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除了一地鸡毛,还有理想,诗和远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我七岁那年,我妈又生了我弟,我跟五岁的妹妹从此生活的饥寒交迫,面黑身瘦(当然,这仅限于我),我那萌呆的小妹一直胖乎乎,像只结实的小老虎,而我总是瘦巴巴似非洲难民,怎么也胖不起来。

肯定胖不起来,那时我们家吃的粮食是定量,每月拿着粮票从粮所里换粮食吃,我们叫打粮,有大米,小米,白面,玉米面,记得每当家里有玉米面窝头时,我总是不吃,那东西进了我嗓子眼粗粗的,硌的我嗓子很疼,所以我会被特准不吃,很意外的吃到馒头,可能我妈怕我饿死,因为那个年代玉米面是主食,而大多农村家庭常年只能吃红薯干,连玉米面都不会舍得拿出来敞开吃。

我还不喜欢吃大米,所以我能吃的不多,而妹妹却是很好喂养,给啥吃啥,默默的跟着大人吃,没有什么吞咽困难之说,不挑不捡,像地里的小葱苗一样,撒一把粪土就蹭蹭的窜起来,一直长大了她也是这脾性,所以她才过得如此幸福吧。

爸妈这俩文艺青年,身边仨个吃土的小孩,让他俩手忙脚乱,他们没心思顾及我们,或者嘘寒问暖的,我都感觉我们是自个长大的,对他们的不满日积月累,终于在我七岁的一个漫漫黑夜爆发了,才有了我目标明确的带着呆萌的妹妹离家出走,出去要饭吃也不待在这个家里了。

爸爸找回了我们俩,一手提溜一个扔回客厅里,我俩呱唧被扔地上,在给弟弟喂奶的妈妈嗷的一声喊起来,她嫌爸爸摔了我俩,抱着弟弟跟爸爸喊起来,我觉得她是被这一地鸡毛的生活给前夹后攻的心力交瘁了吧,这只是她对理想的婚姻生活幻灭而感到疲累的引子罢了,她每想到除了繁忙的工作还要忙活三个娃的吃喝拉撒与教育训导,她没这经验,也不称职,她心里只有她的学校和她学校里的娃,她和风细雨般的对待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被她启蒙了知识之路的农家的娃们,并且在哪个年代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她轻松自如应付她的工作并为此骄傲和自豪,却对我们束手无策,她不知道怎样面对她的孩子,更没有时间跟她们沟通交流,有的只是回家累了看到家里一团糟的时候,抓着其中的一个狠狠地扭他们一把。

妈妈在我回忆里几乎找不到痕迹,她是缺失的,虽然她每天陪伴我们,喂饱我们,可我总觉得我的童年是饥寒交迫的,我知道,是我感受不到爱的原因,我那时特别羡慕农村里的孩子,在冬日里放学回家有暖暖的大土炕,有煮好了一大锅热腾腾的红薯在等着他们的妈妈,可我的妈妈还在办公司批改作业,或者开会,或者办公,只留我们在寒风中瑟瑟,,,,

爸爸是除了礼拜天能看到,平常不回家的,他的学校离家很远,对我们的陪伴几乎为零,他把所有的担子都交给了他的妻子,却不管不问她能否胜任,这也是这么多年我妈一直有怨言的原因所在。

在我爸妈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我们可能从来都不是主角,那个年代,理想才是他们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他们追逐的无怨无悔,而把我们放逐在千里之外,权当是他们的理想与远方之路上的意外罢了。

其实他们已经很尽力在养育我们了,工作之外的时间他们没剩多少,他们没想到过人间烟火的日子会这样的手足无措,他们心中依然有着理想,诗和远方,拖拉着我们仨,虽然脚步迟缓了些,可他们依然不会放弃,我在想,我们仨能凑合着长这么好还真是奇迹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