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批改如何做到更有效路

如题所述

(1)评价形式单一
传统的作业批改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真实互动,作业评价方法、主体、形式单一。这种“只见分数不见人”以及“非对即错”式的“机械”批改,在师生之间的桥梁上设置了路障,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批改不及时
老师只注重及时布置作业而不及时批改,一味要求学生做而老师不批改,这样的作业是不公平的,过样的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没有功效。现实中存在有的老师,学生作业收来后短则一周多则十天半月才给予批改,甚至根本就不批改,只有等上级部门或学校要检查前才临时批改几本。这样的方式对教与学是没有效的。即使学习再差的学生,当他把作业交上去以后也希望老师给予及时批改。如果一个教师长期的不及时批改或不改作业,就会挫伤学生交作业的积极性,学生会认为反正作业交了老师也不帮改,还不如不交。在传统的作业批改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
(3)不给学生写评语
传统的物理作业批改,老师一般是不给学生写评语的,结果往往只是给个分数或评个等级。物理教师常常简单地认为写评语那只是语文教师才应该写,新《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其实不管什么科目,学生把作业交上来是希望教师能给他写几句符合实际,具有启发性的评语。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有效形式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这就要求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过去的统一、专制走向“相对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合作性、批改的赏识性,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让作业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家校互通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性作业,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或者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终生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物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了一些有效改进。
1.作业的布置
(1)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新《物理课程标准》除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外还“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作为桥梁,就不应该是单行道,我觉得学生的作业应该一改过去只有书面作业的做法,提倡设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同时也能给不同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以下这些物理作业:①小实验;②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③物理体验;④小制作;⑤小发明;⑥收集有关的物理资料。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与实践中,我就物理作业的布置进行试探,如学习了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后,我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①估测家校之间的距离,并用适当的方法测出你上学(走路、骑自行车、坐公交车或其他)的平均速度;②在体育课上,配合体育教师测出自己跑100米和走100米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③找出家中的四驱车或其他玩具,测量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一比谁的玩具速度最快;④上网收集有关运动速度的纪录,了解运动的知识;⑤制作一架模型飞机、舰船或汽车(用材不限),测量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一比谁的模型速度最快。再比如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和《眼睛和眼镜》等课程中的课外小制作,都可以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再进行评比。
(2)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物理课程标准》和多元智力理论都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作业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如开办“作业超市”,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等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展示。如学习了九年级物理(人教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后,我布置这样有层次的三道探究性作业:①测量学校或家中书桌的长和宽(基本);②测量自己走两步的距离,试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和宽(稍难);③测量家中电视的某个距离,并说明电视的尺寸是以什么距离来确定的,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上网或查看图书资料等,了解与电视的尺寸有关知识(较难)。
(3)布置合作型作业,完善价值观
新《物理课程标准》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课程目标,传统的作业偏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巩固,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培养,或者说这两个目标的培养比重偏低,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不符的。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需要求。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学习了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眼睛与眼镜》后,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研究我们的眼睛,①通过查阅资料,认清眼睛的结构及视力的成因;②通过访谈及查资料了解近视眼的危害;③做问卷调查统计本校近视眼的发病率;④采访近视眼学生,得出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⑤采访专家和查资料得出预防和矫正近视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形成学习的动力。
2.作业的批改
作业布置之后如何进行批改呢,作业的批改方式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批改作业其实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从中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爱好有所了解。教师如果掌握了这些情况,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一般按以下几点的做法去批改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及时批改作业。
我们教师要求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老师同样要做到。这样做首先是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的作用,有的学生会认为老师反正不改,也懒得做。其次,学生作业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只有及时批改出来,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准确的把握,教师从中可以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中哪个环节比较薄弱,课堂教学组织的成功失败之处在哪里,并且可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下次的教学中反馈出来。
(2)批改的方式多样。
教师可以采取一本本的批改方式,也可以组与组交换批改,并由学生给予订证,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学生明白解题格式要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严谨性。对于动手类的作业,采取小组评分,对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奖励。还可以在班上选些同学作小老师进行批改,帮助同学找错,找漏洞,然后由同学一对一进行讲解,这样对学生的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的同学对小老师不服气的,还可以进行反驳、讨论,创造了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在一种相互激励的智力气氛中变得思维敏捷,提高其创造力。
(3)及时纠错,设纠错本。
批改完作业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错误,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让学生及时纠错。设纠错本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及时地单独辅导,而不是重复地做些早已会的题。教师在出试卷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纠错本,有针对性地出题,尽量避免出废题,提高效率。
(4)在批改作业时,给予一定的评语。
作业本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一个平台,如果在作业本上老师只有对错和简单的日期,显得冷漠,教师在作业本几句话或鼓励或提醒或表扬,都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对作业本十分期待,有的学生有些问题当面不敢问,会在作业本中提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
(5)注重赏识式批改
传统的作业批改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真实互动,作业评价生硬单一。这种“只见分数不见人”以及“非对即错”式的“机械”批改,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
每位同学都拥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激励的评价。比如,针对小制作作业,可以对不同的作业进行这样肯定:“最有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新奖”等,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乐学。而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的作业成果在适当的地方得到应用,就是最好的评价。比如,关于噪声问题的调查,可指导学生将这一调查结果向有关的部门反映,让问题得到改善,学生居住或学习的环境改善了,并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改善,学生的成功感肯定很强,同时还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是很有用的。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拿着”放大镜,找到学生的优点或者进步,进行适时的赏识教育,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给“冰冷”的评价赋予人文情调的关怀,不仅使学生的智力优势领域得到发扬光大,更能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是作业的目的。作业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让学生爱上做作业,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