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北大和北师大 影视学 研究生 参考书目

我想考北大和北师大的“影视学”博士研究生,但是这两个学校都不提供参考书目。。。网上又没有多少这方面的信息,希望大家帮忙,提供一下可参考书目。(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也行,实在没有的话,他们研究生用的教程书目也行)
现在主要急缺“ 北大” 影视学的..望大家多帮忙 谢谢了
下面那位 粘贴那么多也没用,要有用的,是“影视学”不是文学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于1997年4月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北大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研究在北大揭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

艺术学系设四个教研室: 艺术学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音乐学教研室、影视学教研室。 设有四个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书法研究所、京昆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所、电视研究中心等。

艺术学系还设有数字影像实验室、苹果电脑实验室和图书音像资料室。目前,艺术学系建设成一座较大规模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国内最大的数字电影研究资料库。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还负责管理和辅导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的工作。北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合唱团、学生管弦乐团、学生舞蹈团、学生民乐团等,近年来曾多次应邀出访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艺术学习将努力把北京大学艺术团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学生艺术团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并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艺术学系还先后聘请一批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大艺术学系致力于以下互相联系的四项目标:一, 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趣味、格调和鉴赏力,从而成为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人才;

二, 培养一批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包括一批艺术研究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应在理论基础、专业训练、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都达到较高要求;

三, 积极组织基础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比较艺术和美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国际水准和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 通过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评论,以及在艺术产业、艺术科技、广告产业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最快将于年内成立,初期计划包括美术系、音乐系、影视艺术系、文化管理系四个系和戏剧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影视研究所等。

现有专业:本科(影视编导、艺术学、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

硕士(艺术学、电影学、美术学)

艺术硕士(MFA)

博士(艺术学)

可预计即将开设:本科(音乐表演、艺术设计)

硕士(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博士(电影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目前,艺术学院有电影学博士生导师1名:彭吉象 [教授],硕士生导师5名.影视学教研室 (主任:陈旭光 教授) 陈旭光 [教授] 俞 虹 [教授] 李道新 [副教授] 陈 宇 [副教授] 邱章红 [讲师] 陈宇[讲师]

彭吉象 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记 副系主任

博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学术职务: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教美育研究常务副会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

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

开设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影视鉴赏、中国艺术精神、

美学原理、影视美学

当前主要工作领域:

1. 主编"影视艺术丛书"(首批共10本),其中包括本人撰写的《影视美学》(35万字),以及由国内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影视社会学》,《影视心理学》,《影视文化学》,《影视语言学》,《影视批评学》,《影视艺术传播学》等,此套丛书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末开始陆续出版.

2. 研究课题《艺术学原理》拟在本人原来主编的《中国艺术学》(80万字)与《艺术学概论》(30万字)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观念来阐述中国艺术传统理论,运用打通学科、打通中西、打通古今的研究方法来进行。

3. 承担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4.本人目前正在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一套影视艺术译丛,其中包括本人带领2000级影视专业研究生共同翻译的〈Film Art >(第五版),该书是美国著名大学均采用的电影教材,而且是美国影视专业学生必修课的指定教科书。该书将于2001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发行的还将有另外两本著作《电影文化》、《电影简史》等。

研究课题:

1. 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艺术学》,本人为课题负责人。该项目在"八五"期间全国艺术科研10个重点项目中名列第二位,研究成果为《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5位教授共同撰写,历时5年完成,共80万字。

2 .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1 .《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于97年12月出版,80万字)1998年获"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文科最高奖,即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成果二等奖。

2 .《影视鉴赏》(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1998年被列为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1998年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共四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同志为这套重点教材写序,倡导高校普及美育与艺术教育。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第一批重点教材(共41本)之一。2001年先后被北京市评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和《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年版)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第四届与第六届科研成果奖。

主要学术著作:

1. 《中国艺术学》,主编,高教出版社97年12月出版,80万字。

2. 《影视鉴赏》,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

3. 《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91年版,25万字。

4.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35万字。

5.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35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

1. 《散文诗电影的美学特色》,载《电影艺术》,1985年第7期

2. 《惊险片段的美学追求》,载《当代电影》1988年第3期

3.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4. 《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性比较略论》,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

5. 《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电影》,载《电影艺术》2000年第1期,《北京日报》2001年2月18日转载摘要,《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

6.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2期

7. 《中华民族影视艺术与WTO》,载《电影创作》2001年第3期

李道新 副教授 博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开设主要课程: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传播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万字)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教学获奖情况:

2003年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主要学术著作(均为独立署名):

1.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1万字。

2. 《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27万字。

3. 《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64万字。

4. 《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4万字。

5. 《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万字。

6. 《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34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均为独立署名):

1. 《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

2. 《以光影追寻光明——沈浮早期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3.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 《建构中国电影文化史》《当代电影》2005年第1期。

5. 《意识形态氛围与中国恐怖电影的不可预期》,《电影新作》2004年第5期。

6. 《电影学术:无人喝彩的尴尬与渴望超越的焦虑》,《中华读书报》2004年8月11日。

7. 《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

8.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连载)。

9. 《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电影艺术》2003年第6期。

10. 《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影片<跆拳道>文化阐释》,《当代电影》2003年第6期。

11. 《市场经济呼唤重构中国电影类型生态》(记者专访),《中国文化报》2003年8月26日。

12. 《从中国电影的类型传统看当前中国电影的发展机缘》,《文艺报》2003年7月17日。

13. 《心灵探询与价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读解》,《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14. 《中国早期电影史:类型研究的引入与垦拓》,《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5. 《第四代导演的历史意识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连载)。

16. 《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对侯孝贤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种读解》,《电影新作》2002年第6期。

17.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父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艺术》2002年第6期。

18. 《物恋悲剧与生存困境--影片<寻枪>的文化读解》,《电影艺术》2002年第3期。

19. 《历史·文化与个体·尘世--夏钢影片<玻璃是透明的>评析》,《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20.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当代电影》2001年第6期。

21.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2. 《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1年第3期。

23. 《选择与坚持: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期。

24.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

25. 《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6.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7. 《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50年》(上、下),《电影艺术》1999年第5、6期(连载)。

28. 《建构中国电影批评史》,《电影艺术》1998年第4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3
中文系外国文学史 2003年 一,名词解释伊阿宋清新诗派玛卡梅百喻经诗艺日本战后派俄国自然派席勒式非个人化(艾略特) 陌生化二,问答 1,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比较欧洲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西方现代文学中有哪些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是受到中国文学影响的?请举两个以上(含两个)例子说明.

2002年一,名词解释 1往事书 2谣曲 3拜伦式英雄 4古典主义 5解冻文学 6魔幻现实主义 7流浪汉小说 8新喜剧二问答题(共28分,每题14分) 1,印度古典文学中有没有悲剧?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中没有悲剧,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在欧洲文学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浪漫主义为何会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艺思潮? 2,请举出英,法,俄,美,日,印等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并从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民族特征

2001年文艺学专业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印度两大史诗 2,俳句 3。狂飚突进运动 3,14行诗 5,湖畔派 6,多余人 7,黑色幽默二,请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有人说,“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外国人对本国文学的研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你细读过哪些外国文学名著?哪部作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请以英国的王而德和日本的谷崎润一郎为例,谈谈惟美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对立论述题(27分) 请以文学传统比较悠久,文学比较发达的几个国家(如英,法,德,俄,印,日)为例,从宏观的,比较文学的角度,论述宗教文化,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等因素,如何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学面貌.

2000比较文学专业一 名词解释 1 英雄传说 2 人文主义 3 狂飙突进运动 4 《克伦威尔》序言二 简答 1 1848年革命后,法国文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什么是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它的意义是什么 3 19世纪40年代的俄国出现的自然派是怎样是文学流派 4 惠特曼的《草叶集》在形式上有那些创新 5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赋予主人公这样的品质三 论述题 1结合具体的作品论述表现主义的创作倾向 2论《尤利西斯》在写作技巧上的创新

1999年欧美文学史:(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本专业所有方向)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4题,共20分) 1、荷马史诗 2、多余人 3、自然主义 4、《等待戈多》 二、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 1、《神曲》的历史价值何在? 2、《哈姆雷特》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 3、华兹华斯诗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如何理解契诃夫《樱桃园》中樱桃园形象的象征意蕴? 5、海明威的文体风格有什么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2题,共40分) 1、试谈歌德《浮士德》的主要艺术特点。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现代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此贴子已经被kylinlee49于2004-9-11 20:53:43编辑过]
作者:杨花 2003-5-20 22:07:00)
中文系古代文学史

中文系古代文学史 2003年 2003古代文学:一、简答: 1、《诗经》中“赋”和“比”的异同。 2、六朝志人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特色。 3、 4、二、论述: 1、《史记》的艺术特色。 2、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3、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理论长足发展的原因。 4、论述《儒林外史》结果的艺术性。

2002年(非古代文学专业)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简析《桃花扇》的艺术构思 3,欧阳修的散文对散文文体有什么创新?论述题(共70分,第1,2题各25分,第三题20分) 1,举例《左传》的叙事特征 2,以陶渊铭的《归田园居》(5首)为例,分析陶渊铭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3,《红楼梦》中林黛玉

2001年 (非古代文学专业)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2,简析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戏剧冲突 3,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论述题(共70分,1,2题各25分,3题20分) 试论<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3,试论<西游记>众的孙悟空形象的性格与其爱情悲剧的关系

2000年一、简答题(10分*4) 1、简述庄子文章对后世的影响 2、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 3、简述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4、简述明中后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情况二、论述题(30分*2) 1、如何评价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2、《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形象与以往小说中的才子形象有什么不同的特色

古代文学专业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述乐府诗的发展历程。 2、概述唐代古文运动之前唐代古文的发展情况。 3、“传奇”包括哪些文体,其基本体制如何? 4、"词”与“曲”的产生有哪些共同的原因?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 2、论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1999年简答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性简述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简述桐称派及其基本理论简述北宋词发展概况论述 杜甫的诗为诗史,请结和具体作品加以论述论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96年一、简答(50分) 1.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苏轼称王维诗“诗中有画”,谈谈你的理解 3.简述李清照的艺术特色 4.简述杜丽娘的形象 5.简述桐城派的概况二、论述(50分) 1.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2.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古代文学专业一、简答题:(总计40分,共4小题,每题10分) 1、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2、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3、举例说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4、概述明代章回小说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二.论述题:(总计60分,只选做其中两题,每题30分) 1、前人谓司马迁《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结合作品论之。 2、前人称杜甫诗为“诗史”,又谓其“备于众体”,试结合作品论之。 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牡丹亭》中的杜立娘形象的异同。

1998年一简答(4*10分) 1 为什么说虞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 2 简述中唐文学发展概况。 3 以《将近酒》或《蜀道难》为例,谈谈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特色 4 就“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这一点,谈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艺术构思方面的异同。 二 论述(3*20分) 1 谈谈〈庄子〉的艺术特色。 2 试论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3 论薛宝钗其人。

中国文学史: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 2、简述中唐文学发展概况。 3、以《将进酒》或《蜀道难》为例,谈谈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特色。 4、就“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这一点,谈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艺术构思方面的异同。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谈谈《庄子》的艺术特色。 2、试论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3、论薛宝钗其人。

1997年一 简答(4*10分) 1 一《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为例,简述陶渊明的散文的特点。 2 何谓新乐府诗?写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并概括其思想内容。 3 “辛派词人”指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 概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二 论述(3*20分) 1 举例说明《诗经》中“国风”的思想内容。 2 试论韩愈和柳宗元的传记散文的各自特点。 3 试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994年古代文学一 简答(5*8分) 1 简述〈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编写体制 2 简述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4 简述明代唐宋派的概况 5 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二 论述(3*20分) 1 《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结合“永川八记”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3 比较崔莺莺与杜丽娘性格之异同

1993年一 解释(5*3分) 1 楚辞 先秦 2 竹林七贤 3 花间词派 4 临川四梦 5 格调说 二 简答(5*7分) 1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概况 2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3 怎样理解王维诗的“诗中有画” 4 南戏和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区别 5 简述〈红楼梦〉的版本情况 三(每题25分,共50分,依专业不同各选两题) 1 鲁迅曾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你对此话如何理解? 2 试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 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第2个回答  2008-01-06
《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1世纪教材) 童庆炳
《艺术理论教程》 北师大出版社版 张同道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会林 周星
影视艺术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星 王宜文

这些书应该都是需要看的其他的则看你个人的兴趣了,去找导师问一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