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亲角背后暗藏产业链?

如题所述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催生不少大龄青年男女,不少“单身贵族”希望通过婚介所这一“媒婆”找到“意中人”喜结良缘;在各类婚姻中介牵线搭桥的同时,婚介服务行业各类纠纷也呈高发态势。

●家长对家长,变成家长对红娘

●相亲角的“红娘”至少有10多个,多为50岁左右的女性

●每位“红娘”都有“领地”,面前都摆了多则二三十张少则七八张记载相亲者信息的A4纸

“婚托”之谜

业务一:公园内邀你参加相亲会,公园外办相亲活动,收取资料费或场地费、茶水费

业务二:把人带到婚介公司,先交200元看资料,再视学历情况交介绍费。

真假之谜

家长反映:“中介手上本来没那么多资源的,都是互相抄信息,有些父母也会隐藏孩子的一些信息。”

昨日下午,阳光明媚,成都市人民公园相亲角热闹非凡,前来为子女“找对象”的家长排队前行。密林区的小路两旁,摆放着一排排写满相亲者个人信息的牌子,包含收入、职业、性别、年龄、有无车房、家长联系方式等,场面颇为壮观。这些个人信息是谁摆放的?都是些什么人在这里相亲?是否有婚介婚托混入其中?对存在多年的人民公园相亲角,公园管理方是如何管理的?

要看“小本本” 得先交费登记

上午10时左右,记者在人民公园相亲角看到,已经陆续有“红娘”在“挂牌”。牌子上写满了单身男女的个人信息,或挂起来或摆在地上。“下午三四点是每天的高峰,周末人更多。”常来公园锻炼的市民赵阿姨告诉记者,印象中相亲角是2005年前后自发形成的,起初是为解决儿女婚姻问题的家长们三三两两聚集,互相打望,互相商量,撮合儿女亲事。“现在不得行了,一些婚介、婚托混到中间,信息好多是假的,不靠谱。”赵阿姨还提醒记者“不要被骗了”。

下午2时许,相亲角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记者发现,“红娘”至少有10多个,多为50岁左右的女性。几乎每位“红娘”都有“领地”,面前都摆了多则二三十张、少则七八张记载相亲者信息的A4纸,逢人必搭话。

“红娘”陈老师面前摆了18份个人资料,她翻开手提袋露出一摞A4纸,一旁的包里还有十多个黄色小本子,分男、女各一摞,按“研究生以上”“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分开。不过,要看这些小本子却并不容易,“收费是110元三个月”。

公园内邀你入会 公园外办相亲活动

“我这里的资源有上千个,总有合适的。”在另外一位“红娘”方老师这里,翻看资料的收费标准是210元半年,310元一年。“可以把你的信息打印出来,摆在地上,也可以记在本本里,有合适的就给你打电话,通知你见面。”方老师说,她之前在某相亲网站上班,五六年前才来人民公园,每周有五天都在相亲角。

交谈中,方老师不停地催促记者提供个人信息,还给了记者一张“茶话会”的小纸片,“这个是我们的活动,每周四在外头的茶楼。”方老师说,参加者可以现场免费翻资料、抄电话、参加派对、牵线,不过,要缴入会费35元,“你如果登记了信息,交了半年或一年,这个就给你免了。”

“我们不一样,完全是家长自发组织的,不收婚介费、中介费。”“红娘”雷老师说,她之前因为给女儿相亲熟悉了这个圈子,每周日会在公园外的茶园举行交友活动。雷老师一边跟记者交流,一边向过往行人发纸片,记者看到,纸片上醒目地标明每人须交13元的场地费和茶水费。

婚托专盯生面孔 拉到婚介收登记费

接下来,记者遇到了来自泸州的李阿姨。四五年间,李阿姨多次来到相亲角为33岁的女儿找对象。“遭婚介所骗了三次。”李阿姨向记者诉苦,第一次来就被带到婚介公司,先交200元看资料,婚介推荐了3位男士。“要么是特别差的,让你见都不想见,要么是学历又高、长得又帅、工作又好的,让你看了后也不好意思联系,有时候,吃一顿饭就没有下文了。”李阿姨说,这几年被骗不下千元。“那些跟到你后面转的,到处瞄的,都是婚介的托儿。”李阿姨指着几个手拿婚介所宣传单的女子说,她们专挑生面孔下手。

没几分钟,一位自称黄女士的女子找上记者,“我们那儿14000多个资源,你去看一下嘛。”黄女士带记者来到公园西侧一高档写字楼11楼的婚介所。黄女士随后到办公室把“叶姐”叫出来,然后就不见了踪影。叶姐听说记者是给32岁的表姐找对象,便开始介绍:“我们这里交2000元可以为你推荐4位条件匹配的对象。”叶姐再三强调,“我们是专业的,比人民公园那些摆摊的正规得多。”

“里面的都是骗人的,你在这儿找几年都找不到。”本报的另外一路记者被一位姓余的女士带到位于小南街的一栋居民楼内。根据记者提出的条件,工作人员从一摞摞资料中找了两个“合适”的,说只要交1000元,马上就可以联系见面。

信息不实 90后借机“蹭吃”

“这些信息好多是假的,或者过时的,骗人的。”经验“丰富”的李阿姨说,有一次她打电话过去,那位男士说自己都已经结婚了。

在相亲角奋战了五六年的夏婆婆向记者介绍,相亲信息并非全部属实。“中介手上本来没那么多资源的,都是互相抄信息,有些父母也会隐藏孩子的一些信息。”

来自绵阳的孙大爷是为30出头的儿子找对象。有一次,一个女孩看了他儿子的信息后想多了解一下。“我一听有戏,便带她到茶楼了解。”孙大爷说,女孩1990年出生,大专生,双方都觉得不错,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他就把儿子叫来与女孩见面。“见面聊了没几句,她就说自己饿了。我们就去附近的餐厅边吃边聊,花了500多元。”孙大爷说,后来两人交换了电话,说保持联系,“谁知道,那以后根本联系不上了。”

这种“蹭吃”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孙大爷身上。65岁的张婆婆说,她给儿子找对象,也是请人家吃饭,边吃边聊,“互相留了电话,要走的时候,还给了女孩子400块钱红包,结果第二天就联系不上了。”

人民公园管理方:占用场地搞经营 拒不改正最高罚500

“整治了无数次,总是会出现反弹。”人民公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冯惠玲2012年被调到管理处之前,相亲角就已经存在。冯惠玲刚来时就有游客反映,相亲角的婚介、红娘经常占用公园道路、践踏公园绿地、毁坏树木,之后还有游客投诉被婚介骗钱,为此,管理处保安科经常前去整治。“看见婚介的,我们将其所有资料全部收回毁掉,看见个人的立即劝其离开。”

消委会提醒选择婚介机构交友的消费者,在“美好的承诺”前多留个心眼,慎防掉进“温柔陷阱”:

一、勿轻信婚恋网的广告和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一些工作人员为达到发展会员目的,往往口头上对消费者做出种种承诺,之后又不主动在合同中体现,以此来逃避要履行的责任。因此,只要得到对方的某些承诺,消费者就必须要求在合同中白纸黑字写明其承诺的条件。

二、订合同要尽量详细。消费者在确定服务后应要求签订正规合同,必要时核实公章真伪。可参照国家标准《婚姻介绍服务》附录《婚姻介绍服务合同》,对婚介服务的内容、服务质量、介绍次数、婚介合同的时间及双方的违约责任作出明确约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注意保留证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后要自备一份,必要时可对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进行录音,对约会对象的个人信息做核实或拍照留存,交费时记得索要正规发票,保存好当时的宣传广告,以便日后维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4
个人见解就是,因为相亲都是以知道双方背景为前提的,所以每个人在选择相亲的时候倾向于条件选对象。基于这种条件又更倾向于金钱物质化,你所说的产业链估计指的是这种现象吧。
第2个回答  2018-12-14

其实现在网站交友平台也不错,比如公益网站相亲角(点击这里访问)就很不错,这里会员不像其他的交友网站,动不动就是几百元的会员会,这里只要10元,合适的话,一个月可以约会好几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