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小学数学兴趣怎样培养

如题所述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在课堂上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教与学之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二)创设趣味生活情境(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四)精心设计评价语言(五 ) 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而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引起学习兴趣。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好的课堂氛围,会令学生如沐春风,个个心驰神往,学习起来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那么,他 自然 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身为教师,首先应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把爱洒向全部孩子,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在他们汇报交流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对待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课堂上教师一个期待的眼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真心的交流,一句鼓舞的言语,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温暖和鼓舞时,就会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己。所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足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造趣味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新知识时,我发现呆板,缺乏新意,脱离生活实际的引入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的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则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1、故事引入法。
课例:《数学广角-重叠的问题》
讲故事“理发师的困惑”
某理发师正在给一位客人理发,就听“吱”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理发。”理发师仍在专心致志的给客人理发。又听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吧!”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非常纳闷?老师问:“这位理发师纳什么闷呀?”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这个故事中,其实是两对父子,有一个人是两个身份,所以只来了三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轻松。
2、游戏引入法。
课例:《找 规律 》
课前师生之间做个猜一猜的游戏,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推拉片,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当逐个出现至第六个图形时,教师提问:“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高高的举起小手,抢着回答。这种游戏引入法,孩子们会感到自然亲切,充满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堂上多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是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一些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去拼摆,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并推出了长方形的面积 计算 公式。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运用灵活。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八根小棒,先摆正方形,再摆三角形,看看分别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和几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所摆图形由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了余数的概念。
四、精心设计评价语言,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愿望。只有当个人可能成功时,才会努力去奋斗。成功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评价语言应充满感情。“你真棒,想法很独特,老师很佩服你。”;“我们为他的准确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再动动脑筋,好好想想,你肯定能行!”。这种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能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快乐的学习数学。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唤起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们强化基础知识,促进思维 发展 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经常被一些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无价值的练习困扰,抑制了学习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他们带着兴趣,自觉的完成练习。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知识以后,我组织学生们动手做了一个钟面模型,同桌之间互相拨时间,并认读。在完成这项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时间,还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又如认识了对称图形之后,我让学生们画一画,剪一剪在生活中见到的对称图形,于是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班级的作业栏中。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数学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总之,只有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途径巩固与发展这种兴趣,才能使数学课上的生动有趣。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 总结 经验,取长补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6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