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年十一时…… 一文说明了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从元方机智应对中知道远方是个方正之人,体现出元方方正的句子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原文节选如下: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扩展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全文仅有103个字,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
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
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说明了他是个善辩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18
这是记载在<<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文中元方对袁公的回答很巧妙,他引用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既为自己的父亲争得面子,也不至于让袁公掉面子,可见元方算得上是个小时了了的人了,聪明机智的同时又显示出对人情世故的精晓
第3个回答  2008-02-18
对污蔑自己父亲的人的讽刺,对不守时间的人却找理由的痛恨,对父亲的尊敬
第4个回答  2008-02-18
年轻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