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如题所述

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话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扩展资料

诗的第一、二句,首先描绘出一幅夕阳斜照江面的绚丽画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铺,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瑟瑟,本是宝石名称,颜色碧绿,借指碧绿色。

这两句意思是:傍晚,太阳已经有一部分隐没在西边山影之中了,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照不到阳光,依然碧澄澄的;照到阳光的一半江水呈现鲜红的颜色。

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暮江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4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为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暮江吟》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扩展资料: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4

下一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落日的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着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

一抹夕阳照在江水中,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暗红。最喜爱九月初三新月初升,露水像珍珠新月像弯弓。

扩展资料: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参考资料:

暮江吟-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扩展资料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暮江吟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13

下一句为: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是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整首诗的翻译为:一道残阳照射在水面上,将江水分成了两半,一半变成深深的碧色,一半变成红色。更令人爱惜的是九月凉爽的露水到来的第一个晚上。 露珠就像珍珠一样,新月看起来像一个精致的弓。

扩展资料: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参考资料:暮江吟-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