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性质全额和差额的区别

如题所述

全额事业单位是指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相反,差额事业单位是指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这两者之间是具有明显的差别和联系的,接下来我将跟您详细讲述关于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一、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有什么区别
      1、两者在含义上不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2、两者在稳定性上不同:对于全额事业单位而言,是相对稳定,是基于跟着国家进行调控,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而差额事业单位存在的变动可能性非常大,存在很大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也影响着工作的稳定性。
      3、两者包括的范围不同:差额事业单位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维护管理的如园林处等内容。

二、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社会功能,事业单位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从事公益服务三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进行分类改革。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取消,原公益服务职能剥离出来后,整合到其他事业单位,改为财政全额供给。同样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是将公益服务职能剥离出来,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推向市场,自由竞争。
      保留原状。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等一些公益服务职能更为突出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或者是原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职能,随着这几年国家机构改革,更侧重于政府优化服务,职能保留,收费取消。一些差额类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职能不能被社会或者市场所代替,又与民生息息相关,靠收费不能养活自身,也不能加大收费力度,因而财政供养力度加大,经费和工资待遇保障力度加大,差额几近于无
      很多事业单位都力争被划入公益一类的范围,为什么?因为关系到他切身的利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出台以后,公益一类单位的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均做记账处理,而公益二类的单位则需要实实在在的拿出这笔钱,他们当然不愿意了。
      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像你所说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中心、包括中小学等从事科教文卫服务的单位,原本就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改革只是淡化体制元素,把它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更加突出来,在整体架构和人员性质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大家不用担心会变成企业,而失去原有的身份加持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差额事业单位,除乡镇卫生院被划分为公益一类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公益二类,有的甚至是生产经营类。改革要求,公益二类要剥离出公益服务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公益服务职能划转到其他事业单位承担,生产经营职能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起,改制为企业,推向市场,自由竞争,自负盈亏。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算是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幸运儿,基本上可以说安全着陆。接下来就是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应该后面直接划为行政单位或者参公单位,一类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公益属性,是国家加大投入的对象。
三、法律咨询
      网友:差额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后,对员工有什么影响?
      律师:首先,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工资待遇问题,其实,陕西中公教育我觉得,待遇是不会有影响的,原本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很多,而且国家也承诺过在改革过程中要保证工资待遇只增不降,所以这方面不需要担心。
      其次,就是编制的问题,可以肯定,事业单位编制是没有了,改为企业管理的话,那就是签订劳动合同,不过只要待遇不降低,其实这个编制问题也就不需要太过在意了。
      最后,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退休养老问题,如果是事业单位编制,那就是单位退休,拿的是单位退休金,如果改为企业制,则拿的是社会退休金,不过一般情况下改制之后,都会为员工根据工作年限补缴养老金,而之后的,就要看企业如何缴纳了,一般跟企业规模和效益挂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