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格列佛游记》是我这个暑假看的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书了。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是“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哪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不仅带有童话色彩,更重要的是它的讽刺意味。

  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駰(马)国,向liuxue86.com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野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这本书虽然看似是大白话一般的游记,却从四个角度反映了人性的特点,读后能深深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的对社会,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剖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9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麽是“怀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哪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第2个回答  2021-03-31

《格列佛游记》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他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也只有敢于反抗才能得到所谓的平等和幸福。


第3个回答  2020-12-09

晨兮讲名著之《格列佛游记》

第4个回答  2013-11-09
人生不只是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