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寻:一首剥体诗!!

剥体诗:有意将一些名诗改动少量词语,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这就是改句,改出来的诗就叫剥体诗。

“剥体诗”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别开生面的幽默调侃或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传世。古往今来,“剥体诗”不胜枚举。这些移花接木的奇诗,颇能显出作者的匠心。

中唐诗人李涉有一年暮春到镇江效外登山,途经鹤林寺,有缘同寺中高僧谈禅悟道,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遂欣然题诗一首:
终日昏昏睡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元代名士莫子山有一次外出,遇一古寺,满以为也可以像李涉那样碰到一位能以清凉智慧洗濯俗尘的高僧,想不到该寺住持竟是个铜臭熏人的庸僧。莫子山几欲夺路而逃,奈何庸僧死活纠缠,非但向他勒索“布施”,还要他题诗留念。莫子山推脱不过,于是挥笔写道:
又得浮生半日闲,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终日昏昏睡梦间。
从字面上看,莫诗只是李诗句序的颠倒变换,但作者的窘态和庸僧的俗气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南宋君臣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迁都临安后,仍花天酒地,沉溺于荒淫腐朽的生活之中。当时诗人林升写下了《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以委婉却又尖锐的笔触,讽刺了南宋君臣迷恋于歌舞升平,已根本忘却失去旧京之痛的心态。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达官贵人依旧吃喝玩乐。有人仿林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
嘉陵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渝州(重庆)作石头(南京)!
两首诗,一古一今,形成对照,讽刺绝妙。

鲁迅先生在《伪自由书·崇实》文末有“剥崔颢《黄鹤楼》诗”:
阔人已骑文化去,
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
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
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
烟花场上没人惊。
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不抗日的卖国丑态。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中,鲁迅剥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
正好办教席!
对当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一帮学阀摧残迫害青年的卑劣行径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慨!此诗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叫绝。

汪精卫当年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绝: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投靠日寇,当了汉奸。有个叫陈剑魂的人作了一首《改汪精卫诗》:
当时慷慨过燕市,
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
终惭不负少年头。
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之丑态毕露。

其它:

官银两
劝君莫惜官银两,
劝君惜取在位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权空折枝。
--剥杜秋娘《金缕衣》

偷步
偷步西廊下,
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
竟然老婆来?
--剥袁枚《偶步》

题黄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也来。
今年我正为肥官,
包与桃花一处开。
--剥黄巢《题菊花》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话成蜜后,
为我辛苦为我甜。
--剥罗隐《蜂》

黑矿
清明时节雨纷纷
坟上亲人欲断魂,
借问丧家何故去?
牧童偷指黑煤矿。
--杜牧《清明》
回答者:洞房不拜 - 举人 四级 2-6 15:41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73579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7
“剥体诗”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别开生面的幽默调侃或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传世。古往今来,“剥体诗”不胜枚举。这些移花接木的奇诗,颇能显出作者的匠心。

中唐诗人李涉有一年暮春到镇江效外登山,途经鹤林寺,有缘同寺中高僧谈禅悟道,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遂欣然题诗一首:
终日昏昏睡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元代名士莫子山有一次外出,遇一古寺,满以为也可以像李涉那样碰到一位能以清凉智慧洗濯俗尘的高僧,想不到该寺住持竟是个铜臭熏人的庸僧。莫子山几欲夺路而逃,奈何庸僧死活纠缠,非但向他勒索“布施”,还要他题诗留念。莫子山推脱不过,于是挥笔写道:
又得浮生半日闲,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终日昏昏睡梦间。
从字面上看,莫诗只是李诗句序的颠倒变换,但作者的窘态和庸僧的俗气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南宋君臣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迁都临安后,仍花天酒地,沉溺于荒淫腐朽的生活之中。当时诗人林升写下了《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以委婉却又尖锐的笔触,讽刺了南宋君臣迷恋于歌舞升平,已根本忘却失去旧京之痛的心态。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达官贵人依旧吃喝玩乐。有人仿林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
嘉陵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渝州(重庆)作石头(南京)!
两首诗,一古一今,形成对照,讽刺绝妙。

鲁迅先生在《伪自由书·崇实》文末有“剥崔颢《黄鹤楼》诗”:
阔人已骑文化去,
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
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
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
烟花场上没人惊。
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不抗日的卖国丑态。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中,鲁迅剥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
正好办教席!
对当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一帮学阀摧残迫害青年的卑劣行径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慨!此诗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叫绝。

汪精卫当年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绝: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投靠日寇,当了汉奸。有个叫陈剑魂的人作了一首《改汪精卫诗》:
当时慷慨过燕市,
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
终惭不负少年头。
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之丑态毕露。

其它:

官银两
劝君莫惜官银两,
劝君惜取在位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权空折枝。
--剥杜秋娘《金缕衣》

偷步
偷步西廊下,
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
竟然老婆来?
--剥袁枚《偶步》

题黄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也来。
今年我正为肥官,
包与桃花一处开。
--剥黄巢《题菊花》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话成蜜后,
为我辛苦为我甜。
--剥罗隐《蜂》

黑矿
清明时节雨纷纷
坟上亲人欲断魂,
借问丧家何故去?
牧童偷指黑煤矿。
--杜牧《清明》
第2个回答  2008-02-17
中唐诗人李涉有一年暮春到镇江效外登山,途经鹤林寺,有缘同寺中高僧谈禅悟道,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遂欣然题诗一首:
终日昏昏睡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元代名士莫子山有一次外出,遇一古寺,满以为也可以像李涉那样碰到一位能以清凉智慧洗濯俗尘的高僧,想不到该寺住持竟是个铜臭熏人的庸僧。莫子山几欲夺路而逃,奈何庸僧死活纠缠,非但向他勒索“布施”,还要他题诗留念。莫子山推脱不过,于是挥笔写道:
又得浮生半日闲,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终日昏昏睡梦间。
从字面上看,莫诗只是李诗句序的颠倒变换,但作者的窘态和庸僧的俗气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南宋君臣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迁都临安后,仍花天酒地,沉溺于荒淫腐朽的生活之中。当时诗人林升写下了《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以委婉却又尖锐的笔触,讽刺了南宋君臣迷恋于歌舞升平,已根本忘却失去旧京之痛的心态。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达官贵人依旧吃喝玩乐。有人仿林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
嘉陵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渝州(重庆)作石头(南京)!
两首诗,一古一今,形成对照,讽刺绝妙。

鲁迅先生在《伪自由书·崇实》文末有“剥崔颢《黄鹤楼》诗”:
阔人已骑文化去,
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
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
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
烟花场上没人惊。
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不抗日的卖国丑态。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中,鲁迅剥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
正好办教席!
对当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一帮学阀摧残迫害青年的卑劣行径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慨!此诗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叫绝。

汪精卫当年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绝: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投靠日寇,当了汉奸。有个叫陈剑魂的人作了一首《改汪精卫诗》:
当时慷慨过燕市,
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
终惭不负少年头。
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之丑态毕露。

其它:

官银两
劝君莫惜官银两,
劝君惜取在位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权空折枝。
--剥杜秋娘《金缕衣》

偷步
偷步西廊下,
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
竟然老婆来?
--剥袁枚《偶步》

题黄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也来。
今年我正为肥官,
包与桃花一处开。
--剥黄巢《题菊花》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话成蜜后,
为我辛苦为我甜。
--剥罗隐《蜂》

黑矿
清明时节雨纷纷
坟上亲人欲断魂,
借问丧家何故去?
牧童偷指黑煤矿。
--杜牧《清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