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和《被解放的姜戈》谁更优秀?,在“种族歧视”领域电影中,还有哪些优秀作品?

如题所述

《绿皮书》和《被解救的姜戈》同属于关于种族歧视话题的电影,实则无谓谁胜谁负,各有千秋罢了。

二者在剧情和大致结构上有许多同根之处,但若实在要说不同,大概是《绿皮书》带了些轻喜剧色彩,让观众觉得不那么压抑,而《被解救的姜戈》却是实实在在的压制,是压迫与反抗的不断重敲。

从这点上来立论的话,我还是觉得《被解救的姜戈》是更为出色的。

《被解救的姜戈》是彻头彻尾的压抑,种族问题的尖锐与深刻被全部摊开,一览无余,而不是《绿皮书》那样柔情,还若隐若现着一些“种族温情”。

当然,除了这两部电影之外,优秀的种族歧视题材电影还有许多,我推荐以下几部:

1.《逃出绝命镇》

套着惊悚外衣的《逃出绝命镇》骨子里其实是部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题材电影。众多黑人视角与黑人心理的安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白人与黑人之间社会地位的悬殊,黑人被夸大的“自恋情结”……都是这部剧为了呈现最原始的种族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2.《月光男孩》

同性恋与种族歧视这两个标签的贴上,为《月光男孩》增添了许多色彩。三个割裂的人脸,三段畸变的感情,少年成长的困惑,不同种族的利益冲突,《月光男孩》却又不是一个特殊的故事,它甚至可以套到你我每个人的身上。

3.《隐藏人物》

种族歧视是固然存在的,但为了种族平等事业而努力奔波着,前进着的勇士也是固然存在的。

隐忍坚持,敬业奉献,自我保护和自我争取,这些品质全部糅合在了《隐藏人物》的三个主人公身上。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好的,种族问题一定会慢慢消弭的,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相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很多电影无法单纯的用一句谁更优秀来评价,绿皮书与被解救的姜戈亦如是。

绿皮书与被解救的姜戈虽然表达的主旨都是对种族主义的鞭笞,但是表达手法与电影风格上完全不同。绿皮书更像是清风拂过湖面,慢慢向你阐述着一个故事,和风细雨,悄悄打开你的心扉;而被解救的姜戈则是赤裸裸的刀枪血肉,充斥着野性、狂躁与暴力,更像是一场大风暴,席卷而来。

绿皮书通过讲述夜总会保镖托尼因失业而意外应聘到著名的音乐博士、钢琴家唐的司机,并开始了一段巡演路途的故事。身为黑人的唐,要前往种族歧视极其严重的美国南方进行巡演,身为司机的托尼便承担起了保护唐的职责。在一本“绿皮书”(黑人安全旅行的指南)的指导下,托尼(开始略有种族主义倾向)与唐开始了一段南方之旅。托尼是个话痨、能吃、典型的市井之人;而唐,安静、文雅、凡事讲究彬彬有礼。这样完全不同,连肤色都不同的人,走到一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随着故事的推进,影片慢慢揭开美国的种族主义现状,步步展现黑人唐那强大的自尊心,而托尼也在旅途中,慢慢的与唐产生了友谊。正如上文所说,这个故事不激烈,不暴力,但它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你在和风细雨里,内心却感到满满的爱。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跨出第一步。来吧,我们一起跨出这一步。

被解救的姜戈则是一部挥向种族主义的重拳。它讲述了来自德国的赏金猎人舒尔茨医生为完成任务而与黑人奴隶姜戈组合到了一起,并帮助姜戈摆脱了奴隶身份。于是两人一起走上追捕通缉犯的道路。随着故事的推进,两人来到了臭名昭著的糖果农场,农场主是极其残暴的加尔文·坎迪,肆意残害奴隶。于是在这里,舒尔茨医生与姜戈面临了一场真正的血雨腥风,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姜戈的奴隶妻子,而他们的敌人是残暴的农场主。血腥野性的打斗、黑色幽默的堆砌,将这部影片的风格带向现实主义,从感观上震撼刺激人心。尤其是在最后,医生面对死亡,也不与农场主握手,更是给种族主义的一记重拳。

这样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电影,小桥流水与大江大河,各有各的美。而至于其他的种族主义的电影,我推荐看猜猜谁来吃晚餐和为奴十二年。

猜猜谁来吃晚餐,讲述一向反对种族歧视的报社主编马特,当面对带回一个黑人男友的女儿,所发生的故事。自由主义与种族成见,马特会做什么选择?

为奴十二年讲述一个受过教育且已经结婚的自由黑人,因找工作而被绑架,从此开始十二年努力生涯,最终历经无数磨难重回自由的故事。

人人生而平等,抛弃种族成见!

第2个回答  2019-04-04
1、撞车

故事是发生在洛杉矶——这个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开始就是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车事件,以及几个与这个事件有关的人。然后,镜头将我们带到这次撞车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并分别向我们展示了这几个主要人物在这几十个小时中所发生的事情。
那个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察(马特·狄龙饰),希望能给自己患病的老父亲找到更好的医疗救助,但是,在HMO,任凭他如何的请求,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黑人职员就是不签署文件,以允许他父亲去找别的医生。随后,这名警察在处理交通堵塞的时候,将自己心中的怨气通通的爆发在一对黑人夫妻的身上。地区检察官(布兰登·费舍尔饰)与地位显赫的妻子简(桑德拉·布洛克饰)被两个年轻的黑人用枪指着头,只能无奈地看着他们抢走自己的越野吉普。回到家之后,心中的恐惧仍未消退的简,无缘无故地对上门为他们换锁的墨西哥裔修锁匠丹尼尔(迈克尔·佩纳饰)大发光火。可怜老实的丹尼尔在当天的晚上,又一次让一名阿拉伯裔的商店店主夺去了他的尊严。
黑人侦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寻找着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胁,去面对黑洞洞的枪口……
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在观众吃惊的目光地注视下,由正义到邪恶、由被伤害者到施暴者不断的转换着。

2、飓风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种族歧视的电影。黑人拳王鲁本卡特遭警察诬陷坐了三十年冤狱,几经周折才重见天日的故事。影片对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进行了抨击和剖析,导演的立场颇值得赞赏,他并非单纯抨击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他还试图传达一个信息,并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种族偏见,白人和黑人之间应当对话而不是对立,并且导演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情节和演员鲜活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的,有些部分拍得还相当感人。
黑人拳王鲁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岁时就被送进感化院(相当于我国的少年犯劳教所),后来自己越狱去当了兵,并且苦练拳术,拳台上他风光无限,把一个个对手都揍趴下。一个拳王应该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可是他还是没能逃脱牢狱之灾。他被腐败的警察诬陷,被判了三个终身监禁(美国的法律就是这么有意思,简单的加法,不像我国,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两罪合并执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个黑人青年读了鲁本的自传之后被深深感动,决心和自己的几个白人朋友一起帮鲁本洗脱罪名。大概导演太过专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自己的政治诉求,情节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监狱也并非如某些监狱片描绘的那么黑暗,有个狱警甚至和鲁本成为了朋友,而典狱长似乎也格外照顾他。另外有一个十分讨厌的地方就是结尾的“好莱坞式欢呼”,纵观众多好莱坞影片,只要是最后取得了成功,一定会有集体欢呼的场面,有时甚至欢呼的有些无厘头,本片中得知鲁本被释放的消息之后满监狱的牢犯都欢呼雀跃如同过圣诞节一般--这些人犯不着吧!并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脱了冤情算是胜利吗?不过总体上这些缺点还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为一部佳作。
黑人演员当中我最喜欢的是塞谬尔 杰克逊那种剑走偏锋的类型,丹泽尔华盛顿虽然是影帝,但是却对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这个片子以后。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鲁本卡特这个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觑。在他被送进监狱以后,他拒绝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关紧闭时他内心冲突的表现,以及后来在遇到朋友以后内心情绪的剧烈变化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内心情绪的表达往往是很困难的。他对一个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细腻,如何才能适应监狱的生活呢?无欲无求。这样心才能觉得自由。这样的诠释是非常生动的。丹泽尔华盛顿为了本片准备了两年并且认真的练习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终他的辛苦也没有白费,他凭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3、炎热的夏夜

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镇叫斯帕特。这个城镇既小又穷,而且种族歧视十分严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业家科尔伯特,为了帮助这个小镇摆脱贫困,来到这里招工建厂,不料在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夜被人谋杀,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飞。
多年来斯帕特的治安情况一直比较平静,这起意外的谋杀案,令刚上任两天的盖尔斯警官一筹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萨姆设法搜寻嫌疑犯。当萨姆来到火车站,看到一个黑人觉得不顺眼,而且发现这个黑人带有许多现金,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他逮捕。哪料到,这个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来头可不小,他是东部地区费城一名干练的刑事警察,这次是回乡探望母亲。
由于案情复杂,盖尔斯只好请蒂白斯帮忙,虽然他心里看不起黑人。就在这时,警官萨姆又抓住了一个名叫哈维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饯包和300元现金。警长盖尔斯武断地认定哈维就是凶手。然而,蒂白斯根据死者伤口的情况认为凶杀。随着调查的的深入,警长意外地发现自已的手下萨姆在案发的第二天去银行存入600美元。这下,警长又把凶手的帽子套在了萨姆头上。对此,蒂白斯却不以为然,并据理向警长盖尔斯说明另有凶手。盖尔斯固执已见,还对蒂白斯产生不满,甚至勒令他立即离开这里,不准插手此案。由于蒂白斯的出现,使这个斯巴达镇的种族歧视的黑势力十分恼怒,他们扬言"这个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办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袭击,好在警长盖尔斯及时赶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并未因此离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线索。就在此时,一个名明叫珀迪的青年来到警察局控告萨姆强奸了他的妹妹,并使她怀了孕。蒂白斯觉得此事蹊跷,决定从中下手,打开凶杀案的缺口。蒂白斯打听到镇上有位专干非法堕胎的黑妇人,就立即走访了她。在费了一番口舌后,黑妇人告诉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来打胎,那个使姑娘怀了孕的男子也会陪她一起来,就在说话间,珀迪兄妹闯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小吃店老板拉尔夫。对照以前搜集到的线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尔夫就是他要抓的凶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诉了珀迪,气疯了的珀迪向拉尔夫扑去。拉尔夫开枪打死了珀迪,自己终于落入法网。拉尔夫在警察局里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时,警长盖尔斯对蒂白斯敬佩不已,并亲自把他送上了远去的列车,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点最大程度的诚意了。

4、杀死一只知更鸟

影片中只有一句话讲到了知更鸟。“知更鸟是不会在谷仓里做窝,也不会吃粮食,他只会为人们唱好听的歌曲”。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是从上到下的,白人律师接手黑人强奸女白人案后,单纯的孩子受到了来自学校同学的耻笑和原告父亲的威胁。
父亲是个什么都能解决的父亲,所有难题在他手里都迎刃而解。
可是对于社会上的种族偏见却束手无策,陪审团的偏见使本来可以无罪释放的被告又蒙上冤屈。最终导致被告死在狱警的枪下,原因是被告涉嫌越狱。
为什么要杀死一只不会在谷仓里做窝,也不会吃粮食,只会为人们唱好听的歌曲的知更鸟呢?
仅仅是因为他是个黑人,他帮助了白种女人,这个被帮助的白种女人仅仅因为她不想让白人知道她对于一个黑人有“爱”,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诬陷这只知更鸟。
知更鸟最终死在那些有色眼镜人的枪下。
BOO这个角色让我有点看不懂。一个被人遗弃的人,关心着姐弟俩的成长,最后还救了他们的命。

5、美国历史X(美国X档案)

这部电影讲的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以一种十分偏激的口吻去讲一个很敏感的故事,影片充分展示了新纳粹主义,矛盾冲突基本上都呈现在了日常生活中,所以要看懂是很容易的,但是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足够的忍耐力去坚持把电影看完,如果能,那这部电影真的能比看100部励志片产生更好的效果,可是,首先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就少的可怜了,坚持到完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它就够小众了,不过有无数影评人都把这部电影放在了90年代最好的50部电影的里面,所以。。。。。。为什么会坚持不下去呢?因为导演采用了半纪录的形式来拍摄此片,很具体的描述了兄弟俩人的日常生活,其中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对话以及争斗,而主人公偏激的处世方式使他完全给人以畜牲的感觉,尤其是一家人在吃饭的一段,堪称影史中最经典的大段对白戏。
故事在经过曲折后还是让主人公回到了正常生活之中,整部电影给人的撞击是非常大的,会让你记得一段时间的。
这部电影,除了出色的剧本,支撑整部电影的便是表演了,其中EDWARD NORTON的表演无疑是最出色的,赋予了一个让人恨得入骨,然后又同情的角色灵魂,这个个性很强的男演员靠《搏击俱乐部》让全世界记住了他,不过我认为它最精彩的表演还是在这部电影里,好像他凭这个角色拿过奥斯卡提名,记不清是不是了,反正拿过。他选片眼光的刁钻程度几乎是无人能比的,不过他总是能把他们演好,所以,他也成为了本人最喜欢的男演员。
第3个回答  2019-04-10
《被解放的姜戈》更优秀一些吧,此类电影还有《逃出绝命镇》、《月光男孩》等。
第4个回答  2019-04-10
《绿皮书》和《被解放的姜戈》都是有关种族歧视的电影,如果要比一下谁更优秀的话,还是要看观众们自己的理解了,我个人认为《绿皮书》要好一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