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十分倚重魏征,却为何在其死后翻脸不认人,亲手砸他墓碑?

如题所述

因为魏征做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对唐太宗非常不利,所以唐太宗对魏征翻脸不认人。

传言最有力的证据是,魏政死后不久,唐太宗不仅毁坏了为他写的碑文,还毁坏了魏政的墓碑。他还拒绝将恒山公主嫁给她的儿子淑玉,并对魏征表示不满。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回到长安,被李建成亲王列为东宫附庸,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同时李世民对魏征大胆而直接的建议,并非没有其他的想法,而是百感交集。令人高兴的是,魏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争光。他不怕权力,办事公道令人担心的是,魏征心狠手辣,不顾龙岩,还经常有“破顶”的嫌疑。特别是魏政死后不久,李世民发现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两个硬伤”。

一是魏政秘密向当时的唐太宗侍从杜正伦皇帝和公使推荐,称他们有当宰相的能力,并投入使用。魏征死后,两人都参加了承乾太子的起义杜正伦被开除,侯俊基被斩首,李世民开始怀疑魏政是法庭上的私人当事人。其次,魏征把自己的求婚手稿交给了当时记录这段历史的官员楚绥良,唐太宗不高兴地怀疑魏征故意获得了廉洁的名声现在。

毕竟,两件事接二连三地爆发了,唐太宗难免感到被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居然被骗了心情肯定是不好需要发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唐太宗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们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为人广为传诵。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魏征死后,不再能为有些流言蜚语为自己辩护,李世民又是个耳根子软的,轻信了传言,加上骨子里对魏征的不满,就做出砸碑的举动,但他毕竟有君王的谋略,知道用一个谏臣来树立自己明君的形象,于是在大场合又把魏征抬出来做秀。

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

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候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

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3
李世民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第3个回答  2019-09-20
要第一个原因是李世民虽然爱才,但是魏征常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将他气到怒火攻心,
第4个回答  2019-09-24
对于唐太宗而言,魏征确实是他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有了魏征的犯言直谏,让唐太宗有了做明君以及圣君的参考。但是由于魏征的谏言实在是太过犀利,让唐太宗觉得实在难以接受。毕竟皇帝也是人,他也是需要别人给予他的尊重与包容的。
而魏征的一味不肯相让,难免要让其在心中积满怒火。所以他才会在魏征去世,在侯君集等人谋反之后,亲手怒砸他的墓碑。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唐太宗在魏征在世时十分倚重他,而在其死后却亲手砸他墓碑”的真相。
由此可见,人都是有情绪的,只是爆发情绪的那个点还没有被戳破,一旦戳破那么就会做出不可理喻之事来。所以说生活中就该有包容和理解,而这才是沟通的一剂良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