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北省中考题

各科都要

理综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制作刀具 B.水作溶剂
C.用16%的食盐水选种 D.氧气供给呼吸
【评析】让学生感受化学物质的普遍性,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此题利用选择题覆盖面广的特点,将金刚石、食盐水、溶剂、氧气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同时又以学生熟知的物质为素材,使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试题的难度不大,在基础中考查了学生运用能力。

2.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B.用聚乙烯制作食品保鲜膜
C.用添加苏丹红的饲料喂鸭子 D.用水将霉变大米清洗后食用
【评析】认识化学物质与健康,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目标。命题人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为背景,将知识目标融入社会问题,这既达到了考查学生对知识认知的目标,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领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此题属于容易题

3.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评析】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元素、知道微粒构成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在新课标中要求有所下降,近两年考查的很少,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淡化,而此内容是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试题的目的是在引导教学关注此部分内容,为学生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4.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评析】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重要基础知识,是历年考试中不可缺少的。此题在传统中有创新,使学生在宏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更加深化地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题以信息给出也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评析】金属活动性规律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规律,命题改变传统命题方式,以金属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为背景,考查了金属跟酸、金属跟盐、金属的稳定性规律及铝的抗腐蚀性。此题同时也在使学生体会金属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运用。

【评析】识图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本题以溶解度曲线为资料,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此题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溶液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求考生识图能力要强,思维要灵活和严密。本题的设计思想源自于结合了溶解度曲线的形成过程,《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物质溶解时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本题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溶解现象。本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意味,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亲手实验的感性认识,在完成本题时会出现困难。由于受到读图能力的限制,本题的得分率不会很高,预估难度为0.55。

【评析】本题以维恩图的形式,选取单质、酸、碱、盐4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混合,利用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以新的图示方式考查了化学的主干知识。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实验现象均是4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正确实验现象,只是位置放置错误,实验现象大多为特征反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这些实验现象也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突破口。化学知识内容的图标化有益于学生思维的考查,本题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由于受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读图能力的影响,本题的得分率也不会很高,预估难度为0.50。

8.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评析】分子是物理和化学共有知识,物理从运动角度认识分子而化学则从微观去认识分子,试题以课本实验、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的永恒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真实存在。

9.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钠、冰和铁都是晶体 B.橡胶、水和石墨都是绝缘体
C.空气、水银和白酒都是混合物 D.橡胶、纤维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评析】类是科学研究及学习的重要方法。试题以学生熟悉的物质从物理、化学等不同的知识层面进行分类,使学生体会和掌握这种学习方法。试题还在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放入冰箱除去异味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液柱长度发生变化
D.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折射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评析】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是今年命题的首创。试题的四个选项分别从生活的实例、化学、物理的实验探讨化学变化,使学生体会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而变化中又有本质的区别。

1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评析】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理、化的基本技能。天平是理、化学科所共同用到的主要仪器,由于知识间的差异,天平在两个学科的使用中也有差异,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此题属于容易题。

1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后,换用了更粗的保险丝
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
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
【评析】这道题联系了生活、生产实际,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个基本特征,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体现,考察了学生对理、化基础知识及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能否融汇贯通上,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上。

13.从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乙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评析】这道综合题强调了中学理、化的基础知识,试题知识的内容全部来源于中学理、化教材,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和实验的能力。题型新颖、构思精巧, 体现了理、化学科所强调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本题是一个亮点,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1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评析】实验分析论证是完成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本题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为背景,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物质燃烧条件之一 ——物质的着火点、金属的导热性的理解,同时考查了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此题的教学提示是教学中要注重动手做实验,动脑分析,以形成科学素养。

29.化学不仅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2)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他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现有①黄瓜 ②大豆 ③淀粉 ④鸡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3)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是巨大的,造成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不同的钢铁制品防锈的措施不同,为了避免菜刀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只答一条即可)。
【评析】本题以化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化学的重要性,体现课标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认识观。(1)问中以当今社会最关心的能源问题,考查学生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认识和关注程度。(2)问以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为背景,引出蛋白质的概念,考查化学物质与健康知识。试题给出的4种物质,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通过排除的方法得出答案。(3)问是考查钢铁锈蚀与防治的知识,突出化学的重要性,利用化学可以解释和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观。

30.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还能 ,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NaOH == 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
【评析】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化学物质。本题选择了氢氧化钠来考查学生对重要物质的性质、保存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突出重点知识、重要物质、主干知识要重点考查的指导思想,(1)问中以学生对氢氧化钠性质的了解,考查对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2)问在氢氧化钠溶液使用方法为背景下,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试题命制体现了以化学原理解释化学变化,在考题中学习新知识,符合《课标》要求的以评价促学习。

3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评析】框图推断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的一类考试试题。他的区分度高,学科特点突出,这几年在我省改革区一直没出现,今年以难度较低的基本题型第一次在我省中考中出现,也反映了试题“稳中求变”的原则。本题图示简洁、清楚,涉及的物质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碳、铜、石灰水、碳酸钙等;发生的化学反应有: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试题所给题眼较多,学生可以通过他所熟悉的物质特征或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就可以推出各种物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试题考查了物质的化学式、化合价、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等,体现了骨干知识重点考的指导思想,对指导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7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 。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
(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评析】本题是源于教材的一道实验题,是对《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的实验技能的考查。《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我省目前所使用的四套化学教材,都介绍了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方法。题目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仪器的选择、发生装置的评价、收集装置的使用和同一装置不同的用途及装置的改进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考查的角度不同,题目的开放性很大,思维梯度明显。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初中化学中学习的两类制取气体的装置要熟悉,对实验装置要明确所用仪器的作用,要有对实验装置进行评价的能力。上教版和湘教版教材都给出了该实验的装置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观察能力;科教版和人教版都是从催化剂的角度介绍的该实验,在装置方面没有涉及,但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探究,所以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或和实验装置的归类能力。
本题的(1)小题要求学生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一是考查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能力,二是给学生一个提示:该实验是液体和固体不用加热制取气体。(2)小题的答案有四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作回答,一是考查学生选择实验仪器的能力,二是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3)小题的答案有两种,学生要根据自己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作答才能得分。(4)小题的答案也有两种,一是排水集气法氧气收集满的标志,二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学生必须针对自己所选择的装置作答才能得分。(5)小题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药品对实验装置的改进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要求的层次较高,答案也不唯一。该题除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本题的预估难度系数为0.48。

37.小明家住在山青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在村边建起一座氮肥厂。近段时间,小明发现村里的井水,在烧水或用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时,总闻到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氮肥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明猜想可能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他猜想的依据是 。
【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明归纳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1) ;(2)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氮肥厂取来氮肥作为样品。
(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
(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获得结论】小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目前该村村民还需饮用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

【评析】本题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道实验探究题。《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现象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作初步论证的意识;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能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本题来源于生活,但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知识,主要是氨态氮肥的性质和水的净化方法;对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都有所体现。
本题重在对科学方法的考查。在【作出猜想】中不是直接考查学生作出猜想,而是让学生回答作出猜想的依据,设问角度独特,给今后教学以很好的启示;【表达交流】考查的是学生从题目所给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归纳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反思评价】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并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探究启示】是对探究结果的利用和处理。本题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和发散性,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题目不难,得分也不容易,预估难度系数为0.45。

38.“洁厕灵”是家庭除垢的好帮手,其成分中含有盐酸。小明想测定“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取“洁厕灵”样品20g,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假设其他物质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请计算“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评析】《课程标准》提出,考查学生的能力要在联系实际的活动中进行,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问题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能进行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本题则是以家庭日用品“洁厕灵”为背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其盐酸含量而进行的表格数据处理计算题。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包含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H概念、中和反应完成点的判断、数据记录与处理、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等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在实际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较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预估难度0.55。遗憾点是未增加一组pH为10的数据,提高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分析能力。

数学:http://www.xkb1.com/shuxue/zhongkaoshuxue/20070628/15255.html
英语http://www.xkb1.com/yingyu/zhongkaoyingyu/20070627/15219.html
语文
http://www.5156edu.com/page/07-06-27/25527.html

参考资料:李老师化学论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