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限制价格的利与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如题所述

利:稳定社会,实现社会平等。弊:供不应求,扰乱社会经济稳定。
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 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价。而在中国,限制价格还包括最低价格 即“地板价格”。
通常所说的物价就是物品的价格,而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转化形态。
《南齐书·王敬则传》:“永初中,官布一匹直钱一千,而民间所输听为九百,渐及元嘉 ,物价转贱。” 唐柳宗元《非国语上·大钱》:“币轻则物价腾踊。”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 清昭_《啸亭杂录·关税》:“乃使物价昂贵,於民生大有亏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发了工资,不要说迟一天买东西了,就是迟一小时半小时物价也要上涨。”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
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市场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
物价水平上升,表示大部分物品的价格也在上升。为什么不是全部呢_其中一个理由是,某些物品的价格上升,也存在一些物品的价格下降,前者的占有量比较大,或是需求者较多,也就意味着求大于供,于是物价就上涨了。第二个理由是价格永远是相对价格。一样物品的价格上升,相对而言其他所有物品的价格皆下跌。例:A物品的价值上升了30%,而B物品的价格上升了10%,以相对价格看,B物品的价格是下降了。因此,必须找一样物品,将其他物品的价格只与它来比较。以货币衡量所有物品的价格,如果所有物品的价格都上升,就只能证明货币的价值在下跌(货币贬值)。只有一种物品的价值下降,但仍不是所有物品。
一种经济社会中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数(一个社会的物价水平,是由整个社会的平均物价决定,它代表了整个社会物质生产者的共同劳动所得的中间值,所以物价水平不是由个人或个别团体决定,而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12-19
实行限制价格 有利有弊 但弊大于利 实行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但实行限制价格也有不利的一面 实行限制价格必然导致实际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根据供求分析可知 限制价格下的需求量必然大于限制价格下的供给量 这样就会就导致需求大于供给 供不应求 这样的结果会导致黑市交易 出现以下不利的作用:1、价格水平低不利于生产 使得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的阶段 2、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 从而在资源缺乏的同时造成严重的浪费 3、价格水平不合理是社会风气败坏 官员腐败等不良风气的经济根源之一。 限制价格政策一般在 自然灾害、战争或者通货膨胀严重时使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5
具体描述一下,限制底价还是限制顶价?
限制底价:最低工资
限制顶价: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ist)
不用解释了吧,应该很明显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