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构建和谐家庭 座谈会上的发言

工会有一个关于构建和谐家庭的征文活动,貌似我得奖了,明天开个座谈会,要求我发言。请帮我想个简洁真诚朴质的发言稿,不要打官腔的那种,谢谢。

注:
1、入会应该有领导
2、我是新人,在座的多为前辈,年纪比我长,阅历比我深,我认为深谈没有意义,关键要真诚朴质。(提供资料可以,但请勿通篇复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崭新的命题提出,自然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千千万万稳定和谐的家庭,就不会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理应包括建设和谐家庭之义。
和谐是每个家庭都希望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理想境界。综观能称之为和谐的家庭,家人之间的思想、性格、志趣、学识、文化修养、价值观念都应趋于一致。比如,家人之间应有大致相同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夫妻双方忠诚相待,爱情专一,并持之以恒地为增进婚姻的质量而努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并能相互理解,遇事配合默契;对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应分担的责任看法一致,并能付之于行动;在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观点一致,各尽其力;在钱财的使用安排上没有大的分歧,等等,都是和谐家庭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就会有一种融洽感、幸福感,并能主动地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那份责任,积极促进这种氛围的巩固和发展。
和谐的氛围应该是彼此的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性格、兴趣与爱好等,不应该也不可能强求一致,然而,每个人都应具备应有的修养和雅量。家人之间能彼此欣赏,能有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开朗乐观也罢,朴实内向也罢,聪明智慧也罢,幽默风趣也罢,勇敢自信也罢,随和顺从也罢,都是生命的颜色,亦都是家庭的颜色。只有多种颜色的包容、搭配和融合,才能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来。怎样做到家庭和谐呢?这可是很大很难的课题,但有二点要把要握住。从上下关系来说,就是尊老爱幼,父母慈儿女孝;从左右关系来讲,就是互敬互爱,夫唱妇随。这虽然过于传统,但精华还应该吸取,也是和谐家庭的起码要求。一个做父母的人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爱_.她能去爱国爱朋友?一个做子女的连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将来服务社会,怎能担起团结他人博爱济众的责任?至于夫妻双方也是这样,你敲你的锣,我吹我的号,针尖对麦芒,在家尚且如此,在社会上怎能与人和谐相处。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走到一起结婚生子多么的不容易。在妥善化解矛盾中形成新的和谐。当家庭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双方都想保护自己。出于怕被伤害和被拒绝的心理,往往双方都不好意思迈出和解的第一步。然而,任何美满而和谐的伴侣都知道这样的规律: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雨过天晴之后,仍会阳光灿烂。一位心理学家教给一对夫妻这样一个诀窍:冲突起时回忆一下平时甜蜜的时光,让爱的涟漪迅速盖过瞬间的不快。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宽容的态度看待所发生的一切矛盾。在家庭生活中,宽恕是一种必要的涵养,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情感。为了亲人之间的真正和谐,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具备宽恕这一美德。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需要和责任。只要用心去体味,用心去创造,就能不断打造出这样一种境界:家人之间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无间的情感,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努力,使其他家庭成员获得幸福,每个人又感到在家里生活是相当轻松和自在快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7
淡远境界与构建和谐社会
人生是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生境界构成纷繁的社会景象。
和谐社会是一种被推崇的社会景象,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才能从主观上构建和谐社会,一定会有多重的解释。笔者仅从淡远境界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想来应该是有所益处的。
淡远是一切有识之士向往和追求的审美人生境界,他既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特征,又表现出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和谐是人类最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表象;淡远是实现这种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和谐存在的本质属性。淡远同和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淡即淡迫,是一种心态和精神境界,是静止的;远即向往,是一种目标,一种追求,是动态的。只有把淡远很巧妙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合规律又合目的性的美学精神,才能体现出人类从有限生命通向无限人生的特质。在淡泊中追求,在淡泊中向往,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淡远主要指一种心志情思和生活方式。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也就是说,只有淡泊宁静的情愫才能永远长存,达到遐远的境界。在战乱纷争的三国初期,诸葛亮正是把自己淡远的情愫发挥到极致,帮助刘备构建了蜀国。这个极致也就是和谐。没有和谐,蜀国就无立国之本,也许早就被曹操追赶得七零八落。
从心理学角度看,淡远属于“心境”一类。怎样的心境就会产生怎样的人类行为。如果见之于艺术作品,则使其带上淡远风格;如果见之于社会生活,则使社会生活呈现和谐。古人云,无利故淡。心境由客观事物引起,通过人的主观心态而起作用,心境的形成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来掌控。不同性情的人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产生不同的行为,而最好的行为、最和谐的行为产生于具备淡远心态的人群。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是以整体和谐为最高价值目标的,形成了以淡远为终极人生境界和情感关怀的传统文化特色。它肯定了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调节了人类群体价值的规范和取向,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重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意蕴的,是把现实人生提升到审美人生境界,是人类追求的至高无尚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和。
总之,中华民族人文环境的熏陶,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淡远境界的理性呼唤;当前呈现的多重社会景象的潜移默化,客观上要求人们对淡远境界的非理性渴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类的淡远境界呼之欲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