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不直接接地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即直接接地和不直接接地。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

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对较高,但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

因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直接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不必立即切除接地相,但这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却升高为相电压的1.7 倍。

扩展资料:

根据电力系统中装机容量与用电负荷的大小,以及电源点与负荷中心的相对位置,电力系统常采用不同电压等级输电(如高压输电或超高压输电),以求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根据电流的特征,电力系统的输电方式还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交流输电应用最广。直流输电是将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过整流后采用直流电传输。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要查找和消除故障,必然要停运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配电线路,从而将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减少供电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配电线路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将少供电十几万度,影响供电企业的供电量指标和经济效益。

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出现一相(A相)断线或熔断件熔断,此时故障相的指示不为零,这是由于此相电压表在二次回路中经互感器线圈和其他两相电压表形成串联回路,出现比较小的电压指示,但不是该相实际电压,非故障相仍为相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处会出现35V左右电压值,并启动继电器,发出接地信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力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相接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0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即直接接地和不直接接地。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对较高,但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因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直接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不必立即切除接地相,但这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却升高为相电压的1.7 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5
从理论上分析,当电气设备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方式时,由于需考虑设备或系统线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有较大电容电流流过(可能达到正常工作时单相 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产生强烈的、不能自行熄灭的电弧,损坏设备;而此时,中性点处对地电压升为相电压,非故障相电压升为线电压,因此,设备的中性点处 绝缘应按相电压绝缘考虑,设备各相的绝缘应按线电压绝缘考虑,设备制造的复杂性和成本因而增加。
  若设备的中性点采取直接接地方式,考虑设备或系统线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处对地电压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不会升高,仍为相电压;故设备的中 性点处绝缘和各相的绝缘仍按正常时情况考虑,不必升高,设备造价相对低一些。但此时故障点的电容电流很大,甚至可能超过三相短路时电流,造成故障点、设备 中性点构成的回路中流过的电流很大,引起事故并扩大;故线路上需加装断路器,在继电保护装置的配合下跳闸,及时将故障相切除,消缺后又自动重合闸。
第3个回答  2021-01-0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