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大方(打一字)

如题所述

一、格外大方是一个"回"字。

二、“格”代表的是一个方格,“口”就是一方框,大方也代表是另一个方框,格外大方合成来就是“回”了。

三、”回“是一个动词

1.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同本义。

(1)回,转也。——《说文

(2)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3)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4)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5)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扩展资料:

引申字义

回,二的同义词,因“回”字由“一”“丨”组合而成,横竖分别排列组合,有12个“二”(具体计算请用数学排列组合算法,此处无法插入符号请谅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回”是“二”的升级版,是更高层次的一种“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4

谜底:回 

格是方格,即正方形口,大方是大的正方形口;格外大方就是两个口套在一起,成为谜底回。

谜底扩展:

【丑集上】【囗字部】回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3

《唐韵》戸恢切《集韵》《韵会》《正韵》胡隈切,$音洄。《说文》从囗,中象回转之形。

《徐锴曰》浑天之气,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阳五行,回转其中也。又《说文》邪也,曲也

《诗·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礼·礼器》礼饰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又《正韵》返也。

《後汉·蔡邕传》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广韵》违也。《诗·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

《注》回犹违也,言不违命也。 又《诗·大雅》昭回于天。《注》昭,明。回,旋也。 又屈也。

《後汉·卢植传》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议不回。 又徘回。《说文》徘徊本作裵回。宽衣也,取其裵回之状。

《张衡·思䣥赋》马倚輈而徘回。《注》言踟踌不进也。 又低回,纡衍貌。《史记·孔子世家赞》适鲁,观仲尼车服礼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

《前汉·扬雄传》大道低回。 又姓。《韵会》古贤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续。 又地名。《後汉·郡国志》右扶风有回城,名曰回中。又通作回。

《荀子·儒效篇》图回天下於掌上。又通作廻。《史记·邹阳传》墨子廻车。 又《正字通》回回,国名。

西域大食国种也。明丘濬曰:国在玉门关外万里,軰隋闲入中国。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辄相亲守,其所谓敎门者尤笃,今在在有之。

又《集韵》《韵会》$戸贿切,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 又《集韵》《韵会》$胡对切,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

《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卽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注》回$读若讳。 俗作囬。

扩展资料:

释义

1.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 2.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 3.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4.答复,答报:~信。~话。~绝。 5.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 6.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 7.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8.姓。

详细释义

〈形〉

迂曲,曲折。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奸邪,邪僻。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量〉

次——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如:且听下回分解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名〉


    回族的简称。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格外大方打一字是回。原因:格是里面的小口,格外面加上一个大方,是外面的大口,所以是回。

扩展资料:

回字含义:

(1)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2)同本义。(3)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4)环绕;包围。(5)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6)掉转。

(7)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8)还,返回。(9)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10)答复;回报。

(11)改变。(12)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13)违背。(14)谢绝,推辞不见。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15)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16)转卖,转手卖掉。(17)问。

资料来源:回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谜底: 回

解释: 格是方格, 即正方形口, 大方是大的正方形口; 格外大方就是两个口套在一起,成为谜底回。

拼音:huí

部首:囗    

释义: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答复,答报:~信。~话。~绝。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姓。

拓展资料

造句:

    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今天学校提前放学,同学们都可以回家了。

    小舅平安回家了,外婆到庙里烧香还愿。

    老师翻山越岭去护送同学们回家。

    放学后,小林只顾看热闹,忘记回家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09

回,格指一个“口”,方指一个“口”,格外大方,可以理解为一个包住一个,就是回字。

拓展资料:

回,拼音:huí,huán注音:ㄏㄨㄟˊ

首部:囗,部外笔画:3,总笔画:6

繁体:无繁体字;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回的俗字。囬、回同回。

基本释义:

1.曲折环绕:~旋。巡~。迂~。~形针。峰~路转。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家。~乡。送~原处。

3.掉转:~头。~过身来。

4.答复;回报:~信。~敬。

5.回禀。

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了。

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听过两~。那是另一~事。

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抄本《红楼梦》。

9.回族:~民。

10.姓。

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原处。

引申字义

回,二的同义词,因“回”字由“一”“丨”组合而成,横竖分别排列组合,有12个“二”(具体计算请用数学排列组合算法,此处无法插入符号请谅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回”是“二”的升级版,是更高层次的一种“二”。

参考资料:回(汉字)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