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子厂安全风险分析基础步骤

简述电子厂安全风险分析基础步骤

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分析伤害方式。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覆盖企业内所有部门,保留相关文本档,并且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XX电子厂虽然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没有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有些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应该每半年或每一季度对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生产教育应包括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新职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变换工种、复工和“四新”教育,以及全厂员工安全知识普及。XX电子厂缺少变换工种、复工和“四新”教育,需要补充变换工种、复工和“四新”教育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在实际中把这项制度落实到位。XX电子厂特种作业人员都是本厂招进的员工然后通过特种作业培训再上岗作业,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有一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是刚参加完特种作业培训,已经考取了特种作业证但证件还没有拿到手。以后要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3、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活动包括班组安全隐患检查与整改和班组安全活动。XX电子厂每个班组每周都有安全例会,班组负责人每月都要参加环安月会。但还是有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整改,员工有些错误的操作手法屡教不改。以后要对没有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的班组进行惩罚措施,针对班组员工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要在班组例会中进行批评和教育,告知其安全危害性。
4、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包括现场作业检查、安全防护用品穿戴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检查和隐患整改检查四个方面。XX电子厂安全管理人员对每个车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环安卫稽核活动。特种作业人员都是通过外部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培训后通过特种作业能力考试才安排上岗作业。针对外部机构稽核到的重大缺失,各部门都能及时进行整改。但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平时的现场作业检查时,还是能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改善,比如员工在使用化学溶液后忘记把盖子盖上,从而使化学溶液挥发到空气中。针对这些问题,平时要对员工多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告知其危害性,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增加必要的惩罚措施。
5、危险源管理
危险源管理包括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三个方面。XX电子厂制定了危险源管控措施,每半年对企业里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重大危险源都有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建立了紧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全厂人员参加消防紧急疏散演习。但危险源管理没有包括员工食堂区域,紧急救援预案只有火灾与地震这两个方面,没有包括所有的紧急情况,比如化学品泄漏,电梯困人等。要把厂区的所有危险源都纳入管理中,针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都要有相对应的紧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进行紧急救援预案演练。
6、安全生产档案
安全生产档案包括工伤事故档案、安全生产健康教育档案、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隐患及整改档案、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XX电子厂有一个完善的档案管控制度。每次工伤事故都会有完整的档案,包括时间、地点、人、事故概况、事故原因分析,整改防范措施等。每次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隐患整改也会有相应的档记录。由于XX电子厂成立时间还不是很久,没有建立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今后设立安全奖惩制度,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惩罚,对安全工作作的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并且把这些记录成文件保存。XX电子厂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不是很完整。由于公司员工流动频繁,再加上公司经费有限,不能每年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在职职业健康体检,只能进行入职体检和离职体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04
1、物理层的安全风险分析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不可用,而造成网络系统的不可用。常见情况有:设备被盗、被毁坏;链路老化或被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因电子辐射造成信息泄露;设备意外故障、停电;地震、火灾、水灾自然灾害等。
2、网络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数据传输风险分析:由于局域网数据传输线路之间存在被窃听的潜在威胁,同时局域网内部也存在着攻击行为,一些敏感信息可能被窃取和篡改,造成泄密。如果没有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对数据进行控制,所有的广域网通信都将不受限制地进行传输,因此任何一个对通信进行监测的人都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截取。
网络边界风险分析:各级政府机构都会连接INTERNET国际互联网,并有公开服务(WWW、DNS、FTP等服务器),对外提供公开信息服务。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政府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网络设备安全性分析:网络设备自身的安全性也会直接关系到政府系统和各种网络应用的正常运转。例如,路由信息泄漏、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配置风险等。
3、系统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通常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为UNIX、Linux、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XP)本身在安全方面考虑较少,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级别较低,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同时病毒也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系统安全的脆弱性。
4、应用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应用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风险:非法访问;用户正常提交的信息被监听或修改;用户对成功提交的业务进行事后抵赖;伪装及骗取用户口令等。由于政府网络对外提供
WWW服务、E-mail服务、DNS服务等,因此也存在外网非法用户对内部服务器的攻击。
5、管理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受到其它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
、监控、报告与预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