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气候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说明:

江西省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

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

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

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扩展资料:

江西省地形地貌: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

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

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

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北狭南宽,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

地表主要覆盖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红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状起伏。湖滨地区还广泛发育有湖田洲地。水网稠密,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赣中南以丘陵为主,多由红色砂页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较松软岩石构成,经风化侵蚀,呈低缓浑圆状,海拔一般200米,接近边缘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约300-500米;其相对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仅50-80米。

丘陵之中,间夹有盆地,多沿河作带状延伸,较大的有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

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

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向为主体,控制着省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多数山地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花岗岩组成,山峰陡峭,堆积物较厚 。黄岗山(2157米)为省内最高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西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江西省气候特点
江西省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江西为中国多雨省区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区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庐山、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是全省4个多雨区,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区,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节分配是4-6月约占42-53%。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与少雨年份相差几近一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及年际变化大是导致江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更多江西省信息可参考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8UDmVnu9xTV4eWB55MGdAejHYFa4nyBmcHDnaEeJAOO66rV56oaW6NnChtiMl5sxmChFoPx4wS4P4O5vtEM8Fdl4JvJaFz9NEZ-2wum0D3Qcp3gDi5sPfbPWFl6Lwm2ve4ylvrCBq18rLtmOnorxZY4CY_Ok1_YUM9_Chs7dau
第2个回答  2017-12-29
概况: 江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阴冷多雨,偶有桃花汛;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年平均气温 11.6℃~19.6℃,无霜期长达240-307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该时期为江西的雨季。

   江西地域广,南北跨越 5个多纬距,东西相隔5个多经度,境内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鄱阳湖及其平原。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江西气候资源分布复杂多样:光资源北多南少;热量资源南多北少;水分资源东多西少;风能资源湖区、山区多,其他地区少。

   全省四季主要特点、气候资源分布如下:

   春季: 受大陆冷高压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我省多过程性天气,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是低温阴雨和强对流。长期低温阴雨会造成烂种烂秧,对早稻播种危害很大,平均约 2年出现1次。

   夏季: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旱酷热。全省 7月平均气温除周边地区外,南北各地相差甚小,都在29.0~30.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除鄱阳湖受湖水调节和龙南、全南、定南等地植被条件较好的山区为10~20天外,其他地方都在20天以上,赣东北和赣江中游一带多达40~50天,可算是我国的“火炉”之一。

   全省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1.1℃~42.1℃。

   秋季: 雨季结束之后,西太平洋副高北跳,我省多处太平洋副高脊区之中,使得我省多晴好天气,且湿度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与寒露风。

   冬季: 受大陆季风影响,不断有冷空气侵入,特别是鄱阳湖区域为向北开口的盆地,冷空气长驱直入,使北部平原气温显著下降,有时伴有雨雪或冰冻。 1月平均气温为3.5~5.0℃,最低气温较低。赣南盆地因受山脉阻挡,加之位置偏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1月的平均气温为7.0~8.0℃,有的在8.0℃以上,但极端最低气温仍可下降至-5℃左右。全省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8℃~-16.7℃.

   光资源分布:

   我省全年的日照时数绝大部分地区在 1600~2100小时,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景德镇和上饶地区北部超过1900小时,其中波阳多达2145小时。宜春地区西部和萍乡稍少,不足1700小时,其中铜鼓只有1560小时。山区的日照时数亦较少,如崇义仅为1521小时。

   热量资源分布:

   江西的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全省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16.4~19.8℃,自北向南递增,平原高于山区。赣东北、赣西北边缘山区和长江南岸一带年平均气温较低,为16.4~17.0℃;赣南盆地年平均气温较高,为19.0~19.8℃;其余地区多为17.0~19.0℃。

   近年来,我省冬季气温与最冷月最低气温逐渐上升,每 10年约增加0.05~0.19℃;夏季气温与最热月最高气温逐渐降低,每10年约降低0.01~0.17℃;春季和年平均气温,各地有升有降,其幅度均较小;秋季气温略有降低。
第3个回答  2017-04-20
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江西为中国多雨省区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区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地多,盆地少。庐山、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是全省4个多雨区,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区,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其中4-6月约占42-53%,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与少雨年份相差几近一倍,二者是导致江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4个回答  2012-05-09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5369b9f2f90f76c661371ab8.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