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习会出现奇迹的请进

我也不多解释了,请不要说我妄想,我渴望的仅仅是具体的做法.
我高2了,我眼下存在一个问题,想解决它,必须在三个月内将成绩提高到600分以上,我无路可退,我现在的成绩是350分.我是理科的.我没有哪个科目是拿手的,当然我的物理比较有信心,其他就不行了.
希望相信奇迹的人们能帮帮我,三个月真的很短,但我没路了.真的没路了.若大家有例子或者具体计划建议请告诉我.若答的好,我会再多送50分甚至更多.
先谢谢各位了.
真的不好意思,我得说明白一下.请大家不要再指责我了,我知道问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想找捷径,我没这个意思,我们都应该理智地去看眼前的问题.即使你们只是鼓励我而已,那我也很感激,我的目的是交流学习,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例子不妨尽量详细地说说.或者有什么其他的见解或建议也不妨聊聊.我相信我能做到理智,我没想坐享其成,只是我该如何地脚踏实地.
我的英语和物理不用担心,大家如果在其他4科上有什么见解希望能够交流交流.

勤奋工作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2007-04-18 16:35“你为什么不想去上学?”15岁的儿子查理厌学,使格雷先生很吃惊。查理回答说:“我太讨厌读书了,再说,读书有什么用?”
“你觉得自己懂的东西足够多了吗?”格雷先生质问道。

“我懂的东西,绝不比乔治·里曼少,他三个月前退学了。他说他再也不来上学了,他爸爸有的是钱。”

查理准备出门,格雷先生说:“你等等,听我说,如果你不愿意读书,可以不读悄阋靼滓患事——不去读书,就得去工作,无所事事的儿子我不养活。?/SPAN>

第二天早上,格雷先生带查理去参观了一个监狱。在那儿,格雷先生与以前的一个同学见了面,他已经是一个囚犯了,格雷先生对他说:“见到你很高兴,哈默先生,但是我很遗憾在这儿见到你。”

“你的遗憾不会比我的后悔更多。”那个囚犯对查理说,“我想这是你的孩子吧。”

“是的,这是我的大儿子查理。他现在的年纪,和我们一起上学的时候差不多。那些日子你还记得吗,约翰?”

“我倒巴不得忘记呢,威廉!”那个囚犯感叹道,“有时候我真希望那只是一场梦。可是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发现那些事情是真的。”

“当时是怎么回事?”格雷先生问,“我最后一次见到你时,你好像过得不错,比我好得多。”

“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那囚犯回答说,“我游手好闲,和坏人混在一起。我不想读书,我认为富人的孩子用不着学习。我父亲死后给我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其中没有一分是我自己挣来的,我一点都不会挣钱,也不心疼钱。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比最穷的小职员还穷。要活下去,必须有钱,我不想工作,又想弄到钱,结果就不用说了。”

哈默被看守叫回去干活,格雷先生问看守:“这些囚犯有多少人受过职业训练,可以用正当的手段谋生?”

“十个里面找不到一个。”看守回答。

“查理,当我告诉你必须像其他孩子一样工作时,你很吃惊,”在回家的路上,格雷先生说,“这次到监狱来就是我的回答。大家都认为我是个有钱人,我确实也是有钱人,我能够为你提供最好的机会使你变得聪明懂事。但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的财富都不能让你游手好闲地生活下去。很多做父亲的,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才意识到让孩子游手好闲是多么可怕的事!”

查理沉思了片刻,说:“我星期一还是去上学吧!”

在整个宇宙中,除了人,不存在其他任何游手好闲的东西,所有事物都根据自身的规律永不休止地运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左拉说,“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生活没有其他含义,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任何事物一旦离开了运动,就一定会停滞。如果我们不再使用某种器官,它就会开始衰退。只有投入使用的东西,大自然才会赋予它们力量,那也是我们惟一能支配的东西。

德国人习惯在钥匙上刻这样的句子——“不用,就生锈。”这句话适用于铁,也适用于人。

当罗马国王也经常在田间劳作的时候,罗马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到后来,普通工匠和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基本上成了奴隶,连当时最开明的西塞罗都这样说:“手艺人从事的工作是卑贱的,在工场作坊里没有任何高尚的工作。”亚里士多德也说:“管理有序的国家不应该有技工,因为他们不可能做出任何值得称颂的事情,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当贺拉斯得知马其顿有个奴隶市场时,他非常鄙视这些奴隶。但是这些鄙视劳动的国家不久就像朽木一样失去了力量,从地球上消失了。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得益于勤奋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诗人还是艺术家。

乔治·拉斯罗浦说过,他所认识的作家里,许多人都强迫自己每天写作十二至十六个小时,尽量减少休息和睡眠时间,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拉斯罗浦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至于我,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在一些人的眼里,是非常难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凡是想取得成就的人,就不得不这样做。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创作充满了热情。但是,当我写作了八小时或十小时之后,大脑和神经极度紧张,已达极限时,我承认,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单调乏味之极。天地作证,我不能说假话。然而,在这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中,也有着鼓舞人心、能起补偿作用的东西,那是精神得到了满足,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我的精神世界才是充实的。”

朗费罗则说,如果把伟大的诗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面的桥梁的话,那么,作者静静地研究和学习,就是水面下的桥基。虽然我们看不见桥基,但它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那些伟大作品的“初稿”是一件有趣的事。从《独立宣言》到朗费罗的《生命之歌》,没有哪部作品在最终完稿前没有经过不断修改和润色。据说,拜伦的《成吉思汗》写了一百多遍,因为拜伦一直都感到不满意。

古代雅典的雄辩家狄摩西尼曾经对人透露了自己在写作《驳腓力》的演讲稿时长时间辛苦工作的秘密;柏拉图对自己的作品字斟句酌,他的《论共和国》开头第一句话就变换了九种不同的写法,直到满意;蒲柏写两行诗会用一天的时间;夏洛蒂·勃朗特找一个合适的词要用一个小时;格雷写一个短篇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章写了三遍才让自己满意,而等到整部宏伟的巨著完成时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时间。

安东尼·特罗洛普曾经说,一个人想等到心情好转或诗性大发时再着手工作完全是无稽之谈。

“那么多偶然成功的例子真让人羡慕。”一位朋友对大律师罗弗斯·乔特说。“简直是胡说!”这位伟大的律师说,“你还不如把希腊字母扔在地上,看看它们能不能自动组合成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呢!”

坐等什么事情发生,就好像等着月光变成银子一样渺茫。希望宇宙中发生奇迹、取代自然法则的作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些想法往往是懒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长远规划之人的托辞。

在70岁生日那天,丹尼尔·韦伯斯特谈起他成功的秘密时说:“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我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哪一天不辛勤工作。”

所以,辛勤的工作被称为“使成功降临到个人身上的信使”。

“我在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乐趣,”格莱斯顿先生快90岁了,他说,“我很早就养成了勤奋工作的习惯,这种习惯本身就会给你很多回报。年轻人总觉得休息就是终止所有努力,但我发现,最好的休息是改变工作方式。如果长时间看书、思考,弄得脑子昏沉沉的,那就到阳光灿烂的室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锻炼身体,让思维尽快恢复。要知道,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我们睡觉的时候,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一旦大自然伟大的活动有一刻停止,人就会死去。我尽量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在工作的时候也模仿大自然的方式。我所获得的回报就是良好的睡眠、健康的消化功能、身体的各个器官保持在最好状态。相信我的话吧,这就是勤奋工作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回报。”

勤奋工作的习惯就是点金术。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将勤奋的准则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整个人类因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事磨蹭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磨灭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上帝会保佑那些习惯早上7点起床的人,”瓦尔特·司各特写道,“我如果不是早上7点起床,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这个习惯使我在稿纸上笔耕不辍。”司各特的客人们常常感到奇怪——他要抽出时间陪他们,怎么还有那么多时间做事。他们哪里知道,当他们安然入梦时,司各特还在奋笔疾书。

“让我们再次祈祷吧:勤勉工作是有福的,这是不能错过的最重要的事情。”工作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生命的福音:具备基本的生而为人的品质;在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如果你愿意,它还会使你成为“艺术家”——也就是我们自己心灵深处的艺术家,不管我们实际的职业是什么。勤勉工作的人是有福的,工作是所有成就和文明的秘密所在。

彼得大帝作为俄国王位的继承者,也是通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才得到王位的。他比其他王室成员更经常地脱下宫廷服装、穿上工作服。他看到西欧文明的成果在俄国几乎不为人知,感到痛心疾首,他下决心进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提高国民素质。26岁,对其他的王子们来说,正是耽于享乐的年龄,他却开始周游列国,他的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向这些国家的优秀人才学习。在荷兰,他自愿当一位造船师的学徒;在英国,他在造纸厂、磨房、制表厂和其他工厂工作。他不仅细心地揣摩学习,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拿工资。

在伊斯提亚铸铁厂,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冶炼金属,最后一天他铸造了十八普特的铁,把自己的名字铸在上面。那些陪同他出访的俄国贵族子弟,连想都没想过做这样的苦工,最后也不得不跟着他背煤块、拉风箱。他问工头穆勒,普通铁匠铸一普特铁可以得到多少报酬。“3个戈比。”穆勒回答说。但是工头付给彼得大帝18个金币。“你的金币自己留着吧,”彼得说,“我并没有比普通工人做更多的事,你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吧!我想买一双鞋,我的鞋实在不能穿了。”实际上他的鞋已经补过一次了,现在又满是破洞。他对新鞋很满意,说:“这是我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

彼得大帝铸造的一根铁棒现在还展示在穆勒的伊斯提亚铸铁厂,上面有他的名字。还有一根保存在匹兹堡的国家珍奇博物馆,作为对亲自参加工作的这位伟大国王的纪念。每个俄国人都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国家要永久地繁荣,无论是农民还是沙皇,都要像彼得大帝那样辛勤工作。

很多传统说法中包含了永恒的智慧。从早到晚,不管阴天还是晴天,也不管是不是受到牙疼、头疼或心脏病的困扰——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开始工作。而只有在坚持工作8到10个小时后,休息才显得格外甜美惬意。上午9点,孩子们必须上课,精力一点也不能分散;无论在哪里,账本上的数字必须精确无误;无论在哪个仓库,货物的数量必须和清单上一致;无论何时,对孩子、顾客和邻居的态度必须和蔼可亲。简而言之,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承受单调乏味、日复一日的工作,从而培养起种种优秀的品质——专心致志、毫不拖沓、精益求精、坚定不移、隐忍执着等等,正是这些品质奠定了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青年导读》里讲了希拉斯·菲尔德的故事,他是著名企业家和大西洋电缆建设工程的发起人。16岁那年,他离开斯托克布里奇的家到纽约去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离开家门时,父亲给了他8美元,这是全家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到达纽约之后,他去了哥哥大卫·菲尔德的家里,后来他哥哥成了纽约法律界的要人。住在哥哥家的时候,西拉斯·菲尔德很不快乐,从他脸上就能看出来,这引起了一位客人马克·霍普金斯的注意。霍普金斯对他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外面老是想家的话,我什么也不会给他。”

后来,西拉斯到斯图尔特的商店工作,那是当时纽约最好的干货店。第一年,他在那里跑腿,年薪50美元,必须在早晨6点到7点之间上班。成为店员后,他要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关门。

“我总是很注意,”菲尔德先生在自传里写道,“在顾客到达之前一定要赶到店里,在顾客离开之前决不能提前下班。我的想法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推销员。我尽量从各个部门学习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我深深地懂得:将来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今天的努力。”

他经常去商业图书馆泡一个晚上,他还参加了每周六晚上举办的一个辩论团体。

店主斯图尔特的规定是很严格的。其中一条要求店员在早晨上班时、吃完午餐和晚餐时都要签到。如果上班迟到、午餐超过一小时或晚餐超过四十五分钟,都要罚款。菲尔德在考勤上做得无可挑剔,对店里的工作也兢兢业业,他很快就得到了店主的信任。这样的店员,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斯图尔特自己当年也是这样,长大后他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生意,从早到晚操劳。他的制度全面而完善,使得一个大规模的组织看上去仿佛在自动运转。即使这样,店主人仍然非常注意细微之处,直到他去世之前,他还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进一步改进各部门的工作、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

但是,让我们看看他的继承人是怎么接他的班的。按理说他们可以借鉴斯图尔特的经验,还有一大笔遗产作资本,他们的条件比斯图尔特本人创业时好得多。但是,这帮继承人把企业管理得一塌糊涂。当年,斯图尔特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店里,闲暇时才偶尔想到外面的企业,而他的继承人恰好相反。在生意兴隆时,斯图尔特没有忽视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商店的经营状况、对所有的客户一视同仁、留意每种商品的进货价格和销售情况等等,但他的继承人被财富和地位冲昏了头脑,忽略了那些原则,他们甚至用势力眼来对待不同的顾客。结果可想而知,生意越来越清淡,老顾客们纷纷表示不满。这种不理想的经营状况持续了好几年,由于资本和信誉方面的积累十分深厚,短时间内没有酿成恶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不妙:顾客开始流失,信誉逐渐下降,而投资者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几年之后,斯图尔特的商店落到约翰·沃纳梅克的手中才东山再起。沃纳梅克也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能人。刚出道的时候,他每天步行四英里到费城,到一家书店打工,每周挣1.25美元,但他一心想赚大钱,比老板还多赚十倍,这激发了他干事业的雄心壮志。

普通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像斯图尔特和沃纳梅克那样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只有像他们那样持之以恒,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即使已经颇有成就时他们也从不会满足,不会因此裹足不前。

兢兢业业地工作,你会拥有辉煌而充实的幸福生活。

勤奋高于天赋

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以为天才不需要勤奋与苦干,这种思想断送了不少人的大好前途。有些年轻人以为,天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只要自己也是天才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成为伟人。他们认为,天才不需要刻苦学习,在不经意中,就能取得巨大成绩;或者为生活所迫,才偶尔拿起笔来挥舞一番,只要生活境况稍一改善,就重新贪图享乐起来;或者作息毫无规律,要么到处游荡,要么在火炉边胡思乱想。他们甚至认为,天才生来就对规则和体制深恶痛绝,反对束缚,要求“潇洒自如”,对纠缠细节、辛勤劳动不屑一顾。只要轻松一跃,成功就唾手可得。

这真是些幼稚的看法,

根据英国画家雷诺兹的理解:“天才除了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进行忘我的工作以外,与常人无异。”

一位法国作家写道:“我见过米开朗基罗,他六十岁的时候身体已不是那么强壮了,但他仍然在大理石上飞快地挥舞刻刀,弄得石头的碎屑四处飞溅,他一刻钟干的活比三个棒小伙一小时干的都多。没有亲眼见过的人简直难以置信,他工作起来真是精力充沛、生龙活虎,让人担心他会把石头劈碎,他的每一刀都会劈下三四指厚的碎片。”很多人知道,做雕刻工作就怕分寸把握不好,有时多削一根头发的厚度都不行,在一般人眼里,米开朗基罗的做法可真够悬的,他手里是一块石头,又不是可以修修补补的泥巴或石膏。

而米开朗基罗这样评价同时代的天才拉斐尔:“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成就更多得益于他的勤奋而不是他的天才。”当有人问拉斐尔怎么能创造出这么多奇迹般的作品时,拉斐尔回答说:“我很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从不忽视任何事情。”这位艺术家去世的时候,整个罗马都为之悲痛,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痛哭流涕。拉斐尔终年38岁,留下287幅绘画作品、500多张素描,每一幅都价值连城。对那些懒惰散漫、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多好的榜样啊!

达·芬奇是个乐观开朗、干劲十足又热情洋溢的人。每天天刚破晓他就开始工作,直到工作室伸手不见五指,他才离开画布去吃饭休息。

鲁本斯成为著名画家,变得富有之后,一位自称掌握着不为人知的秘诀的炼丹师劝他一起搞炼金术,鲁本斯回答说:“你晚了二十年,其实我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指着自己的画布和画笔说:“我碰过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金子。”

英国画家密莱斯,作画时专心致志,似乎置身于世界之外。“我实际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里耕耘的农夫都更苦更累,”他说,“我对所有年轻人的忠告是:‘去工作吧!’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不工作的人,即使是天赋极高、绝顶聪明,也没什么出息。我从来不建议别人去做一名艺术家。如果一个孩子具有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天赋,即使没人引路,他也一定会成为艺术家的。很多人把孩子带来,问我是否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画家。我总是回答:‘当然不。’但是不管这个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他都必须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从小到大,他要做许多琐碎的工作,不管多么乏味,我们都要耐心对待。”

《圣经》的译者、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座右铭是:“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工作。”似乎特纳也很认同这一座右铭。

特纳经常引用老师对他的劝告,他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常说:“那些想要超过别人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努力,下管愿意不愿意。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娱乐,只有艰苦的工作。”确实是艰苦的工作,但是对特纳而言,这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写出一篇表现出很高构思技巧的文章,画了一幅一挥而就的图画,作了一次即兴发挥的精彩演说,或者是经商过程中偶尔的出色表现,都会让人们津津乐道,只要他不再犯什么大错,时间一长,就会在人们的“以讹传讹”之中,把自己推向顶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只是有着成就一番大事的期望与雄心,期望在某一个特殊时刻,一夜成名,震惊世界,但他们从来就无视尽心尽力工作的作用,也没有对工作坚持不懈的信念,更不理解经年累月的辛勤劳作可以创造出奇迹。

你是不是认为,莎士比亚取得的不朽成绩只是因为他的天赋?看看英国诗人琼森写下的诗句吧!

虽然作诗人首先得有天赋,

天赋却不等于美丽的诗篇。

不用辛勤的汗水千锤百炼,

即使是缪斯也写不出名篇,

是的,女作家艾略特长年累月刻苦阅读,笔耕不辍,才写出她的成名作《亚当·比德》。德国诗人席勒称自己“勤奋一生但壮志未酬”。意大利的但丁说自己在写作《神曲》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

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说:“如果只为钱而写作,而不用心灵来写作,即使他有写作的天赋,强迫自己每天写宇,风雨无阻,也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在特罗洛普的写作生涯之初,一个作家的建议使他受益颇多,后来,他又把这句话送给了罗伯特·布坎南。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伟大的作家,在坐下来写作之前,先放一点鞋匠的黏胶在椅子上,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行。”

比彻曾经说:“就我所知,在任何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哥尔德斯密斯觉得一天写出四行诗就很不错了,他甚至用了许多年时间才写出了《荒村》这样出色的作品。他说:“一个人如果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那么他思想的缜密程度、写作方式的成熟程度,是那些零星写作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即使那些人本身的天赋比他高出十倍。”

“伟大的作品来自天才的灵感,”法国道德学家儒贝尔说,“但是,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另外一位英籍荷兰著名画家阿尔玛·埃德马说:“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就。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除了努力工作别无他途。”

关于成功,牛顿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如果说我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的话,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的勤奋工作和耐心思考。”

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爱迪生14岁时我就认识他,”一位朋友说,“就我所知,他从来没有一天是无所事事地度过的。我经常发现,他在应该睡觉的时候读书。他不喜欢看小说或者惊险刺激的西部故事,他看机械、化学、电工方面的书,也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工作之余,他尽可能抽时间读书。他非常注意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所以,除了睡觉,他一直在学习。”

“我完成一项发明之后,就对它不再感兴趣。”爱迪生本人这样说,“有人也许觉得发明创造带来的金钱是对热爱工作的人的回报。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这样。对我来说,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小时候,那时候我一无所有,却着手改进电报,用简单的设备和粗糙的器械做实验。现在我有了所需的各种仪器,成了自己的主人,继续得到极大的乐趣和回报,主要的乐趣和回报在于工作过程本身,而不是金钱。”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巳。”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崇拜那些英雄,也可以用敬畏的目光注视着人们心目中的偶像,钦佩他们的丰功伟绩。但要切记:并不是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就可以使你成为莎士比亚。正是勤奋写作和坚持不懈地探索,才成就了莎士比亚,他的天才只是体现在自己

的作品中。

“有一个理念,会遭到虚度岁月的人、无知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的强烈反对,”雷诺兹说,“我却不厌其烦地重复它。那就是:你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如果说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勤奋可以弥补全部的不足。如果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硕果累累。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天才出自勤奋。

当然,并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点天赋,或者没有一定的基础,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另一方面,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具备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即使一个智商平常的人,只要他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一位智者说:“一个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只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也要比反复无常、浅尝辄止的天才更值得尊敬与赞扬。”

约瑟夫·库克说:“机智灵活又踏实肯干的平凡人,比天才更易出成绩,取得更大的成绩。”

天赋如果不和敏捷的判断力、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辛勤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个人和社会就毫无意义。有些人的确天赋不错,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多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只靠想像,期待奇迹会出现,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最终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在学校里,那些曾被称为“聪明孩子”的学生,常常讥笑同班同学。尽管同学进步很慢,但确有进步,自己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成绩下降很快。若干年以后,他们没有了当年的自负,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这些人被生活抛弃的原因就是不想付出汗水。他们对勤奋和专注极不耐烦,讽刺别人的呆板、迂腐,却想得到显要的位置、轻松的工作和丰厚的报酬。他们鄙视辛劳的汗水,回避让人伤脑筋的生活,更不想承担责任,这些“聪明人”实际上是最大的“失败者”。

准确的判断和执着的精神比天赋更重要。在现代社会里,那些靠天才取得的成绩,同样可以通过勤奋获得;而仅靠勤劳取得的成就,光靠“天才”就无法得到。对于年轻人来说,靠耍小聪明,投机取巧,就想赢得成功是根本下可能的。

罗斯金说:“听到大家夸一个年轻人前途无量时,我总要问:‘他努力工作吗?’”

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真是太不幸了。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本书格言警句

论坚韧

持之以恒是所有成就伟大事业者的共同个性。

无论一个年轻人有多聪明,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他就不会在一个群体中脱颖而出,他就不会取得成功。

在看不到希望、精神极度沮丧的时候,要保持理智和乐观是很难的,但就在这样的境遇里,才能真正地显示出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人。

什么时候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真实才干呢?当一个人事业不如意,旁人劝他放弃,甚至说他愚蠢,而他仍然坚持的时候。

论决断

在人的一生中,许多重要的决定都是在未经充分考虑的情况下迅速做出的。

世间最可怜的人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

至关重要的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做出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马上进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执行决定来解决问题。”

论自制

自制不仅使人充满自信,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自我克制能够造就一个天才;而自我放纵却能毁灭十个天才。

要衡量一个人的力量,必须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克制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看他发怒时爆发出来的威力。

要么做情绪的主人,要么做情绪的奴隶。受自己情绪左右的人是不自由的,只有当他成为情绪的主人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1
听以前听我班主任说比我高3届的一个学长,叫刘鸿就是个超级例子,高二还是慢班里的调皮鬼,可到高三就变了,在第一次月考中,谁都没想到慢班里会有这样一匹黑马,太强了,数理化在年级里第一,曾经那是那个天天上课插嘴睡觉的家伙竟然成了理科王。呵呵,这只是个开始,在慢班的喧闹中他越来越猛,可能只有这样的环境才适合他,不偏不倚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快黑马,短短两个月就成了全年级第3,在这说明,我们中学是个小中学,就培养厂里的子弟,所以也没和外界比过,但他那届是考的最好的,像张成启,钟凯都考上了重点,而刘洪他们班里就出了个重点,就是他一个人考上了西安交大。
说这个也没什么意思,其实人都是一样聪明的,时间是不等人的,但如何在限制的时间有效率的搞好学习是要吃苦的,我们班主任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高三以后喜欢来办公室问题目了,人还是一样调皮,但多了分理智,多了分责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该玩的时候还是玩,学习的时候即使周围再吵他都还是一样,曾经老师想吧他换到别的班上去,说实话我们班主任都是忍痛割爱啊,呵呵。但他没同意,还说换了可能会有影响。
我个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细节往往决定一切,加油,孩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21
我也觉得 一楼写得太搞笑了
时间已经耽误了。。现在想提高那么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孩子,你始终要相信,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要有经过的。
姐姐觉得,如果真的想要进步那么多,你可以选择复读一年。既然现在已经开始在后悔与懂得,也许一年以后你真的可以站在自己想要的位置。
真的。
另外就是,不管怎样。
请你相信。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第3个回答  2008-02-29
我相信!
人不自弃,天不弃你.书山有路勤为径,多下点工夫,上帝7天可以创造世界,给你100来天,你也可以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惊喜的~加油
第4个回答  2008-02-21
只要你认真!学习会有奇迹的!
我一直是这样想的!我准备高考了~成绩目前来说一般!
但我一直在努力~相信高考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
不说达到多少分~只要用心做了就无憾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