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砖坯体放隔夜蒸养后出裂痕?

如题所述

加气砖坯体产生粘连的原因

一、工艺因素

01切割时坯体的强度
既反应了切割时坯体的水分含量,坯体强度高,水分含量少,缝隙两边坯体在反应时向对面延伸结晶,反之,则水分含量多,残末强度也相对较低,坯体通过自重缩小了已有的切割缝隙,并能顺利向对面延伸结晶,因此,切割时对坯体的强度高,粘连的可能小,强度低则易产生粘连。也就是坯体切割过软,也会产生粘连。
02静停时间对粘连的影响
停时间长,加气砖坯体强度增长和温度上升慢,水分蒸发少,坯体容易发生粘连,反之,则不易发生粘连。
快速石灰,里硬外软,控制不好,可能粘连会很严重。
静停时间长,硬化慢;(典型的里硬外软),可以采用
减水料比;(2)加石灰量、水泥量;(3)提高浇注温度;(4)减石膏量
03水料比对粘连的影响
表现为水料比大,坯体的水分较多,相同的时间内坯体的强度就低,当然容易导致坯体粘连,即使延长静停时间,在相同的原材料和配合比条件下,坯体总的热量不变,水分蒸发量不变,坯体中的水分相对较多,还是容易产生粘连。
04浇注温度对粘连的影响
表现为坯体温度高低对坯体中水分蒸发的影响和坯体强度发展的影响,浇注温度高,坯体温度发展快,坯体强度增长相应加快,坯体中水分蒸发量加大,粘连不易发生,反之,则容易发生粘连。
05配合比对粘连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胶结料和废料浆过多。
石灰水泥总量同等条件下,比例对粘连的影响,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石灰越多,水泥越少,粘连越大,尤其是后面提到砂粗,砂越粗石灰水泥使用量往往会越大,石灰越多,水泥越少,粘连越严重,反之,水泥多,石灰少,粘连越小。
所以有些企业,在砂粗情况下,用石灰水泥各占一半的配比。这可能是因为在沙子粗的情况下,用石灰少,水泥多,更有利于缩短硬化时间,缓和坯体,特别是石灰快的时候,减少石灰,增加水泥,有利于改善里硬外软,会改善粘连。
06蒸压养护制度对粘连的影响
主要为抽真空的影响,真空度高(小于-0.06Mpa),体切割后的缝隙容易缩小,从而容易导致坯体粘连,这一现象尤以坯体强度较低时更为明显,当然,真空度过低又失去了抽真空的意义,一般来说,真空度0.04Mpa~0.06pa为宜真空度越低,饱和温度越低。
砂加气粘连问题解决得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砂磨得太粗,所以,对砂加气而言,最常见的是原材料太粗,而不是太细造成粘连。过粗的砂,虽然失水后变硬,但里硬外软会使石灰在静停期间和砂生成水化硅酸钙数量少,蒸压时候遇到冷凝水,很容易将缝隙粘连起来。
07加入废浆过多浆料搅拌时间太久,粘连
料浆粘度大,水化物易溶于水,当过多的水化物在坯体中,进入蒸压釜,冷凝水从坯体砖缝中淋下,会容易将缝隙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粘连。
08坯体侧压粘连。
空翻机切割坯体侧向静压编组入釜蒸养,底面坯体受重压后粘连总是比地翻机平放入釜严重。
09石膏太少
石灰消解速度快,前期温度高,热量损失大,里硬外软;加石膏。
10冷凝水
尤其冬季的时候,冷凝水多,使坯体表面软,尤其是切割缝比较薄情况下蒸汽为非饱和蒸汽,带水过多,也会发生粘连。这可能是因为切割缝隙中冷凝水过多造成的。
育养室温度,育养室温度低,坯体强度不均,也会产生粘连现象。
育养室温度低,坯体中部硬,四周软。外部由于热量损失大,因此,坯体外部胶凝材料水化的速度滞后于中部,因此剩余比较多的胶凝材料,切割后,坯体外部温度大幅度降低,坯体外部的水化反应几乎停止,进入蒸压釜后,多余的胶凝材料,遇到冷凝水时候,溶解,尤其是切割缝中的碎末,在蒸压条件下水化反应,很容易将砖头粘连起来。同时,四周软,主要是因为温度比较低造成的,较低的温度,遇到蒸汽的时候,会产生更多冷凝水。如果坯体在外面停留时间比较长,水分损失,则粘连会有很大改善,但砖不容易熟。
二、机械因素
01切割钢丝过细
可以采用较粗的切割钢丝,在切割钢丝上间断地缠绕一段细钢丝,可以有效提高缝隙宽度可以选用1mm钢丝,然后在钢丝上缠上0.5mm的铜丝。
02钢丝上粘接废料
在每模完成切割后,都要用油刷清理切割钢丝,无疑这是提高切割面平整度的基本措施,也为避免粘连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03设计坯体切割几何尺寸间距太小
一般切割线间距小于100m粘连就更严重。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尺寸小,散热快,切割后快速失水,造成热量不容易向坯体内部传递,同时温度低造成冷凝水多,增加粘连的概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