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万公里的约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该影片于1.6在大陆上映,会来影院看电影的一定是两类人,一类是爱好马拉松的追梦人士,另一类就是杰迷了。我是属于后者,因为电影前期的致敬版MV《蜗牛》而来。

        然而,电影的口碑并不是很好,我坐在电影院也是看的十分尴尬,无关演员的演技, 剧情的编写实在是需要提高,剧情零碎而繁多,主线也并不明显,结尾也是稀里糊涂,就像是好几个小故事硬生生的拼凑在一起,毫无情节性可言。 对我而言,唯一的看点应该就是jay的客串及那首象征追梦赤子心的插曲《蜗牛》。可惜,即使是《蜗牛》歌曲的再现,也并没有对整部电影有什么情节的推动,台词显得那么的直白,人物转变来的那么的快,不免让人心生尴尬。

        电影讲述了男主小崇(黄远饰)因为欢乐的童年记忆而热爱跑步, 跑步就像时光机,能让他想起小时候美好的记忆。 实质上他是把哥哥阿轩(王大陆饰)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决心跟他走一样的道路。然而现实却是父亲的反对,命运的捉弄,哥哥的堕落,教练以晴(赖雅妍饰,为男主爱恋的女主)的病痛折磨,但对梦想的向往和以晴的鼓励让他开启了"丝路奔跑,为爱捐款"的追梦人生,最后也明白了跑步的真谛,为了遇见梦里的那个她。

        影片用太多的篇幅写了哥哥阿轩堕落的原因及堕落过程中及以后的生活状态,写了教练以晴心中的秘密及她的两次离开,半路还杀出了一个前面未曾铺垫的她在孤儿院认养的干女儿的爸爸(传说中的未婚夫)等等等太多太多的七拼八凑的细枝末节。这些原本可以加同情分的情节却并没给影片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的是,这些枝干让观众看的一脸懵逼。对一部合格的小说来说,需要高潮,影片也同理, 而这些情节却没阶梯式的高低层级感,像是平铺直叙,像是并列关系,给我的感觉仿佛是我还未读完一个故事,就进入了下一个故事,下一个故事未完,我又继续进入了前一个故事。 这对观影人来说,是分分钟要离开影院的节奏啊。

       相比影片,这部作品应该更适合拍电视剧。对电影来说,105分的时长是撑托不起这么多的情节的。 这部作品,有即使互相看不起但永不背叛的兄弟情,有矛盾冲突的父子情,有阿轩和女友因年轻不懂事而犯下错误的爱情,有小崇和以晴相互好感但无可奈何的爱情,有以晴心中放不下的秘密,有以晴与孤儿院女孩小米的缘分,有以晴与其主治医生的故事,有小崇在丝路奔跑上与草原狼结下的情谊等等的情节。 这些小情节要是体现在电视剧中,处理的得当,会对主线有不错的烘托作用。每个情节并不是没有道理出现,但影片时间的限制让这些情节展现的十分短小粗糙。若是在电视剧中,时间允许了,细节自然会出来,人物和情节自然会细腻。

        另外对于结尾的设定,结尾讲了阿轩与田径教练大义凛然赈救以晴失败及小崇挑战丝路长跑成功的两条平行线结构的两个故事。 于我而言,要么就直接去掉前一个故事,以晴第一次死亡直接是真死;要么结局皆大欢喜,以晴被赈救成功,小崇也挑战成功,男主收获了人生的真谛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要是还是坚持是电影的题材,就去掉这些看似不简单但并未对影片有加分作用的不必要的小情节。 直接致力于男主小崇,简简单单讲述一个不被看好的废柴坚定信念,最终追梦成功的故事。这样的话,依旧可以有以晴这道光的存在,但也要相应减少她的故事性和经历。相对的,阿轩的戏份也要相对较少,倒不如直接写有着跑步天赋的他,最后不堪生活的重负,放弃了梦想。

        马拉松的题材虽然比较冷门,但周杰伦的客串加盟无疑对这部影片有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造势功能。无关监制和演员,希望编剧真的能好好处理下一些情节的展现。不过这部影片还是有些台词挺励志的, 比如"never try never know","宁愿被当疯子,也不愿被叫矮子","只有热爱痛苦,你才能变得更强",还有一句挺有感触的"出租车变成我的监狱,想飞的脚,却被四个轮子给出卖了"。 冷门的题材,不受注目的奔跑者,世界上依旧有很多热爱超马的人,他们都是小人物,但他们的决心,他们一往直前的背影,竟也显得那么的可爱。

          我们身来就是平凡的小人物,每个人都是心中有梦,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坚持心中的信念,不断向前,不惧失败,总有一天,你也会有属于你的天。

      这是我的第一部影评,第一次着手写影评,若有不妥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欢迎各位的指教点评,一定虚心受教。

          哦,对了,若是对运动题材的电影感兴趣,推荐大家去看两年前彭于晏主演的《破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