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相亲这种形式?

如题所述

请仔细看:
当“相亲”这个词被谈及的时候,似乎总带着一丝抗争的意味。

你们都是如何看待相亲的?
如果问我
那我一定是举双手赞成!
很多人都忙于工作
无暇顾及恋爱的事情

当自己身边的人
都已经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时
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吗?
不!
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才是明智的选择

对于相亲这件事,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怕尴尬”

有的人对相亲有一种误解,觉得只有差到找不到对象的才会沦落到相亲的地步,碍于面子死活不肯接受相亲,直到年龄越来越大,在婚恋市场中彻底失去优势。

其实剩下来的反而有很多优质单身男女,他们只是因为不愿意将就、工作忙、交际圈子小、性格内向等各种原因被剩下,相亲是很好的认识异性的方式。脱单第一步,放下对相亲的偏见。

对我们小地方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相亲遇见熟人。

上次我妈喊我去相亲,结果去到咖啡厅一坐下,发现相亲对象是我初中同班同学。

要么就是相亲对象和谁谁谁认识,而那个人刚好又是你朋友的朋友之类的。

最后成了倒还好,谈不成就太尴尬了。反正经历过一两次类似的情况之后,我基本上是彻底放弃通过相亲来找对象了。

相亲这件小事,很多宝宝问我们:不想相亲,相亲压力好大呀,但还是被父亲母亲父老乡亲安排得明明白白怎么办?亚历山大怎么办?
好,我们先解决这一层压力。
有一句话,放在这里很是经典,—— “人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
意志是什么?严谨的百度说啦: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听不懂吼,大白话就是确定目标,干它,干死它。用这个心态对待相亲,就是要相亲,见他,拿下他。如果对方不是有感觉的人怎么办?那就好的拜拜~继续相亲见他拿下他。
可能有的宝宝会说,拿下目标才不轻松吧!
倒也不是,生活过得很轻巧的人,往往就是两种:要么事情往死里做,要么就干脆不做。反而,一边做着一件事一边纠结要不要做,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才最是痛苦。
我问一个“爱好”相亲的好朋友,我说你相亲有没有压力啊,她说原来有现在没了,毕竟一开始母命难违,不得不去啊。我又问,后来怎么就治愈了呢。她说,也确实没有男朋友,也确实没有多少途径认识新的男人,也确实不能从大街上拦一个,那就主动上啊!
是的呀,省去了纠结万分的内心戏,整个人就轻松异常。而按照轻巧的做法,知道自己有需求——相亲,就是非常轻松有趣的脱单路径。相反,你确定自己还没那个需求,就实在不用逼自己去了。
意志还有一个非常坚固的底层逻辑,就是要看到自己千斤重的价值。越知道自己价值几何,个人意志就越强。
其实现实情况大家都知道,比起被催婚,更大的相亲压力是被明码标价放在案板上任~人~挑~选~(其实没有这么夸张了,但是对真实相亲的人来说,煎熬程度确实如此。万一先被回绝了,我不要面子的啊?)
这个时候,有很强的个人意志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方说不好意思我想找个顾家的,你心想老娘要挣钱,还真是不合适;对方说抱歉哦我对你没感觉,你又想感觉是挺重要的,我买包还看心情呢,你当然可以看感觉;对方又说了,哎呀我想找高一点的,你不点破,不问我的优良品质,只看遗传真是肤浅哪。思想竟然不在一条线,聊天就得历经千难万险。也只好再见了。
所以,知道自己矜贵在哪里,对方拿任何理由回绝你,你都不会鬼扯到“是我这里不好吗”“那里不好吗”,然后没完没了,循环往复,反而忘了想这个人好像确认不适合我欸。
好啦,心态建设说了一大堆,提供一点实际操作,让相亲轻松起来呀~

“怕遇到奇葩”

我发现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相亲这件事情上达到了顶峰。

例如很多男人总觉得同龄女性配不上自己,只想娶小年轻回家。

关键是那些做媒的人,好像也默认了这种需求和标准,觉得女孩子一旦年纪大了,能嫁出去就不错了,别挑剔那么多。

这不就是性别歧视吗?

有一次相亲,对方是个很开朗的女生,第一印象还挺好的。

然后两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聊,还没聊热乎呢,她话锋突然一转,问我:

“你自己有房吗?”

我愣了好几秒才回答:

“呃……暂时没有……”

她“哦”了一声就开始低头玩手机,过了几分钟她突然站起身说:

“我这边有点事,就先走了啊。”

最后我只能赔着笑说“好好好你快去忙吧”。

我不反对带着目的性来相亲,但这种拒绝的方式真的让人特别无语。

我觉得相亲提任何条件都无可厚非。毕竟这是相亲,不是那种牵牵小手的校园恋爱。

那既然是相亲,不满意对方的条件也很正常,大不了心平气和地吃完这顿饭,好聚好散就是了。

就怕遇到那种不尊重人、还随便给人下定义的。

一提房和车,就说你拜金;

一提颜值,就说你外貌协会;

一提年龄,就问你是不是谈恋爱没人要,所以才来相亲。

而且这种奇葩还不在少数。


“不想凑合”

我稍微说得直白一点啊,不知道恰不恰当:

很多时候,好的东西都是比较出来的。我们见过好的,才知道普通的是怎样的,知道天外有天,人外人有,糟糕之外有糟糕。

爱情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找伴侣只局限在相亲的市场里,那眼界也就相对小了很多。

比如我爸妈就是相亲认识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经人介绍后成婚,20岁相敬如宾,30岁继续相敬如宾,40岁依旧相敬如宾。

而他们俩之间的爱情,都还没来得及摩擦出多少火花,就因为过日子而活生生磨成了亲情。

我不是说亲情就不好,但现在这个年代已经不一样了。

关于爱情,我想凭自己“遇见”,不想靠别人来“安排”。

平时我妈催婚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你都这么大人了还单身,我出去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起你。”

“再不结婚,你让我和你爸的老脸往哪儿搁啊?”

总感觉我的终身幸福,对我爸妈来说就是一项面子工程。

我想要的是爱情,可父母的眼里却只有婚姻。

很不喜欢自己被明码标价的感觉。

今年过年待在家,我妈想托熟人给我介绍相亲对象,一开始我还没什么反应。

但当我听她拿着手机跟她的朋友语音,说我身高体重多少、学历收入多少、谈过几次恋爱的时候,我突然有种莫名的不适感。

就好像自己的人生被标上了及格线,只要各方面合格了,我就是一件可以顺利被推销出去的“好商品”。

可我是人啊。


“我又不是没人要”

一、相亲后的正确发展步骤

如果你刚进行过一次相亲,对于相亲后的正确发展步骤有必要了解一下,看看相亲三个月的正常状态,是否和你自身相符合呢?

1、相亲后一星期

在相亲见面后一星期左右的时间里,两人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频率不用过高,给对方留足充分的个人空间。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多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爱好。如果双方时间充足,并且都很有意愿的话,可以见见面。

2、相亲后半个月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相处,你们两人对对方的大概性格肯定有所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找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东西来第二次约会,比如电影、运动,或者是旅行等等。

3、相亲后一个月

一般对相亲对象而言,在一个月之后,双方都还保持着比较有热情交流状态的话,那么彼此是都比较满意的。在这个阶段内,大家要逐渐了解对方关于婚姻家庭的一些看法,并且可以有拥抱牵手等适当的肢体接触。和相亲对象发展到这一步,接下来慢慢了解就行,算是比较顺风顺水啦。

当我妈逼着我去相亲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被卖了。

当我见到相亲对象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仅被卖了——

还被砍价了。

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相亲这件事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如果有人介绍你去相亲,那么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自己在介绍人眼中是个什么货色了。”

我相亲都相到佛系了。

从大学毕业那年到现在,被父母逼迫着相了差不多30次的亲。

起初去赴约还会提前准备、精心打扮,结果发现介绍的对象没一个合适的,就算自己再怎么使劲儿都没用,因为根本聊不来。

所以后来我就想通了:

何必呢,我又不是嫁不出去。


写在最后:

从本质上来说,相亲是一种正当的、认识异性的行为。

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存在什么诟病。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喜欢相亲,是因为他们的情感生活被外界过度解读、甚至是被盲目定义了——

“你这么久都没谈恋爱,该相亲了。”

“你都这年纪了还单身,赶紧相亲吧。”

“你来相亲,是不是因为没人要啊?”

拒绝、被拒绝,都要经历一下,才是完整的人生,不是么,有些不好意思的女生,更多的是没有拒绝男人的经验,似乎“我们不合适”怎么也说不出口,俩人兜兜转转,躲躲闪闪,浪费了时间和感情,最终还修不成正果。不合适,就大大方方地说,没什么的,这也是锻炼自己的方式和机会,能勇敢地说不,也是一种成熟。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请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3
通过相亲,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感情和人际关系的道理和感悟。以下是一些相亲过程中可能会明白的道理和感悟:
1. 了解自己:相亲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和另一半之间的匹配度。
2. 理解他人:通过相亲,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并学会去尊重、理解和接受不同的个性和观点。
3. 明确要求:在相亲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对于伴侣的期望和需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寻找长期稳定的关系。
4. 学会表达:相亲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学会更好地表达和沟通,以保证双方都能够更加了解对方。
总体来说,相亲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自己和另一半,学会对待感情更加理性乐观的态度。同时,相亲的过程需要我们具备开放和勇敢的态度,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合适的另一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