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如何一步步称帝的?

如题所述

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当天下大乱之时,隋炀帝仍不思进取,反而更加昏庸。

当时,农民战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并逐渐形成以李密、窦建德、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军,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着隋王朝的统治,将隋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让其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隋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晋阳县令刘文静向李世民分析当时的形势说:“现在皇帝远在江淮,李密围攻洛阳,各地叛军不下数万,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人起来倡呼,取天下易如反掌。太原有许多豪杰,可以集兵10万,加你所带的数万军队,乘虚进入关中,号令天下,就可以成就帝业。”在这种形势下,早就心怀帝梦的李渊父子就开始做起兵的准备。

太原是西北边防的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在这里储存了大量布帛粮谷,这为起兵提供了物质保证。李渊赴晋阳上任时,留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于河东,暗结英俊,以扩大自己的力量;次子李世民随侍晋阳,李渊也授意他密招豪友,广揽人才,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行军司凯武士鹱以及逃避征辽、负罪在逃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人亦纷纷投靠李渊,皆劝其尽早起兵称帝。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缢弑。

隋炀帝一死,李渊拥立的代王杨侑明白自己的傀儡皇帝生涯已经接近尾声,年轻的隋朝末代帝王把已经日渐破碎的大隋江山交到李渊手里。隋帝杨侑下诏让李渊戴皇帝用的有十二旒的冕,并立天子的旌旗,像天子那样出入警戒,禁止行人来往。王后、王女的封号,都依照旧规办理。又派遣使持节、兼太保、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以及兼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将皇帝的印玺进献给李渊,李渊貌似谦虚,不断推让。百官联名上表劝李渊即帝位,李渊还是没有接受,经再三上表,李渊才接受。隋帝杨侑就退位居于旧府第。

李渊的起兵真是借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光了:隋炀帝游走扬州,流连江南穷奢极欲忘掉了江山,最后被近臣所弑,群龙无首,大丈夫当待时而动,多少豪杰都揭竿而起了,何况李渊有雄厚的资本呢?这是天时;李渊手中有生力军,又在帝辇附近,旌麾一指,就到京城了,这是地利;李世民,虽然年轻却野心很大,结交豪杰,早作了准备。何况李渊几个儿子包括女儿女婿都同心协力,这是人和。

公元618年,李渊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以长安为都城,改隋义宁二年(618年)为唐武德元年(618年),隋朝灭亡。揭开了大唐的历史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7
他玩了一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游戏。他毕恭毕敬地把代王杨侑从东宫接到大兴宫,然后自己住在旧长安的长乐宫,以示君臣有别。
但这样的游戏没过多久就玩不下去了,因为远在江都的杨广死了。天子死了,隋恭帝杨侑这个傀儡也到了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只要在合适的时间玩一把“禅让”的游戏,李渊这个皇帝就算是正当合法的。
到了这里我们就得介绍一下李渊的儿子们了,李渊共有四子,大儿子李建成,后被封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后被封为秦王;三子李元霸,中年夭折;四子李元吉,后被封为齐王。在玄武门事变中,秦王李世民因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作乱,举兵将其诛杀。李渊的儿子各个英俊潇洒,能文能武,其中李世民最为优秀。
李世民也是和李渊最像的一个,李世民精通兵法且非常的有主见,他最先发现自己的父亲有反叛之心,也是他激励父亲反抗隋炀帝,开辟新的王朝。
在之后的战乱中,虽说李渊及他的其他儿子们也非常的所向披靡,但依旧不抵李世民。据史书记载,李家与突厥在边境上极其重要的一战中,也是李世民提出了解决办法,才使得李家以少胜多,击败突厥。
李渊顺利接过了隋朝的权力交接棒,这是他人生所受的第一次禅让。在李渊当皇帝仅仅七年之后,他又要把手中的权力再拱手让人,这次让得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儿子。像李渊这样把权力“让”给同姓血亲的叫内禅。
玄武门之变让李渊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面对两个儿子的死亡,这位父亲是继续与活着的儿子为敌,还是一切以大局为重,拱手出让权力?李渊选择了后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