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资产评估(专业学位)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暨南大学资产评估(专业学位)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

本科:普通211

总分:409,初试排名第5,总成绩第3

政治:76

英语二:79

数学三:135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119

成绩单


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解析

考试题型解析

题型比例:选择题约占20%;判断题约占20%;计算分析题约占60% 。

分值比例:资产评估理论约占50%;资产评估实务 约占50%。

考试题目风格

考业课题目基础性较强,偏重于计算,真题重复率很高,对照真题,可以很轻易把握重点;需要背诵的很少,也就是没有论述题这样的题目,不太擅长背东西的同学,资产评估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几年的选择题不局限于课本,每年大概会有两三道新颖题目,这些题目对大家来说可能会觉得偏难。

重点、难点、常考点归纳

重点:资产评估参考书挺少的,我推荐大家把整本书掌握住,但并不是说需要背住所有的东西,只需要对基本的概念有理解,因为对于选择题来说,整本书都是考察的范围,几乎每章都会在选择题中出现;

难点:房地产评估方法和计算、企业价值评估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常考点:资产评估的基本作用、评估假设、经济技术原则等、 房地产评估假设、机器设备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

备考资源与策略

参考书目介绍

官方指定书目:

《资产评估》,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资产评估》,姜楠,王景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

推荐参考书目:

《资产评估》,姜楠,王景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

《资产评估学教程》,朱萍,上海财经大学,第五版/第六版。

这两本是根据以往学长学业以及我自己的备考过程推荐的,因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那本版本比较老,我觉得已经不适合了,而朱萍的非常全面,但是一些概念性的题目还是要看姜楠,王景升的。

在20年备考的半年 ,真的在网上看了很多的经验贴,还得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他们的经验对我来说真的很宝贵,指导我一步步完成考研,真心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也希望自己写下一点经验,向他们一样能给后来考研的同学提供帮助。

我是从六月份才慢慢开始备考的。

初试如何准备

数学

数学是我开始最早的吧,六月开始就慢慢学习了。

基础阶段用的张宇的30讲,做了两遍大概。强化阶段张宇18讲,做了4遍大概,基本只用了这两本书。

由于我脑袋不开窍,没有听学姐的话早早开始真题,到了11月才开始做真题,发现真题和习题完全就不是一个套路啊,差点气晕过去,但是我还是每天上午的时间全部给了数学,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都是这样,坚持不懈地把真题刷了6.7遍,最后一个多月同时也做了李林的4.6套(非常推荐这个,和真题思路很像),最后考试时候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我觉得大半是靠了真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数学没有总结任何错题本,笔记其实也很少,用的教辅也很少,就是错了的题反复刷,然后文字写每道题的思路,为什么错没想到的点在哪,每道题都写的话,其实自己的思路哪里不对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了。

也不是所有复习都需要错题本,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路。

英语

英语我有点基础的,六级542。

但是也属于前期没找对方法,前期我精读了几套,每篇3h+,后来正确率上不去,就干脆不精读了每篇限时20min,基本就没错过了,但是错的题一定要矫正自己思路,按照答案的思路去想,可以动手写写思路,不用整理但是要留着反复看。感觉英语真的是玄学,要摸索自己的方法。但是单词也要从第一天背到最后一题,每天只利用零碎时间完成。新题型,翻译,完形,作文我都是最后一个月才练的,做完真题的这几种题型就足够啦,感觉搞定了阅读其他就一切ok。

英语看过几个老师的课程,感觉有一定的基础的话技巧的东西自己也能总结,我就选择性听了一些。但是如果英语基础不好的,就结合自己情况认真听下吧。

政治

政治算是一般分数了,我开始的比较晚,基本上是没有跟基础课程的,直接开始看技巧课+冲刺课,网上找别人整理好的笔记打印下来看看,配合冲刺背诵手册,这个我看了4遍。1000题我也没做完,做了肖四肖八腿四的选择,然后政治的大题只背了肖四。

专业课

专业课感觉临场发挥得不太好,可能也有我只看了朱萍那一本书的原因吧,那本书我看了有3.4遍,然后自己总结了笔记和计算公式,想要的同学可以找我拿。但是学长学姐好像看了更多遍的,而且也看了大纲上要求的别的书目。所以还是建议抓紧时间多看几遍,课后的计算题可能开始会感觉很难搞,但是多顺下来几遍思路,会发现有固定套路。

资评的专业课真题也要好好利用,我刷了有8.9遍,综合了学长学姐的答案然后自己总结出一份,这个也可以分享给大家。选择判断的很多点我感觉是书上之外的,要自己去找答案。到考试时候,选择判断一定会有没见过的点,不要慌,靠感觉慢慢排除就好啦。

复试如何准备

复试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就算今年没有线下,复试也有一定的分差的,所以请大家务必好好准备复试。无论线上和线下复试,携行考研每年都会提前进行复试模拟,让同学们提前对专业性问题有所准备。

复试流程

英文自我介绍2min+英语日常/专业问题+中文本科专业问题+中文宏微观问题+中文资产评估问题+中文经济热点问题

复试准备

1、首先要去看曼昆经济学原理(大纲上规定)+高鸿业宏微观+配套练习册。四本书很难看完,我就只看了高鸿业的两本,也很感谢学姐的宏微观笔记,背完了一些重点的论述题,对整体框架有了了解。在回答问题时候一定把宏微观模型原理往里硬套,表明自己是理解了宏微观的知识的。

2、英语口语/专业问题我在各种平台上综合了历年所有考过的问题,自己写了答案,然后每天背一两个。(携行考研每年考前也会出很多英语复试的经验贴,整理一些口语回答的模板。)我的口语属于比较好的那种,基本背几个练练语感,老师问什么我就能现场编一段。但是还是建议按照往年的套路多准备一些问题,然后矫正一下发音,想要往年问题合集的可以私我。

3、本科专业问题。由于我是金融专业,能问的问题可真的太多了,我欲哭无泪,准备的时候十分绝望。我背了金融学和央行的一些基本定义。结果老师问我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微观里有相关内容我直接答了6.7分钟,这应该是我答得最好的一道题了。建议大家尽可能的去背本科的一些重点,背不到也十分正常,这道题主要看运气的吧

4、资评专业课问题比较爱问课外的,想不到他到底要问什么,最后问我的实物期权定价我更是闻所未闻。于是我耍小聪明把资产评估和三大方法定义背了一遍,然后试着解释实物期权,拼拼凑凑了5min。

5、经济热点问题我是按模块整理了几个常见的领域。房地产,社会保障,股票债券,结果他问我什么产权激励,我就想转移话题去聊社会保障体系,老师笑了告诉我我的面试时间差不多到了,就不听我对保障体系的理解了……尴尬…整理的经济热点也可以免费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利用好历年真题

我选的这个学校的历年原题都有网上都有的,基本上从开始招收研究的那一年的真题就有的,而且重复的地方还不少,这也算是我选这个学校的一个原因吧。

由于真题的数量足够多,而且专业课的题目有不少的重复,可以将历年真题做个整合,分门别类地整理出各个科目的历年真题,心中会对专业课有个大概的了解。

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方法,花上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做个宏观的估计,只看题目,只研究知识点,不看答案,把相关的题目和知识点归拢一下,看看是否有所收获。

考研这个事情,确实是个大事情,不过再大的事情,也都是由无数个小事情组成的。

我做事情喜欢从宏观到微观,先做宏观的分析,如果这都不行的话,就直接放弃(很多学校,是不按照既定套路出题的,知识点经常考出大纲之外,这点其实也正常,考研毕竟是个选拔性考试,不是一个通过性考试的);

微观上,就是梳理知识点了,按照学的时候的重点慢慢梳理,每个学校的重点大差不差,偶尔有不一样的地方,全都背下来就好了。

最后就是宏观和微观结合,把真题当作考题,完完全全地答一遍,可以对照书,也可以找同学或者学长、学姐甚至是老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说不定,你这道题目或者这道题目的知识点,就会出现在试卷上。

心态很重要

考研,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量,也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考验,更是对人的心态的考验。

说白了就是磨人,你比别人耐磨,那你可能会胜出。

到了最后要考试时候的心态就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可能是谁相对不差,谁相对能坚持,谁相对能有耐心,那可能谁就赢了,就上岸了。

(一般3-4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差不多,不长也不短,战线拉的太长了,比如超过10个月,那人可能到最后可能会非常疲惫,坚持不下来,太短的话,时间确实不够用,考研的东西非常多,不花时间,肯定是不行的。)

个人的建议是,3月份之前开始着手准备,花点时间和精力,做个宏观的规划,对自己有个初步的了解,对考研有个初步的想法。

(比如上文提到的专业课试卷宏观分析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做;英语和政治可以做一套完整的试卷,英语也可以不写作文,政治的大题可以只列出提纲,再和标准答案相比较,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擅长的地方。英语和政治可以报个网课,看看视频就行了,也不贵,大概几百块钱的吧。专业课的话,还是需要一个宏观的规划的。)

但最重要的是,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的。

你得先让自己知道,到底有几分的把握能上岸,到底复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上岸。

以上的这些工作的目的有三个:

一来是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考取硕士研究生,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肯定是不行的;

二来是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胜算,有多大的把握,能否承受考不上的风险;

三来则是为制定接下来的计划打个基础。

现在这个阶段应该已经开始报名了吧,大家的学校基本确定了,可能会觉得有一种归属感的,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学校的人,相应的可能会没有那么紧张了。

而且,随着大家复习程度的加深,遍数的增多,急躁、焦虑与紧张等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少,到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心如止水,非常平静。

即使题目有不会的或者是没有见过的,也能够从容面对,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总结一下,我复试感觉自己表现得不太好,但是还是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不要绝望,遇到不会的问题大大方方的转移一下话题,能凑够时间就好了,说多点总不会错的。我也是听学姐的话,一道题答了5.6分钟,在准备的过程中真的很感谢学姐学长的帮助。也希望自己写的一点经验可以给后来的考生一点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