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国 现存祠堂

比如 杜甫草堂,武侯祠。。。。他们的具体地点,《重要》

倪云林祠

又名倪高士祠,元代名画家倪瓒。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裔孙倪凤来等奉檄建。原祠四间三进,设有敬思堂、后院有池沼、假山、琴房等建筑。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出生于无锡梅里邸陀村,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世界级文化名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成为元代画坛四大名家,他们以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画风。倪云林的太湖山水画,以简洁凝练,潇洒秀逸的风格盛名于世,突出反映了他只傍青山不染尘的高洁品格。
倪云林在书法、音乐、园艺、美食、鉴赏、佛道等方面都有不凡的成就,为世人所钦佩和敬仰。
2009年6月,祠堂经修复,原貌重现。
陆宣公祠

唐相陆贽。祠堂始建于宋,由朝散大夫陆元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后裔孙陆慧玉等复建于惠山。毁于民国二十六年日寇之炮火,民国三十五年,1946,无锡陆氏合族公推陆雨生主持筹建修复事宜,当年夏开工,次年春竣工。合族子孙举行春祭典礼,并接受汤恩伯书赠之“帝师祠”匾额。
原有建筑四开间,三进,有戏楼、池桥。现存清嘉庆重修的祠堂建筑二进,门间后为戏楼,下临水池,池上架石桥通亨堂。亨堂为硬山顶建筑,三间两层,1994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人,大历八年773进士。陆贽是唐代贤相之一,他的学识才干和品的风范,尤其是“人君立国,以民为本”整顿吏治,反贪倡廉的治国思想,深得当时和后世赞誉薛中丞祠

清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名医薛福辰,清末外交官薛福成的兄长。咸丰五年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任工部员外郎,为治黄、治河作出较大的贡献,授山东济宁泰武临道。
薛福辰精通医书,光绪五年,1879年,慈禧患重病,经御医诊治无效,名医会诊服药也不见起色。次年经李鸿章、曾国荃保举,薛福辰进京治慈禧病,竟然很快痊愈,为名医马培之、汪守直所佩服。受到慈禧赞赏,专赏头品顶戴花翎、亲赐福字,“职业修明”匾额给薛福辰。光绪帝称他是“医国圣手”,赏赐他紫蟒袍、狐裘、如意,并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祠始建于民国初年,上世纪50年代起给为民居。2009年2月,经惠山古镇办全面修缮,为三间三进加备弄式样,头进为门楼,门楼后设有照壁,廊轩相连的祠屋间木雕精美,气势不凡。祠屋后院,内植名木修竹,环境幽雅。
惠山唐宋石经幢

位于惠山寺寺门前,右侧为唐“尊胜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左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宋熙宁三年,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唐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宋大白伞盖神咒幢高6.22米,均有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是江南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地石刻文物。
唐宋石经幢以前由于隐在山门背后,游客不知山门背后有珍宝。在惠山寺古镇的保护修复中,特将古华山门前移,从而更加突出了这唐宋时代珍贵文物的艺术风采,也反映了惠山古街的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牌坊

俗称“千人报德坊”,坊额正面刻有“人杰地灵”四个字,坊额横梁刻有“中宪大夫福建湖广按察使提学副使邹迪光”。坊额背后刻有“岩壑夔龙”四个大字。
牌坊为明万历年间邹迪光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形制为三门四柱五楼,是惠山古街牌坊中佼佼者。
坊上世纪50年代初因上端石构件严重风化被拆除,构件散埋四处。现在恢复的牌坊,其石柱、石梁都是原来的石构件,十分珍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罗东舒祠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敦本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景区,建于明嘉靖年间。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徽州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东,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
  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奎光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为南屏叶氏支祠。
  又名“衍绪堂”,位于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
  永嘉郡祠,原名刘氏宗祠,在碧莲镇上村。
  八房祠堂,又称悌三祖祠,在枫林八房路。
  孝思祠,在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7
中国宗祠晋祠

  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侯唐叔虞的祠堂。据史籍记载和专家考证,晋祠的历史至少有1500余年,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古建园林、雕塑碑刻等集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宗祠晋祠: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晋祠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的瑰宝。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殿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她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国宝建筑。

  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雕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晋祠宋塑开创了中国雕塑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后世雕塑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制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是文笔俱佳的行书杰作。它开创了中国行书碑文之先河,是一部研究、探讨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珍贵的“石史”。刻于唐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的《华严经石刻》,在中国佛教的建宗立说、传译经论及佛教经典的保存与传播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3个回答  2012-05-12
安徽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广州“陈家祠堂”。 山西晋城皇城村陈氏宗祠。福建南靖塔下村德远堂张氏宗祠O(∩_∩)O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