻子,丈夫死后,她继续在这座小岛上拉起人马占岛为王,“香港”就是“香姑的港口”的意思。这种说法,看来有些离奇。

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的称呼,最后,到了本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对于以上三种不同的说法,多数人赞同第二种,认为“香港”是因转运香料而得名,不过,三四百年前鼎盛的制香、运香业,除了给香港留下一个芬芳的美名之外,到今天已经没有其他什么痕迹了。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23226469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8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据说,“香港”当时只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村落。这座小村落靠近大海,村里有一条小溪流注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港湾。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香江”作为香港的别称。

二、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关。那时,香港这座小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因为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出去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同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的人们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皇帝便下令杀了村长,村民们四散逃走,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在香港逐渐消失了,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三、香港的得名同一个名叫香姑的女人有关。据说香姑是一个海盗头目的妻子,丈夫死后,她继续在这座小岛上拉起人马占岛为王,“香港”就是“香姑的港口”的意思。这种说法,看来有些离奇。

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的称呼,最后,到了本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对于以上三种不同的说法,多数人赞同第二种,认为“香港”是因转运香料而得名,不过,三四百年前鼎盛的制香、运香业,除了给香港留下一个芬芳的美名之外,到今天已经没有其他什么痕迹了。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232264697

第2个回答  2019-07-12
说「香港」这名字,本来是自明代至清初一个小港湾的
名称,这个港湾就是现今位於香港仔海湾内的「石排湾」。石
排湾有香港村,村内有大约建於清朝初年的「香港围」,
1977年因建香港仔至跑马地隧道,此围於是被拆去。

至於记载香港这一地名的历史文献中,时间最早的是明朝
万历年间(1573-1619年)郭棐所著《粤大记》一书。
该书所载<广东沿海图>中,标有香港以及赤柱、黄泥涌、尖
沙咀等地名。

事实上,香港地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
关於香港得名的由来传说,主要有下列的说法:
(一)
因「香姑」而得名

据传,香姑是清朝嘉庆年间出没於伶仃洋海面的
海盗林某的妻子。但许多学者皆认为此说并不可靠。因为用海
盗的名字作地名,在中国历史上不常见;同时,香港岛上至今
也未找到与香姑有关的任何遗迹
(二)
因贩运香木而得名

此说始於永言的<香港地名考>一文,发表在1948年出版
的《香港百年史》上。他认为:名曰「香港」之小海港,以运
香木出口而著名。他还具体写出了运送香木的路线:「自来东
莞南部及今新界所产之香,恒在尖沙头(今尖沙嘴)之香
头(当今运香木出口之旧式码头),用小舟载至石排湾(今香
港仔)附近之小港,名香港者,然后改用艚船(俗称「大眼鸡
船」)转广州城,遵陆而北,逾南雄岭直达江苏省苏松一带。」
三)
因泉水甘甜而得名

在有关香港得名的各种说法中,这种说法提出的时间最早。
英文杂志《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1843年
8月号写道:「香港--Fragrant
Streams,本是该岛南部一条小
溪的名字,外国人将其作为整个海岛的名称。」
1853年8月出
版的中文杂志《遐迩贯珍》写道:「溪涧纷纷喷流山泉,
极其甘冽,香港必由此得名。」旅居香港的著名学者王韬(
1828-1897)也采用此说。他主编的《循环日报》1874年6月24日
这样写道:「香港以泉水得名,因其山中所出之泉色清而味甘,
以鼻观参之,微觉香冽。
第3个回答  2008-12-18
地名来源传说

铜锣湾天后庙的红香炉也被认为是香港地名来源之一。香港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包括香木、香江、香姑及红香炉等。这些传说均解释香港岛得名的原因。
香木说
明朝时期,东莞县及新安县(今东莞、深圳、香港等地)长有香树,盛产香木,以东莞产的“莞香”最负盛名。香市产品先运抵尖沙咀,再由“大鸡眼”船集中于石排湾(今香港仔),或转往广州运往中国大陆,或经南洋远销至阿拉伯国家。古时尖沙咀又被称为香埠头,石排湾又是香市港口,因此被称为香港。
香江说
清朝时期的香港村中有一条溪水,清冽甘甜,被附近居民及海上船只做淡水饮用,被称为“香江”(现已不存在,有指故址为今薄扶林瀑布湾附近,但以香港村的地理位置,该溪流更可能是今黄竹坑明渠),香江入海口就被称为香港,因此香港现时又亦称为“香江”。
香姑说
另一种说法是,香港一词源于传说中的清朝时期的女海盗香姑,由于她盘踞今香港岛,所以该岛被称为香姑岛,简称香岛,后来又变成香港岛。

红香炉说
很久以前海上有一只红香炉漂到铜锣湾天后庙前,人们以为天后显灵,把香炉供奉于庙内,庙所在的山就是红香炉山,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红香炉港,简称香港。
第4个回答  2008-12-18
香港本是新安县的一个小海岛,这座小岛一向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有关“香港”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以下不同解释:

1.清朝嘉庆年间,海盗林某横行,后为清海军将领击败,林某逃走死于台湾,其妻香姑则领余党占注中国南面岛屿,后人因而称之为“香港岛”。但明清史籍中并没有名叫香姑的海盗,香港各区亦未有发现相关史迹,故此说未必可信。

2.相传今日香港薄扶林一带,有一条名为“泷水”的山溪,由瀑布注成。传说此溪涧涌出甘甜而带有香味的水,附近航海者常到此溪汲取食水饮用,并将溪涧名为“香江”,更将溪涧出海处改名为“香港”,最后演化为整个岛屿的名称。

3.明朝时候,东莞生产香料非常出名,因此又称“莞香”。传说香港于明朝时亦盛产莞香,当时东莞南部一带及香港生产的香品皆经香港石排湾转运至广州及其它地方,因此时人称石排湾一带为“香港”,而港湾附近的村落则叫作“香港村”。清朝英军初抵中国东南方时,在现今赤柱一带登陆,并由一名为陈群的蜑民引路,路经“香港村”时,英军问及地名,蜑民以蜑话回答“香港”,英军遂将蜑音“Hong Kong”记下,并以为是岛屿的名称,因此岛屿便被改名为“香港岛”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