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里有勃朗宁夫人的爱情十四首诗的鉴赏文章?

如题所述

 十四行诗
勃朗宁夫人

我想起,当年希腊的诗人曾经歌咏:
年复一年,那良辰在殷切的盼望中
翩然降临,各自带一份礼物
分送给世人——年老或是年少。
我这么想,感叹着诗人的古调,
穿过我泪眼所逐渐展开的幻觉,
我看见,那欢乐的岁月、哀伤的岁月——
我自己的年华,把一片片黑影接连着
掠过我的身。紧接着,我就觉察
(我哭了)我背后正有个神秘的黑影
在移动,而且一把揪住了我的发,
往后拉,还有一声吆喝(我只是在挣扎):
“这回是谁逮住你?猜!”“死”,我答话。
听哪,那银铃似的回音:“不是死,是爱!”
(方平 译)

勃朗宁夫妇的结合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佳话,后人称他们为不朽的情侣。女诗人多愁多病,终年蛰居闺房;由于诗人勃朗宁的鼓舞和帮助,爱情在她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力量。她逐渐对生活恢复信心,健康也大有好转。婚后,二人定居意大利。《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她奉献给丈夫的一部情深意浓的情诗集。

这首诗是整个组诗的一首序曲,它带有寓言色彩,以伤感的、回忆的调子开始:
我想起,当年希腊的诗人曾经歌咏……

女诗人生长在英国上层社会里,她的天地本来就是狭小的,加上终年卧病,和现实生活隔绝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这种令人痛苦的局限性,在这首序诗里显示了出来。

人生的幸福究竟在哪里?她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不是抬眼望向未来,而是低头吟思,失没在遥远的古代的怀念里。在古希腊诗篇里遥寄着她的一片憧憬。

在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也许曾经有过那么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吧,人们已有了劳动生产的工具:弓和箭、斧头和绳索,却还没有战争武器的弓箭,也没有杀人、绑人的刑具斧头和绳索;人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生产经验,可以在秋熟季节、在狩猎季节,用载歌载舞、芬芳的醇酒来庆祝自己的收获了;而在史前的氏族社会的大家庭里,人和人之间还不存在压迫与剥削,壁垒森严的阶级分化的过程还没开始……总之,在女诗人的冥想中,人类在他的透露曙光的幼年时期是最值得羡慕的黄金时代了。当她吟读着古希腊诗人的诗篇时,在她模糊的泪眼前,展现出一幅类似《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太平、欢乐的景象;在她的泪眼里,那时候的人,就是无限自由、无限希望的象征。慷慨的“时间”之神,年年都为老老少少的人们带来了一份厚礼,带来了新的祝福……

再回顾自己在病床上年年月月挨过来的那一长串没有欢乐的日子,却像是接踵而来的黑影,重重叠叠地投掷在她的心灵上……她正失没在 :这一片哀伤的吟思里,忽然惊觉到她的身后晃动着一个庞大的、神秘的黑影,它一把揪住了她的头发往后拉,逼着她抬起头来,无从躲避,正眼看向她不敢正视的未来。

于是在这生命的危机里,出现了全诗的两个主题:期待中的“死亡”和向她突然袭击,跟“死亡”一样威严的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8
  推荐参考:

  当我第一次读到《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勃朗宁夫人的名字就如刻刀刻进了我的记忆,任时世变迁,岁月流逝,不能忘记她妙语连珠的诗句,不能忘记她的诗句所描述的情景。她诗中颂扬的爱情在每一次阅读时依然激动我的心。

  在第一首诗里诗人写道:

  我看见,那欢乐的岁月、哀伤的岁月--

  我自己的年华,把一片片黑影接连着

  掠过我的身。紧接着,我就觉察

  (我哭了)我背后正有个神秘的黑影

  在移动,而且一把揪住了我的发,

  往后拉,还有一声吆喝(我只是在挣扎):

  “ 这回是谁逮住了你?猜! ”“ 死, ” 我答话。

  听哪,那银铃似的回音: “ 不是死,是爱! ”

  诗人被禁锢在床上后,不久,母亲死了,后来她唯一所爱的弟弟就在她从窗口可以看到的那条河里溺水而亡,而且她的病情似乎在加重。不幸一次次的打击她,使她觉得她自己的年华,整个是一片片的黑影连接着,在忧郁和恐惧中不知道下一个灾难是什么,所以,当背后那个神秘的黑影揪住她的头发往后拉,并吆喝着“这回是谁逮住了你?猜!”她不假思索地就回答:“死”,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可是,这回出乎意料,听那,那银铃似的回音:“不是死,是爱!”

  在第三首诗里诗人写道:

  ——你想,你是华宫里

  后妃的上宾,千百双殷勤的明眸

  (哪怕挂满了泪珠,也不能教我的眼

  有这份光彩)请求你担任领唱。

  那你干什么从那灯光辉映的纱窗里

  望向我?--我,一个凄凉、流浪的

  歌手,疲乏地靠着柏树,吟叹在

  茫茫的黑暗里。圣油搽在你头上--

  可怜我,头上承受着凉透的夜露。

  只有死,才能把这样的一对扯个平。

  可是诗人不相信,她和勃朗宁能够相爱,因为他们差距太大了!一个是“后妃的上宾,千百双殷勤的明眸,请求你担任领唱,”一个是“我,一个凄凉、流浪的歌手,吟叹在茫茫的黑夜里,”你头上搽着圣油,“可怜我,头上承受着凉透的夜露。”对于我们,只有死才能扯平。所以,诗人在下一首里继续写道:

  你曾经受到邀请,进入了宫廷,

  温雅的歌手!你唱着崇高的诗篇;

  ······

  而你却抽起我的门闩,你果真

  不嫌它亵渎了你的手?没谁看见,

  你甘让你那音乐飘落在我门前,

  叠作层层金声的富丽?你忍不忍?

  你往上瞧,看这窗户都被闯破--

  是蝙蝠和夜莺的窠巢盘踞在顶梁,

  是啾啾的蟋蟀在跟你的琵琶应和!

  你唱的是崇高的诗篇,你忍心让你的音乐飘落在蝙蝠和夜莺的窠巢盘踞的顶梁下,让啾啾的蟋蟀跟你的琵琶应和?所以,诗人大声喝道:“住声,别再激起回声来加深荒凉!”听到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我们才体会到安静,听到林中鸟清脆的鸣叫,我们才更觉山林的幽静;你那叠作层层金声的富丽,只是更加深我这陋屋的破败。我们本不属于一个世界,所以,我只能在暗里哭泣,而你应去华丽的地方,当众歌唱。

  但是,爱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觉得,从此

  我就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

  在那孤独的生命的边缘,从今再不能

  掌握自己的心灵,或是坦然地

  把这手伸向日光,象从前那样,

  而能约束自己不感到你的指尖

  碰上我的掌心。劫运教天悬地殊

  隔离了我们,却留下了你那颗心,

  在我的心房里搏动着双重声响。

  正象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份。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个儿

  他却听到了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有两个人的眼泪。

  诗人无法做到“假装生命中没有你”。诗人的内心深处当然也渴望爱,只是:

  你那样慷慨豪爽的施主呀,你把

  你心坎里金碧辉煌的宝藏、

  原封地掏出来,只往我墙外推,

  任凭象我这样的人去拣起,还是

  把这罕见的舍施丢下;教我拿什么

  来作为你应得的报答?

  ······

  并不是我

  冷漠无情,实在我太寒伧。你问

  上帝就明白。那连绵的泪雨冲尽了

  我生命的光彩,只剩一片死沉沉的

  苍白,不配给你当偎依的枕头。

  走吧!尽把它踏在脚下,作垫石。

  对于面临的爱情,诗人想法从此不断的反复,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她想一想,这实在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以后一篇又一片十四行诗,道尽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的感情,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勃朗宁的感恩,由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当然,随着他们感情的深入,也随着诗人身体状况的逐渐好转,诗人对爱有了更美好的认识和表述:

  当我

  不由得倾吐出: “ 我爱你! ” 在你的眼里,

  那荣耀的瞬息,我忽然成了一尊金身,

  感觉到有一道新吐的皓光从我天庭

  投向你脸上。是爱,就无所谓卑下,

  即使是最微贱的在爱:那微贱的生命

  献爱给上帝,宽宏的上帝受了它、

  又回赐给它爱。我那迸发的热情

  就象道光,通过我这陋质,昭示了

  爱的大手笔怎样给造物润色。

  最后,让我们看看诗人她说的“我是怎样的爱你?”: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

  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

  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我纯洁地爱你,象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以满怀热情,就象往日满腔的辛酸;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诗人不加思虑地爱你,纯洁地爱你,以童年的信仰,以满怀的热情,(从前有多少辛酸,如今就有多少热情)以终身的呼吸,微笑和泪珠——如此丰满的爱,够了吧?没有,诗人继续说:我死后还要更加爱你!可见她的爱有多大的力度和深度!

  勃朗宁夫妇在一起生活了十五年,一天也没有分开过,结婚生子,相爱始终,一个晚上勃朗宁夫人在和先生的温情絮语中,在先生温暖的怀抱里安然睡去,永远地睡着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28
没有十四首,是十四行!
第3个回答  2012-09-01
【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