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酸雨的知识

如何写好与酸雨有关的论文?

  酸雨

  一、酸雨的定义

  「酸雨」,顾名思义,雨是酸的。其正确的名称应为「酸性沈降」,它可分为「湿沈降」与「乾沈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著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在化学上定义水之pH(酸碱)值等於七为中性,小於则是酸性。自然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於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衡后,雨水之酸碱值约为 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质,例如,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硫化氢,海洋所释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闪电所导致之氮氧化物等,均会使雨水进一步酸化,而酸碱值会降至 5.0 左右。因此,在 1980 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内外(包含环保署研究报告)研究者,已将所谓「酸雨」认知为当雨水酸碱值在 5.0 以下时,即确定受到人为酸性污染物的影响。因此,在环保署研究报告中,已统一雨水酸碱值达 5.0以下时,正式定义为「酸雨」。例如,若以环保署台北酸雨监测站 1990-1998 年之有效雨水化学分析资料为准,显示约九成降水天数的雨水pH值在 5.6 以下,而酸雨发生机率则为七成五左右。

  二、酸雨的组成

  一般酸水化学组成中,较重要的物种包括 H+、Cl-、NO3-、SO2-4、NH4+、K+、Na+、Ca2+及 Mg2+ 等九种。其来源包括

  自然来源及人为来源如图所示,一般而言NO3-及 SO2-4 为主要的致酸物质,其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转化而来。在人为污染排放方面,前者则与化石燃料使用、火力电厂、含硫有机物燃烧有关;后者主要源自工厂高温燃烧过程,交通工具排放等因素 。Ca2+ 及 NH4+ 为主要的中和(致碱)物质。

  人为致酸物质
  人为致碱物质

  SO2-4 石化工业、火力电厂、燃烧 Na+、Cl- 、 Mg2+ 海洋的海水飞沫
  NO3- 工厂高温燃烧过程、交通工具排放 Ca2+、K+ 尘土
  NH4+ 农药喷洒

  在此厘清一个观念,雨水 pH 值之高低与否,并不必然代表其中人为污染物多寡除了上述酸性离子外,亦存在其他如铵根、钙、镁等碱性离子,以中和其酸性,雨水酸碱值则为以上离子平衡后之氢离子所计算得来。换言之,雨水中若有高浓度之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但因有其他碱性离子中和之,那麼雨水未必呈现酸性反应(即低酸碱值),反之亦然。雨水酸碱值无疑地可以作为一项先期指标,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进行雨水化学成份分析,了解其污染物来源,并计算随雨水沈降至地表的污染物通量(即所谓沈降量,以公斤/公顷/年为单位),进而制定控制策略以改善之。

  三、酸雨的危害

  人类

  酸雨对人类的影响,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会"秃头″,但是否真正会导致秃头,科学家们仍再努力研究,但大家还是少淋雨为妙。

  酸污染对人类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呼吸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射出物会引起呼吸方面的问题,例如哮喘、乾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对人类而言,酸雨的一个间接影响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菜蔬和动物的组织吸收。虽然这些有毒金属不直接影响这些动物,但是吃下这些动物却对人类的产生严重影响。例如,累积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汞与脑损伤和神经混乱有关联的。同样地,在动物器官中的另一种金属,铝,与肾脏的问题有关,近来也被怀疑与老年痴呆症的疾病有关。

  建筑物和雕像
  酸性粒子也会沈积在建筑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蚀。例如,建在渥太华的美国国会大厦一直被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硫瓦解。石灰岩和大理石跟酸接触后会转变为一种粉碎物质,称为石膏。此外,桥梁以更快的速度被腐蚀,铁路工业和飞机工业同样的必须花费更多的钱来修补由酸雨造成的损害。酸雨不仅造成了经济负担上的问题,而且也对一般大众的安全产生危险。举一个实例,1967年俄亥俄河上的桥倒塌,造成46人死亡。原因为何?由於酸雨的腐蚀。

  另外,酸雨也造成暴露在外的雕像受到侵蚀,这造成文化资产的破坏,令许多人担忧。

  农作物
  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稻子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但土壤中因酸雨释出的金属也可能为植物吸收造成影响,这问题极其复杂,譬如,酸雨中某些金属( 如,铁 )的释出反而有助於植物的生长。因此,酸雨对植物、农作物、森林的确实影响仍不清楚。

  左图为叶子受酸雨为害的情形

  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叶子内部的组织

  树木和土壤

  酸雨造成最严重的影响之一是在森林和土壤。硫酸随著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严重损害,土壤中的养分也会流失,因此树木会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钙和镁的流失而枯死。并非所有的二氧化硫都会转变成硫酸,事实上有一相当的量会漂浮在大气中,当最后沈降到地表时,会阻碍叶子的气孔进行光合作用。研究显示当红云杉的幼苗被酸碱值 2.5 到 4.5 的硫酸和硝酸的组合喷洒后,观察得知这些幼苗会产生棕色损伤。最后,针叶会减少,同时也发现在酸性高度集中区域的针叶,生长速度较缓慢,因为在此区针叶凋零的速率大於再生的速率,光合作用也大受影响。

  此外,剧烈的霜也可能使这个情况进一步恶化,随著二氧化硫、空气中现存的氨和臭氧的增加,会减少树的耐霜性。从硫化铵产生的氧化氨和二氧化硫,这些产物会在树的表面上形成。当铵硫酸盐到达这些土壤时, 它会起反应形成含硫和含氮的酸性物质,这样的条件会刺激真菌和有害动物例如甲虫的成长。

  林业在加拿大是一个一年价值一千万元的工业,大约有百分之十的加拿大人仰赖树木的收获和加工处理维生。若森林处於危险时,这些职业也会跟著消失。

  四、台湾现况

  台湾地区最早的酸雨研究为中央气象局於台北气象站的雨水调查,当时已出现最低为 3.8 的 pH 观测值。1990 年 4月,环保署始展开全岛性、长期性的酸沈降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地区发生酸雨之情形已很普遍,如果以 pH=5.0 作为判断酸雨的基准,全台地区降雨发生酸雨的机率为 52%,台北地区则为 85%,高雄地区为 74%,分别都显著地高於整个台湾地区的统计结果(郑, 1998),而阿里山发生酸雨的机率为 28%,远小於都会区发生酸雨的机率,此乃与都会区中之汽机车数及工厂数较多有关,因此造成雨水严重酸化的情形。

  台湾地区雨水pH值分布图

  目前台湾地区的酸雨分布大约是以嘉南平原作为分界,向南或向北逐渐酸化,因而嘉南平原可说是台湾地区雨水尚未酸化的主要地区,另一尚未酸化的区域是台湾南端的垦丁,但仅占一小部份地区。

  由环保署的监测结果 (1991-1997年),以年平均值而言,台北市的雨水之 pH 值是所有地区最低的,约仅 4.3;其次则是邻近大台北地区的龟山及中坜测站,pH 值也在 4.5 以下,高雄及台中两站也是酸雨相当严重的地区,其 pH 值平均约在 4.6 附近,太麻里、宜兰、垦丁及阿里山则是属於雨水酸化较低之区域 。

参考资料: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12/supply12-2-2.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25
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去写。写关于酸雨的解释,形成原因,测定,危害及治理方法。
我简单介绍一下,就算一个提纲吧。
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降水的酸度来源于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能形成酸性降水的物质主要有: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HCL和氯化物等等。其中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3),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还可以举例说明,加拿大对治理酸雨有办法,可以找这方面的例子。
我提供http://www.chem.pku.edu.cn/bianj/Web/paper/05/12.pdf这个连接,这是关于酸雨的一篇文章,你可以借鉴一下。
第2个回答  2006-05-25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大气污染最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大气的
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烃类⒌�趸�铩⒍�趸�颉⑿�】帕5龋�渲卸�趸�蚝偷�?
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比较纯净的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CO2)而其PH值
约为5.6。大多数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最主要的是硫酸(可占65%-70%),其次是硝酸(可占
25%-30%)。
人们曾经认为,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事实上
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含硫的燃料。据估测,大气中的SO2有70%来
源于工业燃煤,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进入大气中的SO2气体在
氮氧化物或悬浮颗粒中的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的催化下,部分地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
化为三氧化硫(SO3),降水时形成硫酸(H2SO4)而降下酸雨。
燃料的高温燃烧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供热供电用燃料
燃烧的产物。在1200℃或更高温度(内燃机内部能达到的温度可超过2000℃),空气中的
N2(氮气)和O2(氧气)可生成可检出量的NO(一氧化氮),后者慢慢与氧气反应而生成
NO2(二氧化氮),降水时形成硝酸(HNO3)而进入水中形成酸雨。
自然界对酸性有一定抵御能力,如土壤中的碳酸钙,大气中的氧化钙、碳酸钙微粒
(风沙天气时更多),大气中天然和人为来源的氨等,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但
超过其抵御能力,就会出现种种灾害。酸雨酸化水体可导致水生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另一
方面,底泥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会溶出,进入鱼、贝体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通
过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酸化土壤则使其中钙、镁等元素溶出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下降,
酸雨对某些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比海水还强,大理石、汉白玉、砂岩、板岩都能被腐蚀,因
此而损失一些建筑物和文物。如古埃及方尖碑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三千多年能保存完好,但
移至伦敦只有八十年就面目全非。酸雨还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对暴露的油漆、涂料及橡
胶等产生破坏作用,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我国对酸雨研究较晚,1972年开始了对酸雨的监测,1982年进行了酸雨普查,其中重
庆、贵阳雨水的PH小于5。现在以重庆、贵阳为中心的酸雨区已在西南地区逐步扩大,并扩
展到长江下游。长江以北在青岛已发现过酸雨。
酸雨的危害如此严重,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减少污染,如为减少
SO2的排放,可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或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二是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如硫酸厂的尾气可采用氨吸收
法、石灰乳吸收法等进行回收。硝酸厂尾气可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法等。

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身边案例:酸雨覆盖四川80%地区-每年损失高达113亿

酸雨危害案例

案例1

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 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欧洲有数千个美丽的湖泊也毫无生气,听不到蛙声,见不到鱼跃。美国酸化的水域已达3.6万平方千米,在28个州17 054个湖泊中,有9400个受到酸雨影响,水质变坏。纽约州北部阿迪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而目前半数以上的湖水PH在5以下,90%没有鱼,听不到蛙声,”死一般寂静。

案例2

美国每年国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我国重庆市与南京市自然条件相似,但重庆是酸雨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电视塔及建筑机械的维修、路灯及电线的更换频率比南京快1.5倍。嘉陵江大桥的钢梁每年锈蚀0.16毫米,如此下去用不了30年,就会因钢梁锈坏而发生危险。

自《让大地充满生机》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3个回答  2006-05-25
这个怎么样啊?

蒸汽机的问世将人类社会牵引进工业文明,亿万吨煤炭的燃烧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运转。但煤含有的1%杂质——硫,在燃烧中转变为酸性气体二氧化硫;燃烧产生的高温还使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化合,形成硝酸类气体。它们在高空中不断积累,并为雨雪冲刷,溶解,最终形成酸雨。

纯粹的雨水是中性的。酸雨则因雨水中溶解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表现出明显的酸性。酸雨另外还有两个“同胞兄弟”:酸雪和酸雾。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发现伦敦雨水呈酸性,首先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现在,世界上形成了欧洲、北美和中国三大酸雨区。

酸雨,被人们称作“天堂的眼泪”或“空中的死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会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它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林木生长缓慢,森林大面积死亡;它还使河湖水酸化,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为食的鱼虾大量死亡,成为“死河”、“死湖”。酸雨还会渗入地下,致使地下水长时期不能利用。

据统计,欧洲中部有100万公顷的森林由于酸雨的危害而枯萎死亡;意大利的北部也有9000多公顷的森林因酸雨而死亡。在瑞典,2万多个湖泊因受酸雨的侵袭已无水生物生存;挪威有260多个湖泊鱼虾绝迹。1980年,加拿大有8500个湖泊全部酸化,美国至少有1200个湖泊全部酸化,成为“死湖”。

另外,酸雨还会对桥梁楼屋、船舶车辆、输电线路、铁路轨道、机电设备等造成严重侵蚀。据专家介绍,古希腊、罗马的文物遗迹风化加剧,罪魁祸首便是酸雨。在美国东部,约3500栋历史建筑和1万座纪念碑受到酸雨损害。

酸雨、尤其是酸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它的微粒可以侵入肺的深层组织,引起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据调查,仅在1980年,英国和加拿大因酸雨污染而导致死亡的就有1500人。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每年都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最终形成面积惊人的酸雨区。目前,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另外,我国还出现了大片的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说明我国酸雨污染程度比欧洲和北美都要严重。

据环保专家估计,1995年,我国“两控区”内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损失已达1100亿元,占当年GDP的2%。1998年,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减少木材630万立方米,相当于损失30亿元。在广东,酸雨每年造成的损失达4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划定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进行重点整治。经过努力,目前我国的酸雨区基本稳定,大致维持了原有的格局。随着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逐渐减少,我国将最终消灭“空中的死神”——酸雨。

《中国青年报》2003年10月10日
第4个回答  2006-05-25
http://www.kepu.com.cn/gb/earth/acidrain/
这是一个介绍酸雨的很好的网站,你可以参考一下这里的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