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常考的实验题型有哪些

如题所述

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 ,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5.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实物时,连线不能交叉,开关应 断开 ;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目的是防止短路引起电流过大保护电路。

(2)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Rx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3)测小灯泡L电阻时要测出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但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的亮度电流、电压变化时、温度是变化,从而使电阻变化。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当电流、电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电学探究性实验

1.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3
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等
第2个回答  2016-12-27
伏安法测电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第3个回答  2016-12-21
一模侧重伏安法测电阻、二模侧重测小灯泡电功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