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国语动画配音听着很尬?

如题所述

为何一部分人会觉得国语动画配音尴尬?主要原因在这3点
要说国语动画配音,这可谓是80后90后的回忆了,那个时候,准时准点地趴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动画的更新。不过因为那个时候还小,什么东西都不怎么了解,所以觉得那些动画基本上都是出自自己国家的。
等长大之后,才了解到,原来自己的童年回忆,很多都是从其他国家引进过来的。就比如说《名侦探柯南》、《猫和老鼠》、《小魔女蒙娜》、《马丁的早晨》等等。
而在小的时候,我们主要就是看画面,还有一些动画的夸张表现。对于台词配音倒是不怎么在意。毕竟当时觉得不影响观看,只是对于剧情推进的一种方式而已。
但现在如果你去重新回温,将原声版和以前国语配音版进行对比的话,就会觉得国语动画配音要比原声版本的尴尬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原因在以下这3点上。
1、语句之间,停顿特别长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语速慢,当一句话说了之后,下一句可能要停顿比较长的时间,才去接下一句。
虽然在动画中,经常会有夸张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在动画的表现上,还是在配音的语气上。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是符合设定的,观众看到了之后,不会觉得出戏,相反,还能很好地融入到剧情当中。
但有些国语动画配音,他就没有参照角色的特性,每个人说话的语调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让人听着不像是普通对话,这样其实就显得有些做作了。
动画配音,一定要掌握好尺度,把握好节奏,才能真正去贴合人物角色。国语配音,即使是给国外动画配音,其实也是有好的配音效果的。就比如《千与千寻》、《樱桃小丸子》等,都是大家喜欢的版本。
2、本土化不完全
不同国家之间,语言文化肯定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当外国的著作、电影或者是动画搬进国内的时候,为了能让自己国家的人能方便阅读或者是观看,就会进行翻译,或者是对作品进行本土化的处理。
本土化,就是淡化那个国家的文化色彩,添加自己国家相关的文化、行情等进行当地化的策略。
而动画也是一样的,虽然说场景和人物不变,但是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也是存在翻译上的差异。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处理方式是故意而为之的。
就比如说《百变小樱魔术卡》中,原本是小狼对小樱告白的场景,但可能考虑到观看的受众普遍是小孩子,所以就把这个对话朋友化,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互相有好感,变成了很好的异性朋友。
并不是说这样做不对,但是让别人看到之后,总是会对这部动画理解有误。
3、配音演员感情表达不到位
有些动画,如果我们将原声版和国语配音版进行对比的话,可以发现,有些原声版本身角色之间,对话的感情是很充沛的,能够带领观众,了解当时的境况和场景。
但是国语配音就总是一个声调,即使是难受,也配得很怪异。所以很多国内观众都理解不了主角的情绪,无法代入到其中。
当然,国语动画配音肯定是有好有坏的。现在随着国漫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配音演员都被大众所熟知,他们的配音水平,也丝毫不比国外的差。
而在配音圈,我们要的是不断进步和超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5
因为在听过他国配音后我们会自动做出比较,在这之前他国配音就成了我们心里的标准,所以在听完他国配音之后再听国语配音就会觉得不是很协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