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适应专业发展的高级护理人员

如题所述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向社会发展,护士做为医疗工作中的种角色,也将有很大的扩展,护士不仅是一名护理者,也是一名教育者,决策者,管理者,协调者,研究者。因此,护理工作从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都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护士素质,才能成为高水准的护理人才。
1 分析整体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1.1护士观念更新不够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已经习惯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执行医嘱和规范的技术操作作为根本目标,护士每天机械枯燥地从事护理工作,缺乏工作热情,不思进取,没有爱岗敬业精神;
1.2护士的文化层次结构偏低,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强化了对患者的整体认识,护理工作的重点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患者的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转变,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和角色,护士的工作不再是被动的,单纯的的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要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帮助患者,护士不仅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还是领导者,研究者,但是从目前护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看:就是护理人员学历偏低,素质不高,并且有聘用制护士和青年混岗问题,而且聘用制护士和混岗护士大多没有受过正式的护理教育,这些因素造成了护理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限制了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与迅速发展的卫生事业极不适应;
1.3医院领导层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医院领导已经习惯了数十年的传统护理模式,普遍认为护士工作除照顾患者日常生活外,主要是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对护理工作,对医院的生存和声誉不予以充分肯定,主要抓经济效益,不管护理力量,素质够不够,尽量地扩大床位,缩减护理人员数,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由于护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认可和理解,护士在工作上处于消极状态,不求发展,不求进步,这就造成护理服务质量不高,患者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患者受罪,而且危险性很大。
2 提高护士素质应采取的措施
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刻领悟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把患者的痛苦,需求放在第一位,从人性化护理角度,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苦与乐,得与失,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层次;
2.2培养护士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做为一名护士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不要冷淡患者,应付工作,不要对串者的痛苦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要经常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的活动或建立陪检制度等便民措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情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只有满足患者或取得患者的理解时,才能真正从我们的工作言行中体验到护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待患如亲的美好心灵;
2.3培养护士学习的热情,目的是提高护理水平和护士素质,由于护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学与不学一样,再加上我国尚未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学历偏低,这些都与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不相适应,所以对低年资,低学历,聘用制护士,我院采取三基,三严培训及专科基础训练,做到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要组织护士参观学习;
2.4培养护士的竞争意识,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办医热潮的兴起,WTO的加入,卫生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做为一各优秀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竞争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立足于医疗,才能适应社会和卫生改革;
2.5工作中恰当地配合工作激励和成绩奖励,使护士的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护士奋发向上的热情,同时要想护理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必须实施成绩奖励,而且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要满足护士的需求,或多或少的要与工作业绩挂钩,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积极性;
2.6彻底的更新观念,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观念的转变应该从临床具体工作中去改变,从每一项护理活动中去改变。例如,当一名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时,经常听护士大声报告来了一个接台的肺癌,这说明护士只注意到病,而对患者的姓名,文化,年龄等方面不关心,这就要求护士更新观念,不要只重视病而不重视人,观念的转变不能光靠行政手段或参加几期学习班来改变,要从点滴的小事上转变观念通过临床具体事例去改变,调动护士积极参与意识,使广大护士意识到当前护理改革的重要意义就是更新观念,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只有护士的观念更新了才能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才能使护士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