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你的家乡是什么地方的吗?

如题所述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孝义市。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因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的动人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

割股奉母雕塑

义虎救樵夫雕塑

孝义不仅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传承着“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孝义精神;而且是一座民俗丰富的特色之城,拥有着种类繁多的美食和民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家乡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风俗吧!

首先介绍家乡的年味美食~

年味美食篇

    糖瓜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乡民们在腊月二十三供糖瓜、焚香、花烛祭灶君,祈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后,全家老幼一起享用糖瓜。糖瓜吃起来脆甜香酥粘,别有一番风味~

糖瓜

    合碗

合碗是孝义人每逢过年必上餐桌的一道大菜,主要包括酥肉、扣肉,腐乳肉等。合字寓意着家庭和睦和谐,夫妻百年好合人们在腊月二十六赶集、割猪肉和羊肉,买腐乳豆腐,待把材料备齐之后,请长辈来做合碗。合碗不油不腻、入口即化,很适合大人小孩子吃~

合碗

    油糕

油糕又叫炸糕、年糕、枣糕,呈椭圆形状,有红糖和白糖馅,是油炸之后食用的一种糕点。炸好的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油糕吃起来既甜又软绵,深受小孩子的喜爱~

油糕

    花馍

每逢过年,孝义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馍,寓意生活吉祥如意。花馍的制作颇为讲究,首先挑选上等的麦子,揉制面团。揉好面后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正式开始捏形。经过一番捏制后,各式各样的花馍便从家中长辈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花馍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是孝义人民过年不可缺少的一环!

花馍

    石头饼

到了腊月二十九,人们便开始焙烤走亲戚时携带的石头饼。石头饼,顾名思义是在制作过程中会有石头参与其中。石头饼口感清香酥脆,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携带方便,是孝义人过年拜访亲戚必备礼品之一!

石头饼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 lǎo lao)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且口感劲道,是孝义地地道道的美食!每逢腊月三十,城西人民全家围坐吃莜面栲栳栳,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莜面栲栳栳

    火烧

火烧是用面粉、鲜肉、花椒、香葱做成的一种小吃,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软韧,咸香鲜美。到了腊月三十,城东人民围坐吃火烧,一起期待着新年的到来!此外,正月初八为祭星日,全市人民烧香摆供,祭七星,食火烧,祈祷天下太平

火烧

家乡种类丰富,美味可口的年味美食介绍完啦~接下来介绍家乡年味十足的特色风俗!

特色风俗篇

    祭灶君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要祭灶君。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后在玉皇大帝前多美言几句,给家里带来幸福,保佑来年一家平安,由此便有了祭灶君的风俗。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方法奉承他。请他喝糖茶,让他多说好话、吉祥话。此外,在晋北地区还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君漫画

    贴窗花

贴窗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腊月二十八刚到,人们便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窗花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见。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及人们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贴窗花漫画

    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起于战国,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学术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义皮影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亦称“灯影儿”、”纸窗子”。纸窗糊制有严格的裁纸、毛边、对口、粘贴、平整等5道工序,其窗平整无皱雪白无瑕。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遒劲有力,极富韵味;剧目丰富,题材广泛,极具学术价值。皮影戏深受孝义人民的喜爱,每一场皮影戏的演出都座无虚席,观看皮影戏是孝义人民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孝义皮影戏

    孝义碗碗腔

孝义碗碗腔有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皮腔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碗碗腔因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得名,属特殊的板腔体结构,不能以常规的板眼来规范节拍。碗碗腔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碗碗腔的优秀剧目如《柳树坪》、《三上桃峰》、《酸枣坡》等为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激励民族斗志起到了重要作用。孝义碗碗腔也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义碗碗腔

    串黄河

串黄河,就是串“黄河阵”,也称串“九曲八卦黄河阵”,是一阵群众性的广场艺术形式。相传“串黄河”早在清代中叶就已经形成。表演孝义纸窗皮影戏的艺人根据《封神演义》故事改编的《黄河阵》,独辟蹊径,创造了“串黄河”的活动。

选一块平坦的空旷地面,按设计好的阵图埋设365根1米高的木棍,寓示一年365天。再设5根高杆,杆高5米左右,分别埋设于东西南北和阵中心,四面的高杆表示4个阵门,阵中心的高杆隐示中央无极图。高杆上方插彩旗,阵中高杆下摆放供桌,坐南朝北。365根棍与棍之间用细铁丝或细绳串联,使之形成蜿蜒曲折、变化多端的人行通道,通道宽1米左右。棍用彩绸或彩布缠裹,高低杆上悬挂琳琅满目的各种花灯。整座黄河阵花团锦簇、灯火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串黄河

串黄河,意在一个“串”字。秧歌队先行,载歌载舞,尾随其后的群众随之翩翩起舞。它是一种集智慧、浪漫、娱乐于一体的活动,让人们在游乐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

    观灯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是至今仍流行的歌谣。每家每户挂起红灯笼,寓意照亮前程。不仅如此,在元宵节当天,孝义的各大公园都会举行灯展,一家人结伴出行,到公园赏花灯、猜字谜,别有一番风味~

元宵观灯

    扭秧歌

每逢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孝义都会组织大型的街头文艺展演活动。其中当然少不了历史悠久的汾孝地秧歌。汾孝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市、孝义市的一种民间艺术,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地秧歌以演唱为主,武场地秧歌以舞蹈为主。来自各个文艺展演的队伍在街上欢快地扭秧歌,向人们传递新年的快乐,热闹极了!

扭秧歌

我家乡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风俗就介绍到这里啦!行孝仗义,包容大气,孝义欢迎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