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0

民俗二三事

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2-05-17
除夕到十五 大习俗 小禁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
从古到今,新年习俗流衍变化,里头暗藏了古早人的信仰与风情,以及现代人与时并行的脚步。无论你做或不做,信与不信,都一定要先看个明白!

除夕夜 围炉庆团圆

◆除夕称为过年,意为旧岁至此夜而除,明日即换新岁。这日下午会备牲礼祀神祭祖,称为“辞年”。

◆除夕夜全家齐聚,围炉吃团圆饭,而且吃得愈晚愈好!

◆吃长年菜(台湾中北部吃芥菜、南部吃菠菜),一口吞进嘴里再慢慢咀嚼,以求长命百岁。

◆水饺形似元宝,咬到暗藏铜板的人,还可以好运旺财一整年呢!

◆记得在入夜前洗澡,并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湿过年!

◆庙宇会在除夕夜关上大门,一到午夜十二点,钟声敲响,信徒蜂拥挤进,据说赢得头香的人,在新的一年能获得好运势!

◆吃鱼,年年有余;吃韭菜,长长久久;菜头会有好采头;丸类象征团圆;年糕意味“步步高升”。

◆除夕围炉后,长辈会发送压岁钱给晚辈,祈求长命百岁;之后通宵不眠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年初一 开春吉祥

◆以干支定开正时间,时间一到燃放鞭炮,象征赶走年兽;并在神明前供奉甜汤圆,以示开春。

◆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还传说穿上红色内衣,全年都会“鸿运当头”。

◆到庙里祈福,同时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朝吉利方向前进,认为可招来好运!

◆为祈求年年益寿,神坛上的香烛必须 终日明亮。

◆亲友相互往返拜年,道吉祥恭喜,祝福对方来年顺利、身体健康。

◆开车出门,经过山洞或陆桥时会撒些“四方金”与“土地公金”,可以消灾解危,逢凶化吉,中部与苗栗人至今还有这种习俗。

◆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糖莲子表示“连生贵子”;糖莲藕寓意“年年都有”。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部分客家人与闽南人会吃早斋,据说初一吃素代表全年吃素。

◆严禁洒扫与倒垃圾, 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 若真要动扫帚, 记得由外往内扫!

◆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

◆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年初二 回门是喜

◆出嫁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早期还须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并准备红包分送给小辈。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 做牙。

祭拜土地公,早期多以牲礼祭拜,现代逐渐改为鲜花水果。

年初三 老鼠娶亲

◆可安睡迟起,因为自除夕到初二都劳累,这日可以好好调息啰!

◆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

◆根据传说,这日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

年初四 恭迎灶神

◆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牲醴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年初五 拜财神 发利市

◆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 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这天是五路财神生日,商家在路边摆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发利市”,同时正式开张。

年初七 安顿身心

◆“人日”,据说若这日天晴,代表会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

◆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年初九 祝玉皇生日快乐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会在庭院或寺庙的中央准备祭品,焚烧天公金,为玉皇大帝庆生。

年十一 子婿如意

◆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俗称子婿日。

年十二 归宁顺心

◆女儿归宁日。

年十三 稀饭配芥菜

◆吃了多日的大鱼大肉,依传统习俗,这天会吃较清淡的稀饭配芥菜。

年十五 提灯吃元宵

◆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是天官大帝的生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此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有小过年之称。

◆这天依例会吃元宵,提灯笼。

◆台湾苗栗客家人不吃元宵,而做菜包吃,又称“猪笼?#123;”。

◆据说在元宵夜,未婚女子摸黑偷摘葱与菜,即可觅得好夫婿哟!俗谚:“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5
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个夜晚,除夕到来,无论是做买卖、做工和作田的人,都从繁忙纷纭琐事中得到解脱,全家聚集一堂,痛快高兴地享受一餐美味的年夜饭。这样的年夜饭习俗最讲究,四盘八碗,或四盘十碗为旧时贫苦人家最简单的团圆饭。桌上摆上鸡鸭鱼肉,这些佳肴以大块红烧为主,肉切得越大越显得丰盛,合家坐拢,呷上自家酿的美酒,吃喝间说些吉利之类的话以添新年气氛。年夜饭的洒席上,有的喜欢炒碗青菜上桌,以示青青吉吉,有的地方还端上碗热腾腾的汤圆或八宝饭,都含团圆之意。年夜饭毕,小孩则玩他们的小龙灯去了(纸扎的各种形状如飞机之类灯笼的纸糊品,内点小蜡烛)。大人们则准备大的初一的活动,如贴上书有“新年纳余庆,嘉年号长春”之类的对联,斗大的“福”字横批则在门首,有的故意将“福”字倒贴成“福”,意思是“福到了”。春节贴对联是很时兴的习俗,再苦的人家,过年也要在自家门前贴上一副吉庆对联红光红光,据《燕京岁时记、春联》云:“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千门万户焕然一新。”除贴春联外,各种给人以吉庆的异彩纷吐的年画在门上、厅堂上张贴了起来。旧社会,由于印刷关系,年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精美,有的村庄也买不到年画,则只好用“五色锦笺线巧绣图案,中缀天官赐福画像粘于堂户,谓可招福,亦足雅观,贫者资力不逮,亦必用赫赫红纸凿‘天官赐福’四字,粘于门前……。”

守岁,是老少咸宜之时辰。古代人把守岁看得很重,他们乐于在这“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的除夕之夜,围炉聚话,给小孩赐压岁钱(谓之岁)。耳听之处,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响彻夜空。这一守岁习俗,各地都时兴。据宋代《东京梦华录》云:“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处,市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这种守岁一直延续到钟敲十二点。便预示新年(大年初一)来临。守岁在旧社会对有钱人家确实是欢天喜地,合家举庆,但在穷苦人家,像欠债户,就苦于要躲年关;逃避逼债人入户讨债。据习俗,躲年关的人,只要等时辰过了钟敲十二,逼债人就不会上门了,这时,躲年关的人也可以回家吃上年夜饭。

正月初一为拜年之始,一直要拜到正月初三日,有的地方要拜到初四、初五。拜年之日,各自串门拜户,吃上糖果,也是热闹之一种,有的地方邀集四方五邻到族长家拜年或集合于祠堂里互相拜年,此习俗类似我们今天搞的团拜活动,《县志》载有新年习俗云:“亲戚无疏近,新年必一人往贺,否则举颜语绝之,新年不拜年,素日无来往。”可见新年拜年在古已有之。另外大年初一,兴许多荒唐可笑之习俗,如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里人不能洗衣服、晒衣服,意思是去年的脏东西不能拖到第二年,得在新年之前扫除完毕。有的人家里在初一这一天不能煮饭,习俗解释为:除夕之日要多煮点饭留到大年初一吃,这叫做年年有余。除此,诸如不能用菜刀,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打骂小孩,大人们也不能吵架,意含一年复始,万象更新。
第4个回答  2012-05-17
走亲戚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