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感谢邀请

颜体柳体一字千年,你知道哪些关于我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本期渔樵就与小伙伴们聊聊柳公权刻苦学书法的故事吧。

柳公权,晚唐大书法家,他小时候常因写不好大字而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次甚至要动手打他,于是,柳公权赌气认真练起字来。

常言道:“字无百日功”,时隔一年多,他的大字就大有起色,在同村相仿年龄的少年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于是他父亲很高兴,柳公权自己也很得意。

有一个仲夏的中午,同村的孩子们在一棵老槐树下比书法,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这时有个卖豆腐脑的老叟在树下乘凉,并饶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还不时插几句很风趣的话,孩子们都挺喜欢他,柳公权写好字后,就先将字给老叟看,老人接过纸来,见上面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人看后便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虽然字写得不错,但小孩子如此骄傲,恐怕今后难成大器。老人沉吟片刻说道:“这字写得不好,像我的豆腐脑,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这种字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柳公权见老人把他的字说得一无是处,心中不痛快,他说:“别人都说我写的好,唯独你说差,我倒想让你写几个字,让我们看看你的本事!”

老人并不计较孩子的态度,他摸了摸胡子说:“我老汉是个粗人,做豆腐还行,要论写字,可没这个本事。可是别忘了:山外有山。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比你的字强多了,不信?你就去看看。”

老人说完,挑起担子走了。柳公权听说有人用脚写字都比他好,气得七窍生烟,决定到华原城亲眼看上一看。

第二天,他五更就起了床,背上干粮袋就出发了。一口气赶了四十多里路到了华原城,一进城门,见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一块粗布布幌,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写得苍劲有力,雄健潇洒。

待他从人群中挤到近前一看,更是吃惊非浅:一个又黑又瘦的老人正在写字,这个老人没有双臂,他赤脚坐在地上,左脚按纸,右脚夹着一支大笔正在写楹联,那种博大的气魄,不俗的气质震动了柳公权;挥洒自如的龙凤凤舞博得围观者的喝彩。

至此,柳公权方信老人言之不谬,想起自己自以为是地卖弄,觉得惭愧万分,他向圈内走了几步便跪了下去,对“字画汤”说:“我是柳公权,愿意拜你为师,请师傅收我为徒,传给我写字的秘诀。“

字画汤”忙将脚趾夹着的笔放在地上,缓缓地说:“我是个孤苦的废人,岂敢收徒为师。”公权苦苦哀求,跪在那里不起来。

“字画汤”见这个小孩子这么诚恳好学,便用脚在地上展开一张纸,提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放下笔诚恳地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在风风雨雨中练了五十多年字。家中有个装八担水的水缸,为研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院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日日在池中洗砚,乃至池水变黑。尽管我下了如此功夫,离写好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叩谢了老人,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柳公权进了家门,马上研墨、铺纸开始练字。柳公权日复一日地发奋练字,磨得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磨得衣肘破了补了一层又一层。

颜体字的厚重雄伟、磊落巍峨,欧体字的险劲瘦硬、精密俊逸,“字画汤”的奔腾豪放、大气磅礴,以及南派书法的潇洒妩媚、婉畅多姿,他都认真研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另外,柳公权还从字外下功夫:人家剥牛剔羊,他从旁边认真观看而从中受到启发,他还观察空中大雁,水中游鱼,麋鹿奔跑,骏马脱缰,他简直要把整个大自然都融注到书法艺术中了。

终于,柳公权的书法自成一派,他本人也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晚年隐居于华原城南的鹳鹊谷研习书法,刻苦练字,一直到87岁去世时为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4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小故事】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小故事】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小故事】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
【小故事】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小故事】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6、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狄梁公碑》。
【小故事】
有一天,黄庭坚舅舅李常,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一上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以写字的毛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小故事】
米芾有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8、蔡襄(1012——106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万安桥记》。
【小故事】
蔡襄是个美髯公。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折腾了一个晚上无法睡着。
9、赵孟頫(1254年——1322年),“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小故事】
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豪,请人替他家的明月楼写对联,都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对联。赵孟頫提笔写道: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非常高兴,把满席银制酒具全部送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小故事】
董其昌科举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在千里之外终于找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得知袁可立家中贫穷无力求学,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共读。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在乡试和会试中都果然中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8

我历史的书法学家有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众多位非常对我们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的书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书法也对我们中国的一代又一代有着一定影响。书法主要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 王羲之

东汉时期的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着书圣的美称。王羲之最有代表的作品是《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他的书法作品是非常有重要意,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一座里程。王羲之的文采非常的广泛,并且他自成一派。王羲之的书法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了我们国家青年的书法,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供我们后人所学习。王羲之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洗墨池的故事,说的是王羲之经常因为练字,他经常在一个池子里边洗自己的笔墨,时间久了,整个池子的水就变成了黑色,这也告知我们,一个人的成名并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而是经过他不懈努力,辛苦奋斗才得到的。

二、 颜真卿

唐代的四大家之一,他擅长中国古代楷书的撰写。延期只的蚊子又被称为颜体。不卑不亢,一气呵成,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曦之相提并论。他并不比王羲之差。颜真卿在Bella零时之后,他的老师并没有教给他任何的书法秘诀,而是带他游山玩水,这样颜真卿,非常着急,他想让老师传授书法的秘诀,他老师告诉他要从自然界中感受道德书法的真谛。颜真卿晒老师的教诲之下,开始了自己书法研究,并且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个大书法家。

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天生是一部分,后天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成功,我们就要扎扎实实勤学苦练。做一件事情我们要有头有尾,潜心的去研究它,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领悟这件事情的真谛,那么我们才会受到启发,通过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我们们才能明白我们的学习的道理和方法。

第3个回答  2020-12-03
中国古代有许多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等,每一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物。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一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路旁看见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
于是他伫立在碑前,反复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3、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创立“柳体”。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4、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为人痴癫,在皇帝面前也不掩饰。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讨论书法,召米芾进宫书写一张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砚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这方宝砚,写完之后,捧着砚跪在皇帝面前,说这方砚经他污染后,不能再给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砚赐给他。徽宗答应了他的请求。米芾高兴地抱着砚,手足舞蹈地跳了起来,然后跑出宫中,弄得满身是墨。徽宗对蔡京说: “癫名不虚传也。”
5、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创立“颜体”。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8
柳公权,晚唐大书法家,他小时候常因写不好大字而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次甚至要动手打他,于是,柳公权赌气认真练起字来。
常言道:“字无百日功”,时隔一年多,他的大字就大有起色,在同村相仿年龄的少年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于是他父亲很高兴,柳公权自己也很得意。
有一个仲夏的中午,同村的孩子们在一棵老槐树下比书法,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这时有个卖豆腐脑的老叟在树下乘凉,并饶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还不时插几句很风趣的话,孩子们都挺喜欢他,柳公权写好字后,就先将字给老叟看,老人接过纸来,见上面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人看后便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虽然字写得不错,但小孩子如此骄傲,恐怕今后难成大器。老人沉吟片刻说道:“这字写得不好,像我的豆腐脑,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这种字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柳公权见老人把他的字说得一无是处,心中不痛快,他说:“别人都说我写的好,唯独你说差,我倒想让你写几个字,让我们看看你的本事!”
老人并不计较孩子的态度,他摸了摸胡子说:“我老汉是个粗人,做豆腐还行,要论写字,可没这个本事。可是别忘了:山外有山。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比你的字强多了,不信?你就去看看。”
老人说完,挑起担子走了。柳公权听说有人用脚写字都比他好,气得七窍生烟,决定到华原城亲眼看上一看。
第二天,他五更就起了床,背上干粮袋就出发了。一口气赶了四十多里路到了华原城,一进城门,见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一块粗布布幌,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写得苍劲有力,雄健潇洒。
待他从人群中挤到近前一看,更是吃惊非浅:一个又黑又瘦的老人正在写字,这个老人没有双臂,他赤脚坐在地上,左脚按纸,右脚夹着一支大笔正在写楹联,那种博大的气魄,不俗的气质震动了柳公权;挥洒自如的龙凤凤舞博得围观者的喝彩。
至此,柳公权方信老人言之不谬,想起自己自以为是地卖弄,觉得惭愧万分,他向圈内走了几步便跪了下去,对“字画汤”说:“我是柳公权,愿意拜你为师,请师傅收我为徒,传给我写字的秘诀。“
字画汤”忙将脚趾夹着的笔放在地上,缓缓地说:“我是个孤苦的废人,岂敢收徒为师。”公权苦苦哀求,跪在那里不起来。
“字画汤”见这个小孩子这么诚恳好学,便用脚在地上展开一张纸,提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放下笔诚恳地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在风风雨雨中练了五十多年字。家中有个装八担水的水缸,为研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院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日日在池中洗砚,乃至池水变黑。尽管我下了如此功夫,离写好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叩谢了老人,依依不舍地回了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