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谁的诗?     谢...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谁的诗?

    谢谢了…

布袋和尚的插秧诗。

全文共四句,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

根有利秧苗成长。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

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

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扩展资料:

布袋和尚是一位来自民间、深得民心的大师,其真性最本然。传说,布袋和尚身世如谜。据说唐朝

时,明州奉化的龙溪上漂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有恻隐之心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

眉清目秀,对人咪咪发笑,人们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给他取名为“契此”,由于长在长汀

村,故号“长汀子”。 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

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

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袋和尚圆寂前留

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布袋和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插秧歌》,传为五代时期的僧人契此所作。

插秧歌

五代-梁 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

译文:

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扩展资料

契此俗姓张,又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

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08
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①。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②。
  [作者简介]
  契此(?一916),唐末五代浙江奉化岳林寺僧。幼孤,八岁时由奉化长汀农人张重天收养,故名长汀子。成长后,入大桥岳林寺出家。他容貌猥琐,头大腹鼓,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常杖荷布袋,四境化缘。人称布袋和尚,以为弥勒菩萨应化。浙江各地,尤其杭州寺庙多塑其相,置于首殿,虔诚供奉。关于契此和尚的神奇故事,流布甚广。
  [说明]
  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注释]
  ①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②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后退句: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此为百度

参考资料:南普陀首页/佛教诗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9
这个不是诗好吧,这是布袋和尚做的示法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