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如题所述

从幼小细微处做起。这种习惯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孩子只有一两岁的时候就要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习惯了,比如说将衣服,毛巾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再大点就教导他怎样才能有条理的处理事情。

生活中的小事最能体现人的品质,从小事做起,从幼儿做起,更能给孩子培养出有秩序的好习惯,当然在其他事情上也适用。

提前通知。小孩子懵懂无知还不知道什么是秩序,他一直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话来行事,而此时大人就要赋予小孩子知情权。比如在学校告诉学生每节课要学的内容,养成习惯后学生就会自发准备好要用的书和材料;在家里告诉孩子几点该干什么,孩子就会自觉的按规矩执行。

当出现意外导致今天的行程无法执行时,要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免事出意外使之前努力的形成的秩序被改变。

外在环境整齐有素。外界环境的整齐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美感和整齐感,各种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会给孩子以“这种东西就应该摆在这儿”的感觉,当出现偏差时他自发的就会去调整。

外界环境对孩子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大人要细化管理。这个是一切执行的前提。比如说让孩子洗手,不仅仅是说你去洗洗手就好,大人要以身示范,挤洗手液,仔细搓手,冲干净,毛巾擦干。

由洗手细化到各个过程,这个行程更容易执行,也更容易给孩子留下印象,管理就会更方便了。从孩子内心做起。秩序感的培养不是建立在歪曲孩子成长的前提上,过多的管理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建立秩序不能大人规定小孩子这个不要通过与孩子的谈心,能做那个不能做,也不能只是大人教育小孩,讨论,引导他们自己产生一定的秩序感。自己指定的规则孩子会更愿意去执行。

要有耐心。曾经听过一位专家说养成一个习惯最起码要21天,但我感觉养成一个习惯要常年累月的积累,过程中一旦停止就会出现反弹,孩子就会恢复原样。所以,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是很重要的,家长都没有耐心何谈孩子。

经常夸奖。孩子也是有虚荣心的,经常性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我很棒,我这样是对的,他就更愿意去执行,去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7
幼儿的秩序感在从1岁多会开始慢慢形成,当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家长不要觉得好玩不去遵守,尽量按照孩子的规则来,让形成她自己的一个秩序感,等到3岁左右,可以培养固定的秩序感,很多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培养,比如说玩具玩玩要收起来,吃饭的时候要在桌子上吃。
第2个回答  2019-04-27
如果教导培养孩子的秩序感,那么应该正面积极的引导,而不是苛刻的管教。这一点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在教育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比如说排队这个事情,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有秩序的同时,大人们也要自己做到,给孩子一个榜样。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第3个回答  2019-04-27
让孩子多去接触一些外面的世界,看看别的小孩儿是怎么做的,他就会自然地去模仿别的小孩儿的做法,然后别的小孩儿跟他一起玩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秩序感,跟孩子家长一起的时候,才能够更有礼貌。
第4个回答  2019-04-27
家长教孩子不只是存在教的一个范畴,而是育,那就是做给孩子看。
只有家长是什么样的孩子的行为才会复课家长的行为。
所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也可以通过这一面镜子来观察到自己的行为带给孩子的严重影响。
想要培养孩子的秩序感,那么就需要家长从这方面先做到,然后带领孩子学会复制这样的秩序感的方式。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本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