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父、圆舞曲之父,分别是谁?

核聚变机

中国的两弹之父是邓嫁先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圆舞曲之父施特劳斯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中国3G之父:李世鹤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
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
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
闪盘之父:邓国顺
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
中国营销之父:刘永炬
中国民法之父:佟柔
中国汽车业之父:饶斌
中国并购之父:王巍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Internet之父:钱天白
中国摇滚之父:崔健
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
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
中国红军之父:朱德
中国杨树之父:陈章水
中国酒店业之父:卢鸿炳
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
中国炮兵之父:朱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2
人物述评

不是高官,他却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没有正规学历,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没有巨著宏论,他却是一个公认的专家,三十年培育玉米良种30多个,为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80亿元。

今年55岁的李登海,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凭着对玉米育种事业的痴迷,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摘取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桂冠;作为现代农民的代表,连续三届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两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现在,他一手创办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踏上资本市场。

在当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氏,他是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一个就是李登海,是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始者。

李登海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66年李登海初中毕业时,成绩十分优秀,但由于家里成份不好,不能再继续上学。1970年,李登海参加大队农科队,继而出任农科队队长。从此他便迷上了科研这一行,一身扑在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上。

当年他第一次在试验田里试种了自交系间玉米杂交种,第二年他的夏播玉米亩产量达到620公斤,引起全县震动。 1974年,为了获得更多的育种知识,李登海到莱阳农学院进修,专心致志地学习玉米育种和栽培原理,并在教室前种了一块玉米,边学习边实践。学成回乡时,其老师刘恩训教授送给他从大西洋彼岸带回的20粒美国杂交种“XL80”和分离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李登海如获至宝,回家开始了新的一轮育种实验。

1978年,李登海研制成功“掖单1号”,大田示范比当时推广的“丹玉6号”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出41.4%。1979年,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宣告成功,亩产高达776.6公斤,首创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更重要的是李登海获得重大发现,确立了紧凑型玉米这一中国玉米高产研究的方向。李登海说这是他进行高产玉米研究的“第一个高峰”。

通过运用杂交、合理密植等技术,李登海培育的春玉米1980年产量突破900公斤,夏玉米产量达823公斤;1984年,夏玉米产量达到950公斤;1989年,夏玉米产量突破1000公斤,达到1096.29公斤。“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李登海说,“不仅创下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而且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30多年间,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其增加的产量累计为国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880多亿元。

尽管已经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崇高的政治地位,成了拥有数亿元资产的大老板,李登海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对衣食住行没有任何的高要求,直到现在,他依然住在村子里的平房里,房前屋后是大片的玉米地,一双绿色军用胶鞋、蓝色工作服,每天有多半时间出没在玉米地里。

2005影响力

登海种业2005年4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此次上市的发行价为16.70元,创出了中小板发行价格第一高。而李登海本人直接和间接拥有登海种业56.27%的股份(本次新股发行后)约为4951.76万股,即便登海种业的开盘价达每股20元,李登海拥有的流通市值将达到9.9亿元,若开盘价为25元,流通市值将上升到12.38亿元。

组委会评语

要干大事,不要做大官,是李登海的心声;做农夫,也可以做出大产业。李登海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典范。
第2个回答  2007-12-03
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圆舞曲之父:约翰.施特劳斯
光纤之父:高锟
这是正确的!!!!!!!!!!!!!!!
第3个回答  2007-12-01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的两弹之父是邓稼先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圆舞曲之父约翰.施特劳斯
相似回答