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的故事

常香玉的故事

  常香玉的故事:《常香玉改名》

  说起张妙玲改名常香玉,也是一个故事。
  小妙玲在戏班跑了一段龙套后,功夫好,唱腔美,逐渐就显起山露出水了,班主开始派给她一些重要角色。
  1934年春天,常香玉随戏班到巩县站街唱春会。
  站街离常香玉的老家董桥不远,是巩县一个繁华的镇子,小妙玲的义父常老大就在这里开间铺子卖煎包胡辣汤。董桥姓张的来赶会,看到妙玲唱戏,简直比祖坟被挖还气愤,扬言非打折张茂堂的腿不可。妙玲的表哥也在站街做生意,他觉得妙玲唱戏,把他这个亲戚的脸面都丢了,也找常老大闹事。张茂堂与常老大一合计,干脆给张妙玲起个艺名,跟着常老大的姓。从此,常香玉的名就响起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1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