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如题所述

一部是2004年的电影《后天》,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男孩跟喜欢的女孩说自己曾经最有意思的经历:男孩讲的是一段父亲带他去北极考察的故事,但当时外面下雨了,所以他只能跟父亲在船上过了10天。当女孩说你最有意思的经历就是这样啊的时候,男孩却说这是他第一次跟父亲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而男孩那落寞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另一部是2009年的电影《飞屋环游记》,当罗素最终说出帮助老人的目的是为了爸爸给我颁奖的时候,我跟那弗雷德里克森老头一样,沉默了很久。两个事情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讲陪伴的重要性。

现在大都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他们一个人很容易无聊,每次满心欢喜的让爸爸妈妈陪自己玩,结果每每都被玩手机的父母拒绝,孩子再多叫一次甚至引起父母的不耐烦,慢慢的父母的性格变得焦躁,孩子也会变得焦躁,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实际上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孩子不仅被冷落,父母也深陷手机依赖病毒。渐渐地,孩子会想,手机ipad怎么会有那么多魔力吸引父母?于是孩子也慢慢对手机ipad产生兴趣,看到父母玩手机,孩子也开始玩,慢慢的孩子也会沉溺、依赖、最后迷失自己。父母发现严重后才训斥孩子就知道玩手机,甚至打骂孩子禁止玩,这样的父母就不自我反省么?大人都管不住自己更何况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 80%取决于父母的教导。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其实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1、陪伴:寻找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2、陪伴:倾听+身体接触

接触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 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

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

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送给家长的话

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亲昵的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请把手机放一边,如果我们现在30岁,如果我们一直活到80岁,我们还有50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听我们召唤.....

如果我们的宝宝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0岁、12岁、16岁,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咿咿呀呀地“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他;不再会像小宝宝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会拉你在床头,不再会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她入眠;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所以,那些——陪伴手机多于陪伴宝宝的父母们:请把手机放在一边,用更多的时间,拥你们的宝贝入怀;慢慢地体味,真正拥有宝宝的这些年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因为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人格会更健全,心理相对来说会更健康。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爱,他们的幸福感也会很强,而且也会有更多的安全感。不过这需要有好的家庭氛围为前提,如果父母两人天天吵架,这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第2个回答  2020-10-18
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点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
第3个回答  2021-0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