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有哪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素质回答,不懂的别瞎粘贴复制

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2、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三股最大的移民浪潮

1、闯关东

关东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也称关外。清军入关后,长期对东北实行封锁,严禁汉人进入,使得土地肥沃的东北人丁零落,甚至形成大量的无人区

19世纪,黄河下游灾难频发,成千上万逃荒的农民为了生存,冒险进入东北,这成为“闯关东”的开始。1860年,沙俄侵入东北,清政府被迫开禁放垦以增强防卫,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大量涌入东北垦荒。到1931年,闯关东的山东人就已达1000多万。

2、走西口

走西口的主要是河北、陕西、山西人,而山西人所占的比例最高。清代以来,土地贫瘠加上天灾不断,使得成千上万的晋北贫民与商人背井离乡。他们或向西迁移,经杀虎口进入蒙古,或向东进发,过大同后经张家口进入蒙古。

走西口直接导致晋文化传播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得当地单一的游牧文化变成了农耕并举的多元文化。

3、下南洋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东南亚因为易于到达而成为中国移民出国的首选之地。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下南洋则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当时英荷殖民统治下的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

比如给移民免费土地、临时住所、交通工具,甚至免费的食物,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华南各省的老百姓,或拖家带口,或单身一人,满怀着希望与梦想来到南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百度百科-靖康之变

百度百科-大迁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3
1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2.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第2个回答  2012-10-13
第一次,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因为北方战乱不断,就形成了北民南移的状况,这次迁移一方面使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南方,也为南方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这次迁移为中国经济中心南移鉴定了基础;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这次迁移使得南方得到了很大的开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第三次是从北宋末年开始的人口大迁移,两宋时期的人口迁移使得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
第3个回答  2012-10-13
一共是五次大规模迁移。
第一次:西晋末年,永嘉至六安后,中原人迁至河南和湖北交界处的河南信阳、固始及皖、赣沿长江南北两岸。
第二次:中原迁民受唐末黄巢起义的影响,再次迁移至皖南、赣之东南,以至粤之东北边界。
第三次:北宋末年宋高宗难度受金人入主中原的影响,中原人大批随宋室南迁,分迁至粤之东部北部。不少人迁入福建。
第四次:明末清初,手满洲人南下的影响,分迁至粤之中部及滨海地区、台湾,有的迁至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第五次:清朝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和太平天国事件的影响,中原南下一部分人迁于粤南与海南岛等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0-15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迁到今内蒙古西部)、闯关东(山东省河北省居民迁到东北地区)、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迁到东南亚一带) 这是近代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