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题所述

自然是生命之母、文明之根基。大自然孕育了所有生命和物种,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早期文明均不约而同地将自然比喻为一个哺育万物的母亲形象。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中国人的女娲、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英娜娜、埃及人的爱西斯、希腊人的盖娅、罗马人的塞列斯等,都是典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作为女性和母亲的强烈隐喻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历史演进的一把钥匙。历史地看,人类已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

人类文明的历史进阶与形态转型,首先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发生阶段性质变的结果。在早期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阶段,自然是一个充满“巫魅”色彩的有机世界。人们通过各种巫术法器和祭祀礼仪,表达对自然的膜拜和虔敬,期盼自然神灵护佑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人与自然的感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指出,劳动把人从自然物种关系方面“提升”出来,在创造了人本身的同时,还摆脱了动物式的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创造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

敬畏自然,守望家园。只有敬畏自然,才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母亲的名义,从所有生命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出发,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个生命物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x0d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x0d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x0d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x0d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x0d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x0d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 (出处同上)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x0d从国内流行的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对生产力的定义及解释来看,大都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实,利用自然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不少高等动物甚至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造自然.例如,水獭筑坝、蜜蜂筑巢,就其客观效果来说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改造.虽然这些动物改造自然的能力无法同人相比,以致被认为完全属于本能,但毕竟也在它们活动的范围内改变了自然的原貌,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它们所利用.因此,严格地说,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只有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才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在原始社会,人们最初只是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利用自然,包括采集野果,围捕猎物等,后来在劳动中逐步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当原始人捡起一块石头打击猎物时,还只是利用自然;当他把石头磨成特定的形状以便更好地使用时,已经改造了自然;至于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则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如果原始人停留在只是利用自然的状态,一点都不知道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那么同其他动物就没有本质区别.人所以能够从其他动物中分离出来,就是因为在长期劳动中逐步形成了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在近现代社会,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门类繁多的科学技术.只有不断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减少乃至消除浪费和污染.\x0d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6
遂大人发生了理解之后。
第3个回答  2020-03-28
第4个回答  2022-07-08
人类永恒的课题──天人合一、天人互泰
“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仅二字之差,均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天人合一”源自古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代表着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在《天人互泰》中“天人互泰,方存浩长”的哲学理念,是现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演进和变奏,是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天人互泰”自然观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统一的共同体关系。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坚持真理,按先后顺序论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出发,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考察人类在自然整体中的作用。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讨论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情形,人类应该怎么样才能与自然保持着合一与互泰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芝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